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的野望到底是什么?你怎么看王绩的《野望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织田信长的野望到底是什么

夺取稻叶山城以后,织田信长的领地横跨尾张国、美浓国、北伊势部分,同时三河国的德川家康、北近江的浅井长政都是织田信长的盟友,成为了中部日本最强大的势力之一。谁也没有想到,当初那个倾奇者打扮的年轻人,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

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上洛志愿,织田信长将居城从小牧山城迁到了稻叶山的井口,这里曾是稻叶山城的一部分,织田信长在稻叶山城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并将稻叶山城下的井口地区改名为“岐阜”。

按照《安土创业录》的记载,织田信长改名时曾征求平手政秀的菩提寺政秀寺的住持泽彦宗恩的意见,泽彦宗恩按照中国古代周文王“凤鸣岐山”的典故,一共给了“岐山”、“岐阳”、“岐阜”三个名字,供信长选择,最终信长选择了“岐阜”。不过,在永禄四年(1561年)时,一色家为一色义龙操办丧事,当时在超度的经文里就有提到一色义龙是“岐阜稻叶城主一色左京大夫义龙公”。另外,快川绍喜在美浓期间,也曾以“护阜快川”之名在文书内署名,因而“岐阜”之名,应该是在夺取稻叶山城之前就已经有的称呼。

 永禄十年(1567年)十一月九日,天皇正亲町天皇颁布了一封纶旨给织田信长,祝贺信长成功平定美浓国,顺便向信长讨点钱花。当然,天皇是不可能亲自向织田信长讨钱的,因此纶旨里只是表彰信长是“古今无双的名将”,讨钱的部分主要在公卿万里小路惟房写的纶旨附带的“副状”里。

公卿写的信就不要脸一些了,大致内容是诚仁亲王要元服了、皇宫又要大修了、在尾张国、美浓国的原本朝廷的御料所能不能归还给天皇啊什么。

作为朝廷的忠臣,织田信长当然是答应会给天皇打款的。另外,在同一个月,织田信长开始使用刻有“天下布武”的印判。织田信长早年尚未平定美浓时,只能使用“麟”花押来表达自己平定天下的意愿,而在这时,已经有能力上洛的织田信长可以表达自己想要平定天下的野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里的“天下”指的并非是全日本,而是指日本的京畿地区(一说京都)。按照最近几十年的研究,织田信长想拥戴足利义昭上洛,平定“天下(京畿)”,以武力支持幕府恢复日本旧日的秩序。

织田信长的愿望在当时并不少见,尤其是进入战国时代以后,室町幕府的幕府将军失去了各地的御料所,再加上将军直属武装奉公众的衰弱、幕府将军足利家的分裂,使得当时想要出任幕府将军,必须仰赖有力大名的军事支持。前文提到的第十一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澄,就是靠细川政元的军事支持,驱逐了十代将军足利义稙。后来,足利义稙返回京都,夺回幕府将军之位,靠的也是细川高国、大内义兴等有力大名的武装力量。

所以,织田信长的目标其实只是平定京畿,支持足利义昭复兴幕府而已。在足利义昭、织田信长上洛前说服六角承祯时,也曾允诺如果上洛成功,将任命六角承祯为“天下所司代”,如果这个“天下”指的是全日本,那未免这个承诺也太浮夸了。因而,“天下”指的自然是京都或京畿地区。

你怎么看王绩的《野望》

王绩的这首《野望》,是初唐五言律诗的重要代表之作,格律严谨工整,风格朴素清新,一洗南朝以来的华靡艳丽之气。全诗构思简单,遵循“情-景-情”的结构方式,通过对寂寥萧瑟山野秋景的描绘与刻画,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联开门见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百无聊赖的情怀。“东皋”是诗人归隐家乡之后的隐居之地,诗人在日薄西山之时独立东皋,极目远望,内心一片迷茫与徘徊,不知道自己该归向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颈联承接上文,通过对山林秋景的描绘,营造了秋季特有的寂寞萧索之感。此时极目远望,映入诗人眼帘的是层林浸染,漫山红遍,山林全部笼罩在落日的余辉之中,更显萧条与凄清。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颔联由静转动,通过对牧人归家、猎马回圈和鸟禽回巢等常见田园场景的刻画,渲染了一种淡淡的乡愁氛围,流露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依之感,为下文抒情言志作好了铺垫。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尾联直抒胸臆,诗人通过”采薇”这一典故的运用,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寂寞与惆怅之情,流露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愤懑,以及对古代先贤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慕。

古人多以“采薇”指代隐居生活。根据记载,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朝臣子,隐居首阳山之上,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在山林之中。诗人王绩举目无相识,有感于此,只能通过追忆先贤隐士寄予自己的高洁之志。

《诗经·召南·草虫》又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之语,此时辞官隐居家乡东皋的王绩,借此抒发自己内心深处孤独无依的苦闷之感。“相顾无相识”,这种无从排遣的寂寞与惆怅,也只有寄情于此了。
王绩的这首《野望》,虽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之诗的雄放刚健,也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之诗的空灵禅意,但也“清新淡远,浅而不薄”,《古唐诗合解》的作者王尧衢曾云,“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

私以为,此诗有两联颇为精彩。颈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概括力极强,简明而生动地刻画出了秋季山野特有的寂寞萧瑟之气;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言近旨远,巧妙而深刻地传达出抚今追昔和知音难觅的寂寞情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