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鱼腥草的图片?什么是折耳根图片,折耳根是什么东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干鱼腥草的图片

干鱼腥草如图

鱼腥草 (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  

鱼腥草 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草药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

什么是折耳根图片,折耳根是什么东西

1.折耳根是鱼腥草。

2.三白草科植物,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3.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

4.质脆,易折断。

5.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先端渐尖,全缘。

6.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

7.叶柄细长,基部和托叶合生成鞘状。

8.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

这种草药学名是什么我妈管这叫鱼腥草

你好,鱼腥草就是学名,它的别称有狗心草、折耳根、狗点耳。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鱼腥草的别名叫什么图片有吗

鱼腥草是中医领域常见的一种草药,因为独特的鱼腥味而得名为“鱼腥草”。

鱼腥草的别名很多,比如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等等。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

除了入方,还有中成药“鱼腥草颗粒”、“复方鱼腥草合剂”问世。

鱼腥草长什么样,鱼腥草图片

一、株形

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株高大概在15-50公分之间,有明显的腥臭味。它的茎下部伏地,在地下生根,上部整体呈直立状,相对光滑,基本无毛。

二、叶片

鱼腥草的叶片是互生的,形状为阔卵形或者是心形,长大概在3-8厘米,宽在4-6厘米。先端部分渐尖,边缘为全缘,且有细的腺点。上面和下面的颜色不同,上面为黄绿色或者是暗绿色,下面是紫红色的。有长的叶柄,长3-5厘米。

三、花朵

它通常是在五月到八月之间开花,盛花期是在夏季。开花时为穗状花序,花穗颜色为黄色,花朵生长在茎的顶端,和叶片对生,基部有4枚白色的苞片,呈花瓣状。花朵较小,没有花被片。

四、果实

它的果期一般是在七月份到十月份之间。果实为蒴果,形状呈卵圆形。果熟时顶端部分会开裂。

五、图片

看看 鱼腥草的图片

  • 这个就是你看看

  • 鱼腥草是个好东西,是消炎药的好药,这个鱼腥草图片很好,是鲜的鱼腥草,很漂亮的。

什么是鱼腥草长什么样子有图片不

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 cordata),又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䔃、蕺菜及臭草、岑草,客家话称之狗贴耳,臭臊草、臭嗟草(台语),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是一种略带鱼腥味的草本植物。

植物高20-80厘米。茎的下部伏地蔓生、生根,上部直立。叶对生,顶端有穗状花序,离瓣花类中的不完全花,无花萼、无花瓣,淡黄绿色穗状花序,两性花,白色似花片的构造为大型总苞片,长在花序基部,花期5—7月,果期7—10月。

扩展资料:

可为野菜蔬食,煮过就没有腥味。四川、云南、贵州和鄂西的人称其为“蕺根(折耳根)”,认为它清热去火,把它当作吃饭时的重要配料,主要食其根茎。方法是洗干净后切小段,拌在米粉、肠旺面、糯米饭、情人豆腐等食品中食用。

也可切长段拌酱油、辣酱、葱、盐、香油做凉菜。折儿根炒腊肉也是常见菜肴。生折儿根初入口甚腥,味道极怪,外人往往无法忍受,需要适应后才会喜欢吃。

在四川,也叫猪鼻拱,除了利用根茎做凉拌菜或炒菜之外,还将叶子当做蔬菜。在越南、老挝,叶子是很重要的作料。日本少数农村家庭也偶尔摘叶子做油炸菜的一种材料。

鱼腥草图片及食用方法

鱼腥草图片及食用方法

  鱼腥草的图片及食用方法。鱼腥草是生活在水边的草本植物,也被称为“天然抗生素”。鱼腥草有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可药食同源,可当蔬菜食用。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鱼腥草的图片和食用方法。

  鱼腥草图片及食用方法1

  鱼腥草俗称猪鼻孔、侧耳根,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敲菜的根或全草。鱼腥草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除湿、健胃消食。《名医别录》谓:主蠼螋溺疮。《滇南本草》谓: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本草纲目》谓: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医林纂要》谓: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临床上鱼腥草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1、用于肺热咳嗽、痰黄而稠,可与黄芩、贝母、知母等药同用。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煎服,也可研磨外敷。

  3、用于小便涩痛,能有效扩张肾血管,起到利尿的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分,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国外还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调整作用。

   鱼腥草可作为蔬菜食用

  生食最佳,其香气独特,口感别具,风味适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