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顿悟?日本人的人际交往真实情况是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什么是顿悟

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都和禅宗有一定的联系。而禅宗又和顿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惠能大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惠能门下,洪州、石头二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此后禅宗则进入晚期。

从六祖慧能开始,禅宗分裂为提倡顿悟的南宗和主张渐修的北宗。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若惊。知惠能得黄梅弘忍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剃度。次年,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影响华南诸宗派,人称“南宗”。

在禅宗的各种公案中,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古怪动作,有面部的,有手部的,有足部的,有全身的,有静态的造型,有动态的行为,有微妙的姿势变化,也有剧烈的打斗运动。因为语言无法企及,只有借助于动作才能这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龙竖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天龙和尚用一根指头比划一下,就点化了高僧。这种拈花指月,或当头棒喝,都是在被点化者达到一定的人生积累、思想积累之后的突然感悟。

日本人的人际交往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1.日本人在与人交流时尽量不强调自己的观点,主要是避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人引起意见冲突 。

2.说话时没有外国人常有的抑扬顿挫之感、显得平稳低调 。

3.日本人擅长察言观色。与人交流时大致摸清对方意图后针对性地回复。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普遍的 。

4.说话方式比较暧昧,不倾向直接了荡。比如:“我不喜欢喝咖啡”这句话、换成日本人的回答就是:我还没感觉到喝咖啡的真谛”。

5.日本人比较善于保持距离(日本人相互间同样),私事、隐私就连朋友亲属也不会轻易透露,更不会去打听别人私事。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 。供参考 。

佛祖拈花,迦叶一笑那迦叶到底在笑什么

佛陀拈花,迦叶一笑。这是佛经上的典故。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这就是这个典故的出处,说的是大梵天王带着家属来参加佛陀的讲经说法大会,并奉献了金婆罗花给佛祖。佛陀就停止宣讲佛法,顺手拿起一枝金婆罗花,目光顺扫众人,似乎要给大家看。花是金婆罗花,手是佛手,兰花手,也是金刚结指。当时在座众徒都不知何意,一个个默不作声,大弟子摩诃迦叶,脸上忽然露出会心的微笑。佛陀于是说道:“我有清净法眼,涅盘妙心,能够明见实相无相,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当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首先传给摩诃迦叶。“

这个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宗派也就是禅宗了,摩诃迦叶就是禅宗初祖,但是如果要仔细论,佛陀才是初祖。如果论中土的禅宗祖师,那么就是摩诃达摩大师。我们就不去细作讨论了。这里就按问题内容来回答,到底摩诃迦叶在笑什么?

一、会心之笑:

人们总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拈花微笑就属于这种情况: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个场合里,佛陀和迦叶达到了这个默契,无字真经得到最后的印证传承!这是心灵的沟通和默契。他们彼此都是有缘人。作为老师有了徒弟,作为徒弟有了师承。很多人以为只要拈花微笑,那么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在这个拈花微笑前,佛陀用了多少年的心血去浇灌,大迦叶用了多少年的心血去领悟呢?谁的成功都不是唾手可得!所以才有师徒二人的苦尽甘来,会心展颜!

二、谦逊之笑:

众弟子都不知所以然,默不作声,就如同我们在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非常难的几何证明题,几乎没人会做,所以当老师扫过自己的脸庞的时候,恨不得有个地缝儿钻进去,省得被老师叫起来出糗。而大迦叶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会做,但是他不声张,但抓耳挠腮,反而平静微笑,这是修为的表现,也是对同门师兄弟的尊重,也是对佛陀的尊重。会而不骄,有君子之风,正是佛陀希望他了悟和印证的一种境界。

三、使命之笑:

要记得佛陀只是说了首先教给大迦叶,不是说其他人不教,而是机缘不到,而这个使命和机缘很可能要由大迦叶去完成了。如果目光能如同光缆,相信佛陀和大迦叶已经传送了大量的信息。这一笑,就是一个理解和顿悟的体现。

四、真理之笑:

一个人有简单的物质之欲,满足后会各种器官会很舒适,一个道理,在精神食粮上如果满足了,人也会非常舒适,舒适了就要笑,不舒适了就要哭,在佛陀讲授的真理面前,人豁然开朗,洞察天机,那么自然会开心无比,不笑还等什么呢?求知欲满足后,你也会笑的。

五、承诺之笑:

佛陀结着金刚指手印,拿着金婆罗花,那就是一种期待,一个印信,需要大迦叶积极地回应,是否他有决心、有智慧、有铁肩、有热情去传承呢?大迦叶一笑就完全让佛陀释然,这就是他的承诺。

六、智慧慈悲之笑:

这是佛陀与大迦叶的智慧和慈悲之笑,我们只能似懂非懂,懂也未懂,不懂装懂,总之这里慢充满了善意、智慧而没有狡诈和阴谋。如果我们是大迦叶,那么就能更深切地领悟了,那么《心经》《金刚经》也就不在话下了。我们在道上,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虽然有先有后,但大方向不会错!因为前方就有人给你指路,有人给你点灯,有人给你指月,有人给你拈花,就如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曾经爱护和教育我们一样,既慈悲又智慧!

在中土禅门公案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情节,说是五祖弘忍禅师敲了慧能大师脑袋瓜子三下,疼不疼呢?我想一定疼,可是慧能也展颜一笑,为什么呢?因为他求仁得仁啊!师父秘传他本领。孙悟空何尝不是这样的待遇呢?再来看看大迦叶是不是一个道理呢?

机遇永远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保留的,天分加努力加机遇,缺一不可!大迦叶能遇到佛陀,佛陀能遇到大迦叶,这都是难得的机缘!彼此都是幸运的人,这事也就是幸运的事了,而我们也有幸能读到这样的典故,遥想当时他们的风采,不由得就心生感伤,也许就是喜极而泣或者悲从中来: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关注 海天玄宇,分享点滴微末般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喜欢历史,易经,佛学这些,想与人讨论,也没有人可说,如何破除这种想与人诉说的想法,卖弄的心思

这也不一定是卖弄。学问、思想方面的事情,是要讨论争辩的,头脑风暴而产生思想火花。“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同好一起探讨研究,肯定是渴望而快乐的。

希望你早日遇到同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