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历史上著名的北魏世祖是下列哪一位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历史上著名的北魏世祖是下列哪一位

拓跋焘
北魏第三位皇帝
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帝国第三位皇帝。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泰常八年(423年),正式登基,年号始光,统一中国北方。
在治国方面,提拔忠良,宣传礼义,崇尚儒学,推动了鲜卑族汉化发展。知人善任,赏罚分明。重视法制建设。
正平二年二月甲寅日(452年3月11日),为中常侍宗爱所弑,时年四十五岁,追封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16岁即位,他凭什么扫荡群雄,为五胡十六国收尾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16岁即位,他凭什么扫荡群雄,为五胡十六国收尾,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他的光辉事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太武帝拓拔焘。北魏鲜卑族的战神君主,是北魏第三位君主,一生在位30余年,承袭先祖基业,统一中国北方。五胡十六国时代,匈奴、柔然、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崛起,代表汉族正统的东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疆域是五胡政权轮流坐庄。拓拔焘是北魏开国皇帝拓拔珪的孙子、明元帝拓拔嗣的长子,初生婴儿之时就器量雄伟,道武帝拓拔珪以之为奇,并对他寄予厚望:“将来能达成我的事业的,必定是这个孩子。”而拓拔焘也是不负众望,是个相当能打的君主,凡是有战争都御驾亲征打头阵,北魏统一北方的大业,就是在他手上完成的。

拓跋焘继位以后,并没有忙着向南拓宽领土,也没有骚扰西边的后秦和大夏。他第一个要解决的,便是北方的柔然。柔然这帮人实在是太过分了,他们趁着北魏将重心南迁以后,居然又来骚扰北魏的边境了。每次北魏打算南征,柔然都要来扫荡一遍,实在是烦得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拓跋焘决定御驾亲征。他先后6次亲征柔然,终于把对方给打服了。也正是利用亲征的时机,让拓跋焘彻底掌握了北魏的军权。

始光二年(425年),拓跋焘因见胡夏立国者赫连勃勃去世,其诸子相互攻伐,遂趁机西伐,并于始光四年(427年)攻陷胡夏都城统万城,俘虏夏主赫连昌。公元430年,拓跋焘再攻胡夏,尽得关中之地,继任的夏主赫连定逃走,后被吐谷浑所杀,胡夏灭亡。太延二年(436年),魏军大举进攻北燕,不久就攻陷北燕都城和龙,燕主冯弘逃亡高句丽,后被高句丽王所杀,北燕灭亡。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亲征北凉,在南凉末代君主秃发傉檀之子秃发破羌的向导下,一路兵不血刃降服北凉诸镇,北凉国君沮渠牧健只好面缚出降,北凉灭亡。

公元427年,拓跋焘对大夏国展开了决战。这次决战中,拓跋焘身为国主,冲锋在前,作战中,他马失前蹄,还差点成了大夏人的俘虏,手上还中了流箭,可是最终攻下了大夏国的国都,坚固无比的统万城(今陕西榆林和靖边之间)。大夏王赫连昌逃往上邽(今天水)。拓跋焘亲率轻骑抵达平凉城下,将平凉城团团围住,为避免牺牲,他并不攻打,而是断了平凉城的水源和粮草。赫连定在水源被截断的情况下,不得已突围,结果被杀得单骑落荒而逃,他准备投上邽,结果在第二年,即公元432年被北魏属国吐谷浑抓获,送到北魏京城平城处死。至此,存在了24年的大夏国灭亡。

综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了,你了解清楚了吗

风云南北朝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爷爷是拓跋珪,父亲是拓跋嗣,他们祖父孙三人都是年少即位,同时三人都具有治国之才,都是一代明君。在拓跋焘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拓跋珪就高兴地说道:“以后能够成就我这般事业的必定是这个孩子啊”。也因此从小就对拓跋焘悉心培养,同样拓跋焘也不负众望,成就了一番事业。

