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小学每个班级有班训,是期望更是目
发布时间: 2023-07-11

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范宜彬

在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每间教室黑板上方都有一排字,那是班训。“无论是校训、名人名言还是班训,放在教室黑板上方那么醒目的位置,就是为了凸显它的重要性,发挥它的教育意义,就是让学生上课时有意无意时时看看,记在心里。但是,真的达到教育目的了吗?”面对校长张基广的“灵魂拷问”,来听听老师们怎么说。

六年级(3)班学生罗语忱告诉记者:“记得五年级上学期,随着我们班教室换到老教学楼,不知道哪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黑板正上方的班训从‘做最好的自己’变成了‘读书明理,勤思益智’。从那之后,我们就在读书和思维的世界里畅游。”

“我们班的班训会随着年段特点进行更换,三到四年级是‘做最好的自己’,五到六年级换成了‘读书明理,勤思益智’,主要还是寄托对学生的期望,中低年段强调习惯培养,高年段强调博文广知、独立思考的能力。”六年级(3)班班主任陈嘉珍告诉记者,“在班训落到学生行为上这一点,因为班训都是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对学生寄托的希望,而班主任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些自己的希望很定是有所贯彻、有所要求的。对学生来说,班训是老师对他们的希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化为更加具体的要求来落实。”

网课期间,许多同学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甚至替代了自己的学习过程,让老师感到焦心。“这时老师开展主题班会,和我们讲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也对我们提出了学习的要求:不论是预习、课堂上还是复习时,都应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能保证自己学到的是真实的、有效的知识。”罗语忱说。

陈嘉珍介绍,在该班将班训改成“读书明理、勤思益智”后,从五年级开始,该班集就开展了很多阅读活动,特别是课外阅读。“但是‘勤思益智’……只能说是我的一个希望吧,希望学生们能够保持时时独立自主的思考、思维。”陈嘉珍说。

记者了解到,学校在布置黑板上方那排字的时候,考虑到一个细节,因为每到新学年班级教室可能会有变动,固定的班训移动起来就很费事。于是,学校在黑板上方设计了一排透明的方格子,可以把班训一个字一个字插进去。班级教室变动后,把字抽出来,换到新的教室就非常方便。

校长张基广表示:“班训由各个班级师生讨论确定。低年级一般由学校来制作,也可由老师或家长用毛笔书写;中高年级我们鼓励学生来书法作品呈现。各个班级的班训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四个词八个字的传统表达,如‘自律自信自爱自强’和‘乐学乐问乐思乐行’等;有两个短语拼在一起的表达,如‘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或‘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等;有一句话的表达,如‘我让班级更温暖’以及‘成功在于坚持不懈’等。”

展开全文

在三年级(6)班,黑板上方的班训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班主任杨英告诉记者:“立班训之初,我就给孩子们讲过班训背后的故事,这是毛主席在渡江小英雄马毛姐笔记本上的题词。”简简单单八个大字,饱含了对学生的规劝与祝福。“好好学习”是方法论,学习不光是上课学习文化知识,更是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书本知识到行为习惯,从待人接物到一言一行,每一天都要留心观察,不断学习。“天天向上”则是目标,“不要求孩子每门功课考一百分,但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始终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好。”杨英说,“本学期班上实行了小组围坐的形式,一共分为十个小组。我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积极讨论,互相帮助,让每一个同学变得更优秀,整个集体才能强大起来。同时,在该班集,老师们还利用小组计分牌,创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自我约束,共同进步。”记者了解到,网课期间,该班还讨论了同学们的行为习惯,分析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大家都表示会尽快改正,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在五年级(4)班,班训则是“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班主任王小红介绍:“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学习。如何落实乐学善思:我们主要通过多方面评价,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通过树立勤奋好学榜样,促进学生比学赶超;通过开展问导式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交流各自学习收获。”目前,该班大多数学生能达到以上要求。

也有的班级班训非常“接地气”。二年级(5)班的班训是“创建我们快乐的大家庭”。该班班主任刘莉说:“因为现在孩子们才二年级,希望他们能够很快融入到学校生活中来,能够在学校里面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以及快乐交友。”

这个班训是班主任和家长商量之后的结果。班训定下后,刘莉老师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就跟孩子们讲清楚了班训的含义。刘莉表示:“毕竟抬头一看,就能看到黑板正上方的班训,所以就能希望这个班训能够陪伴孩子们成长。同时,既然是作为一个班的,大家共同遵守的一个约定,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这些班训真的有用吗?对此,张基广表示:“学生看了、记住并理解了,但不一定能够按照班训要求做到。当然,学生不一定能够一步做到,但要有这样的价值共识和行动目标,应该不断引导孩子们向黑板上方这句话逐步走近。学校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符号,更不能是一种装饰。教室黑板上方的那排字,应该让学生参与制定,变成他们自己的文字。应该让学生时时对照,真正入眼入脑入心入行。”

(来源:极目新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