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的意思?请教“删繁就简三秋树 标新立异二月花”的意
发布时间: 2023-07-06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的意思

这是郑板桥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请教“删繁就简三秋树 标新立异二月花”的意思

意思:做事应该去掉繁复,留取简单,如同秋天的树木一样,只有主干,没有细枝密叶;如同二月的花朵一般,有着无限的生机。

道理: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三秋树:秋天的树木。

二月花:二月开放的花朵。

扩展资料

典故: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斋里挂着的一副对联,同时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心得。在这副对联中,郑板桥总结出“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两个创作规律,而前者又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

相传这是郑板桥写给学生韩镐的,韩镐非常好学,有一次向郑板桥请教为文之道,郑板桥就说:

‘韩镐啊,你的文章虽有文采,却比较冗长,好文章总是删繁就简,言简意赅。你的文章另一个不足是过于泥古,不能标新立异。作文以识见为主,见题立意,非识见高超不能切中要害。才、学、识三者,识尤为重要,有识才能不落俗套。你只要克服了这两个小毛病,就可以大有进步了。

郑板桥一边说着就一边展纸研墨,在书斋内提笔写下了上面这副对联。由于郑板桥是兴化人,祖籍苏州,同时在山东潍县做过官,而在做官前后,均居住在扬州,所以在以上各地都曾有过书斋,因此,郑板桥到底在哪个书斋内写了这副对联难以界定。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意思

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原文: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

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白话译文:多多诵读一些古人的书籍能够开阔眼界,不去理会时间繁杂的琐事自然精神抖擞。时光匆匆从眼皮下流过,(应该)每天有所收获。关心民生(的人)祝愿(百姓)每年丰收,日子过得富裕。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此文出自清代·郑燮(郑板桥)《赠君谋父子》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斋里挂着的一首诗,同时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心得。在这诗中,郑板桥总结出“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两个创作规律,而前者又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

据扬州作协主席、《扬州典故与成语》副主编杜海介绍,扬州八怪纪念馆的楠木大殿前的抱柱楹联上就写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相传这是郑板桥写给学生韩镐的。

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郝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细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