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釉下五彩(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有哪些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主要是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第二、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亮晶晶、水灵灵,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第三、纹样五彩缤纷,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谢谢

醴陵窑的五彩国瓷

醴陵窑因其浓厚的官府背景与渊源,被人们誉为“官窑”。特别是解放后具有浓烈政治色彩的辉煌经历和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更增添了其神秘感和神圣感,被称为当代“官窑”“国瓷”。2003年9月,李铁映在参观群力瓷厂后欣然题名“红官窑”。
醴陵釉下五彩从开创到兴盛,到衰败,再到恢复,到获得“红官窑”美誉,充分显示了制瓷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釉下五彩瓷其独特的工艺和其无穷的艺术魅力。 釉下彩出现于唐代,湖南长沙窑有釉下褐彩、釉下绿彩等品种,以宋代的釉下黑彩、元明以来的青花和釉里红都属于釉下彩。但这些品种都是单彩双彩,表现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醴陵釉下五彩是对传统釉下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色泽极为丰富,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黑、白、茶、灰等各色,且每一种颜色又有不同的品类,艳而不俗,淡而有神;根据不同题材,既可古朴典雅,又可鲜丽浓艳,能满足不同的需要。特有的色泽,使瓷器具有清 丽明艳的独有风格。
醴陵釉下五彩瓷初创时画师都是具有相当功力的中国画家,线条圆劲老辣,构图简洁洗练,其基本画法是双勾分水或称双勾填彩,纹饰造型简练,结构严谨。民国初期的作品,纹饰以写实的花卉禽鸟为主,绘制时多作平面处理,显得舒展而纯净,具有逻辑美的次序感和强烈的装饰性,在艳丽明快的釉彩配合下,表现出现代装饰画风格。也有些取法西洋画法,作品色彩浓艳,光感强烈,与油画相似。经过几代画师的努力,绘画技法有了很大发展,五彩山水、五彩人物、五彩花鸟和各种变形的五彩图案都有相当娴熟的绘画技法,丰富了艺术语言,提高了表现能力,满足了现代人们的需求。 醴陵釉下五彩瓷采用“三烧制”法,先素烧,再扣烧,最后本烧,烧成温度高达1380度至1420度。产品釉面光洁细腻,轻薄透明,质地精良,真正达到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境界;同时具有耐摩擦、耐酸碱、永不褪色的优点,加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工艺美术价值,成为人们理想的收藏对象。
2005年初,在原群力瓷厂基础上组建的湖南醴陵红官窑瓷业有限公司成立,专业生产经营醴陵釉下五彩工艺礼品瓷。公司以继承、弘扬和创新的理念为指导,以创建一流的釉下五彩瓷生产经营企业为目的,以丰富、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为使命,正不断丰富“红官窑”的内涵,提升“红官窑”的品质,塑造至尊之美、大雅之藏的品牌形象。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生产工艺、制作规模、题材内容,装饰手法,艺术水平以及色料品种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烧造工艺上讲,进行了种种改革,如柴窑改煤窑,三烧制改为两烧制等,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从制作规模上讲,自六十年代以来,不仅醴陵地区有专门生产釉下彩瓷的群力瓷厂,而且还有国光、星火、永胜、新民以及本省其它地区的建湘、洪江、界牌、新湘等瓷厂都有所发展,使湖南成了“釉下彩瓷之乡”。从题材内容上讲,过去多采用花卉装饰,至21世纪初的彩饰题材已是博采万物,诸如花鸟、山水、虫鱼、人物、走兽和传统题材中的龙凤、历史故事以及书法印章等,无不反映在釉下彩瓷的装饰中。从装饰手法上讲,除了在勾勒的功力上较之过去的最高水平不免还稍有逊色外,其余在纹样的构成,色彩的处理、操作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历史的水平。彩绘设计人员用自己的实践丰富了这一传统的装饰艺术,因而创造了各种形式风格的装饰纹样,使釉下五彩的装饰艺术呈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其产品既有各式各样的陈设瓷,还有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各种日用器皿。这些产品,有的被选为国家用瓷和国家礼品瓷,有的远销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历年来还有不少精工产品参加了国内外艺术展览。并多次获得了国家金质奖章。为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中华发展民族增添了光彩。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蓝 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是在什么时期出现的

湖蓝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是唐朝时期的独有烧瓷技术,到明初基本失传,因此存世现货不多。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具体制作流程

  传统的醴陵釉下五彩瓷采用“三烧制”制作工艺,其生产工艺过程是:首先将已成型而未经施釉的坯胎经过低温素烧,然后彩饰,再把已经彩饰的素烧坯进行第二次低温素烧,最后施盖石灰釉入高温窑在先氧化后还原的气氛中烧成。“三烧制”的工艺最明显的优点,就是由于石灰釉的流动性能好,透明度高,釉面光润莹彻,表面清亮、平坦、色彩沉着典雅。五十年代末开始,醴陵釉下彩除特殊产品仍采用“三烧制”外,大部分改用两次烧成,其生产工艺过程是:首先将已施有长石釉的坯胎,经低温素烧,然后进行彩饰,再在其表面喷一层薄釉,即可入高温窑烧成。因为长石釉的始熔温度较高,表面张力较大,这就使颜料发色相对稳定,也不会像石灰釉那样容易产生烟熏缺陷。长石釉比传统石灰釉白度高,釉下色料的艳度也明显提高,装饰效果更加清新、明快。
  醴陵釉下五彩装饰不拘一格,花鸟、翎毛、山水、草虫、人物走兽、图案、书法无所不包,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在众多的装饰手法中,最为广泛的也是醴陵釉下彩中最为突出的手法是“双勾分水”法。线条的出色运用是醴陵釉五下彩纹饰美的重要原因。画工的勾线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并富有浓厚的装饰特征。其纹饰线条有勾线和印线两种,象高档陈设瓷的一些边脚图案往往用印线,主题花鸟纹饰则用手工勾线。线条又分墨线和色线两种,色线根据预设的颜色烧成后呈现鲜艳的色调,墨线则在一定温度下消失,呈现空白线条,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独有的一种艺术效果。
  独具魅力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曾经有过灿烂辉煌的历史,现在仍魅力不减,倍受人们关注、赞美、喜爱和收藏。陶瓷是瓷城醴陵的支柱产业,然而,在醴陵从事釉下五彩瓷研究和生产的人不多,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手工艺术已是我们这一代热爱和从事釉下彩瓷人的光荣使命,我们有责任将醴陵釉下五彩瓷这一民族传统工艺发扬光大,让醴陵釉下五彩瓷这朵陶瓷艺苑中的奇葩更加绚丽多彩,永不凋谢。

醴陵釉下彩瓷的历史传承

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窑和其它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