拓跋焘即位的时候年仅十五岁,在现在我们看来这个年纪还是很小的,但在当时这个年纪已经可以娶妻生子,成为皇帝也不是什么特别惊奇的事情。在他即位的时候北魏还处于比较动荡的地位,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其他人对他的皇位也在觊觎着。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就发兵趁机掠夺北魏,拓跋焘也是极具勇气,御驾亲征但是却没有柔然的实力那么强大,全靠拼死征战才能安全回归,这也让拓跋焘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先把柔然给征服了才能够和南方的刘宋政权争霸。不然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他也不顾太后和其他大臣们的反对,在崔浩的支持下,决定北征柔然。经过几年的征战,渐渐地把柔然打的大败,柔然的可汗都率领一部分人向北逃跑了,虽然没有就此灭亡柔然这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柔然对北魏的侵扰,也让北魏能够腾出精力来对付南方的刘宋。

公元425年拓跋焘趁着胡夏的赫连勃勃病逝,出兵攻打胡夏,此时北魏的实力已经在北方是首屈一指的,胡夏根本无法抵挡北魏的攻势,很快拓跋焘就平定了胡夏,夺取了关中之地,胡夏名存实亡,当柔然看到拓跋焘攻打胡夏的时候,以为时机到来,又屡次侵扰北魏的边境,这让拓跋焘忍无可忍,决定再一次北伐柔然,这次北魏可是下了血本准备一举攻灭柔然,柔然自知不敌,但还是决定和北魏决一死战,但是柔然没有想到受到柔然控制的高车部落趁机拜托了柔然归附北魏,柔然在发现老家动乱也无心再和北魏作战,纷纷溃逃,就这样柔然再也没有实力向北魏发动侵扰了。同时,拓跋焘在返回北魏的途中直接灭掉了北燕,北凉,等国家,从公元431年到439年的时间里,拓跋焘先后将胡夏,北燕,北凉这三个国家消灭,结束了十六国纷争打局面,将柔然,吐谷浑以外的北方少数民族统一于北魏的旗帜之下,完成了北魏前两代君主没有完成的夙愿。终于一统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北方政权。

北方有强大的北魏,同时南方也有强盛的刘宋,双方都想灭掉对方,称霸整个中国,但是双方的实力在那个时候是相当的,谁也无法真正的灭掉谁,刘宋经过元嘉之治后国力昌盛,使得宋文帝刘义隆想封狼居胥,于是刘义隆下诏北伐,在前期刘宋进展比较顺利,顺利夺取了好几个州县,但是到了后期拓跋焘准备充分开始反攻并且一举击溃了刘宋军队,并且北魏军服越打越有精神,北魏反过来夺取了刘宋好几个州县,开始长驱直入,直接达到了长江边上,除了几座比较坚固的城池之外,凡是北魏军队到达的地方,刘宋守军全都望风而逃,投降北魏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宋文帝最后也无可奈何,只能下令派遣使者向北魏求和,虽然北魏军队都进军到了长江,但是北魏还不具有灭亡刘宋的实力,并且北方人不习惯南方的气候,北魏军队出现了大量疾病。北魏军队也只能慌忙撤离回到北方。至此拓跋焘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而刘义隆只落得了仓皇北顾。

在拓跋焘即位以来就实施了众多为政措施,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精简吏治,淘汰了一批无用的官员,大大提高了行政的效率。同时北魏还和周边国家实施联姻,他采取战争手段的同时,根据形式也通过联姻等方式缓和敌对政权之间的矛盾,建立有好关系。在经济上,拓跋焘大力发展生产,既重视汉族人民农业生产,也重视少数民族的畜牧射猎习惯。通过发展农牧业生产,征收人民租调,接受各族朝贡和通过战争掠夺手段来增加物质财富,保证军国费用。同时还鼓励节约开支,这些做法对减轻百姓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军事上太武帝特别重视军队建设,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留了少数民族的射猎生活,锻炼强壮的体魄,对那些在战场上能够奋勇杀敌的士兵实施奖励,太武帝很好地使用了其掌握的赏罚之权,整肃了军纪。另外太武帝在战争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英勇精神对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保证战斗胜利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文化上拓跋焘尊孔修文,创造文字,推行楷体,这些举动极大地方便了文化典籍的世代流传,拓跋焘做得最有风采的一件事就是将楷书作为书面语立为制度,正是这种制度让每一个识字不多的人都有资格传习和破译典籍,可以让新时代的人们看到文物上的文字依然能够简单理解其中的含义。

虽然拓跋焘并不是为人们所熟知,但我认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比之汉武帝刘彻也是不遑多让的,虽然拓跋焘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政权的一位皇帝,但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