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曹操是如何以少胜多的,你怎么评价?官渡之战的官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这一战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官渡之战,曹操是如何以少胜多的,你怎么评价

七万胜七十万,这是《三国演义》夸张的写法。史书上则是二万胜十一万(袁绍十万步兵,一万骑兵),《三国志》甚至认为曹操兵不满万,伤者二三。不管怎么说,官渡之战军队数量对比很悬殊。

为什么袁绍会输掉这次决战?原因其实当时就有人说,比如荀彧的“四胜四败“之说,又如袁绍阵营田丰、沮授等人的论述。我认为袁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放眼天下的视野和心胸,也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和辛劳,注定了他在战略上是低能儿。没有战略的支撑,袁绍的强大只是量没有质,只是粗放发展,而不是集约发展。失败就是必然的。就算他侥幸赢得官渡之战,他也无法继续推进。

官渡之战的官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这一战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官渡之战是三国形成时期的第一场大战役,他的形成是由于北方军阀争夺中原的控制权而引发的,在公元189年董卓作乱的时候,中原及北方还有十几个军阀,等到官渡之战前,中原及北方只有袁绍和曹操两大军阀,战争就是如此,不打到最后一个,是不会罢休的。

先看看官渡之战前十年的天下形势,公元190年,函谷关以东的地方政府组成联军共同对抗董卓,分别有:

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参与讨伐董卓的势力,比如徐州牧陶谦,幽州牧刘虞,前将军公孙瓒。

公元190年天下形势

除了北方之外,还有凉州的马腾、韩遂势力,益州的刘焉,荆州的刘表等势力的存在,整个天下在朝廷陷入混乱之后,地方上也乱成一团,彼此争夺地盘,各自为战,这种形势在随后十年中,由于彼此争斗,一些势力被吞并,一些势力逐渐壮大,比如袁绍取代了韩馥的冀州牧,并逼死了韩馥,公孙瓒打败并杀死了刘虞,然后公孙瓒又被袁绍所击败,袁绍统一了河北四州。

再看中原地区,兖州刺史刘岱与济北相鲍信在与黄巾军的战斗中阵亡,河内太守王匡被曹操联合胡母班的亲属攻杀,陈留太守张邈和广陵太守张超以及陈宫、吕布等人因为反叛曹操,被曹操击杀,兖州及徐州、豫州都落下曹操之手,此外,曹操还迎立汉献帝到许都,成为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强势力之一。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当北方和中原地区只剩下曹操与袁绍的时候,两人之间的战斗就不可避免,事实上,官渡之战是曹操率先发起的,起因就是:吕布被曹操围攻在下邳时向河内太守张扬求援,张扬准备出兵救援吕布,结果被部下杨丑所杀,杨丑准备投靠曹操,结果又被眭固所杀,眭固想投靠袁绍,结果又被曹操所杀,随后曹操就吞并张扬的河内郡。

河内郡属于司隶州管辖,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大部分地盘在黄河以北,河内郡北部与袁绍的并州和冀州交界,曹操夺取了这里,等于是把势力延伸到袁绍的边上,而且曹操夺取河内郡是第一次把势力伸到了黄河以北,而在此之前,袁绍与曹操的势力分布是大致以黄河为分界线的,所以袁绍坐不住了,打败公孙瓒没多久,就开始对曹操用兵。

河内郡

其实,自从曹操拿下河内郡,就已经知道他与袁绍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就已经在准备战争了,而官渡之战表面上是袁绍发起的,实际上却是曹操引发的,曹操在当时的实力并不亚于袁绍,袁绍有并州、幽州、冀州和青州,曹操有兖州、徐州、豫州、司隶州,袁绍有十几万军队,其实曹操的军队数量也不会比袁绍少,曹操在192年就收复了百万青州黄巾军,其战斗部队就有30万,从中随便抽个三分之一也有十万人。

但是,曹操用于前线的作战部队数量显然不如袁绍军队,袁绍在官渡之战投入了10万步兵和1万骑兵,曹操投入的军队不过三四万人,因为袁绍的在前线的军事实力远远强于曹操,所以袁绍在官渡之战一直保持着进攻姿势,尽管在开战不久就被曹军斩杀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但并不影响袁军的进攻,袁绍的大军推进到了黄河南岸的官渡,两军在官渡对峙,所以这一战叫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前的形势图

官渡这个地方在今天河南省的中牟县,北靠黄河,南边100公里就是汉献帝所在的许都,东边180公里就是东汉旧都洛阳,官渡除了有黄河天险之外,境内还有济水,南边还有楚汉对峙时的鸿沟,也是许都北边最后一道屏障,官渡一旦被袁绍攻破,大军随时兵临许都,所以官渡对于曹操来说,无法再后退一步,对于袁绍来说,只要攻破了官渡,夺取中原指日可待。

官渡之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决定北方霸权的一战,谁胜利了,将会夺得北方和中原的霸权,谁失败了,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在当时东汉末年的乱世来说,官渡之战也影响着当前汉末的局势,在天下局势尚未完全明朗之前,官渡之战的胜利者将有希望统一天下,因为在当时,没有任何一家的势力能与曹操或者袁绍相对抗,也没有任何人会认为当时的天下会成为后来的三国。

官渡之战部署图

官渡之战的这一年,江东孙策被刺身亡,他的弟弟孙权继承江东六郡,当时有一个叫鲁肃的年轻人给年轻的孙权提出一个著名的榻上对战略,告知孙权应该与官渡之战的胜利者以及荆州的刘表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东汉末年第一个提出三国鼎立概念的人,这就是鲁肃。

但是,大部分人认为官渡之战的胜利者将会统一中国,因为袁绍和曹操当时各占据了四个州,如果谁能击败另一方,并夺取对方的势力,将会占据天下十三州的八个州,成为东汉末年的超级势力,一家独大,这种势力统一当时的天下是没有异议的。

曹操与袁绍

所以官渡之战对后世的影响就是: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有可能会统一整个华夏。当然这只是有可能,因为形势的发展谁也无法准确预见,而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甚至认为袁绍会取胜,这包括曹操手下大批的官员,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发现了自己手下很多人写信给袁绍表忠心,但就说明了当时的人心是倾向于认为袁绍会取胜,但事实的发展却是曹操胜利了。

曹操在官渡的胜利得益于正确的指挥,合理地用人,成功的谋略,正如郭嘉在十胜十败中所说的一样,官渡之战结束了北方的分裂,之后曹操又用了七年才彻底地统一了北方,因此官渡之战还有另一个意义所在:结束了北方的分裂,促成了北方统一。

官渡之战,曹操赢在哪

因为曹操与袁绍的父辈同时在朝为官,他们在幼年时经常在一起玩耍,当官后又同属西园八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以后反对董卓军兴,袁绍与曹操又同属关东军集团,袁绍为盟主,曹操行(代理)奋武将军。由于长期共事,曹操对袁绍的弱点自然有所了解。

但对曹操的话仍有人不太相信(曹操说他志大而智小,没胆色,骄躁)。如孔融对荀彧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忠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将也,统其兵,殆难克乎?”荀彧对孔融的疑虑逐一破解,说:“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擒)也。”

荀彧不愧为曹操的高级参谋,对袁绍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使孔融再无话说。所以袁绍为何会败,曹操为何会赢,基本都在荀彧说的这些点里。只能说荀彧看人比孔融准多了,大家也可以看到荀彧多结局也要好过于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