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挖出清朝武举人墓,专家发掘一半,墓主后代赶到:别动我祖
发布时间: 2023-07-06

引言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出现过的大人物多不胜数,有不少人不止红在当年,更是火了千秋万代,直到现在也仍然被人们熟知。因为古代的科举制度,诞生了很多大家学士。而谈到科举制度,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武举了。在古代多数时期,原本文人十分轻视武将,但自从武举制度出现后,有武艺的人才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武举制度在清代时期算是它比较辉煌的时刻了,清朝对其的重视程度超出以往,他们大力推举武举制度,而因为那时的武举比较公平,所以很多来自民间的武艺人都报名参加,期待考取功名。在古代,考取功名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单从一首《明经进士语》就看得出来。

我国现在的考古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古代的科举制度,就在安徽的一所校内,被发现了一座古墓,据悉,这座被挖出来的古墓是清朝武举人的墓,当专家的发掘刚到一半时,这位墓主人的后代赶到了,他们表示:别动我家祖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当时这所学校是想建设一个新校区的,但他们却在施工时意外发现了这座古墓,因为当时工人挖出来不少碎片,而这些碎片看起来年代久远,似乎是古物,因此有人猜测这里或许有一座古墓,他们当即决定通知文物局。

在文物局的专家赶到后,他们立刻开始挖掘这座古墓,专家判断这个墓是家族的合葬墓,在分析里面的陪葬品时,专家得出结论:这个墓穴来自清朝。除了从墓穴里出土的上百件文物外,专家还发现了一顶五品官员的官帽。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这顶官帽到底是什么的呢?为何它并没有标志主人的官位?要知道,清代的官员,他们官帽上都有一些能证明自己官位的标志,但这顶官帽上并没有。后来还是根据当地人解惑,专家才知晓这可能是一位武状元的墓,当年这位武状元武艺超群,被皇上另眼相看,于是他被授予了五品侍卫的职务。通过对墓穴后续的挖掘,发现了不少弓箭等武器,专家也证实了村民们的说法。

很多人或许都对武举制度不了解,事实上,它不止要考武艺,还要考兵法。因为朝廷需要那些能在实战中用兵法解决问题的人才。像有的人就侧重兵法,所以不少武举状元都只会纸上谈兵,而没有真才实学,有的人侧重武艺而忽略兵法,导致很多人空有武艺而没有头脑。但无论如何,在当时只要有官位,就会受到尊重,这也是时代的特性。

我们都知道,人生充满了戏剧性,正如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里写的“猝不及防”一样,当考古挖掘进行到一半时,这位墓主人的后人突然出现了。一位自称是武举人的后人希望专家停止挖掘,他表示这是他家的祖坟。专家对此非常惊讶,在细细研究过这个人的族谱后,专家才终于确定这位村民的身份,他确实是这位墓主人的后人。

然而挖掘已经进行到一半,若是选择在此刻停下,不仅无法修复古墓,更是会引来盗墓贼,同时受影响的还有这所学校的学生,因为古墓位于校区内。所以最后通过和这位村民协商,决定将他家祖坟迁移到其他地方供人祭拜,如此才算了结。

结语武举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结合了武艺与兵法,在我们看来十分神秘,而对于武举人,民间的看法更多的是认为他们有“江湖气”,充满了行侠仗义的大侠风范。这座古墓的出现,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关于武举人的知识。

参考资料

《明经进士语》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