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枪毙的有几个(功德林第一个被释放的人是谁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功德林第一个被释放的人是谁

功德林第一个被释放的人是吴绍周。作为功德林中第一个被释放的战犯,吴绍周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重获新生,和苦苦期盼的家人团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功德林里的两人表现不错,为何没被首批特赦

电视剧《特赦1959》中,有两个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是机电专家理工男叶立三和神机妙算罗盘将军蔡守元,这二位一个严肃得近乎古板,另一个滑稽得近乎可笑,但他们却是功德林里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印象、表现也不错的两个战犯。看到最后,人们不禁生两个疑问:为什么首批特赦的战犯中不包括叶立三和蔡守元?他们的历史原型又是谁?

蔡守元这个人比较搞笑,搞笑得不像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更不像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曾经带领一旅人马杀入重围救出光头凯申的悍将。这个人没事就算一卦,罗盘被收缴,他还能在帽子里藏三个铜板,继续摇卦。其实他的铜板即使不藏起来,也没人会过问,因为就是没有铜钱,他用木头削三个元宝形的东西,也能“重操旧业”。

除了跟周养浩徐远举关系不睦之外,蔡守元在功德林里如鱼得水,眼高于顶的黄维也会找他算卦,就连一向严厉的副所长胡大树,也跟他私交不错。胡大树除了跟贺政委、王英光开玩笑之外,唯一能让他露出真诚笑容的,就是蔡守元。陈玉生送给蔡守元一袋大枣的时候,胡大树还拿他开涮:“你的待遇比我还好,这么好的大枣,我可没收到。”

胡大树还笑着婉拒了蔡守元送上的大枣:“你吃你吃,你留着吃。”能让苦大仇深的胡大树露出灿烂笑容的战犯,仅蔡守元一个。而胡大树之所以对蔡守元高看一眼,那是因为他们有过并肩战斗的情义,为了保护蔡守元,战士陈玉生还身负重伤。

也正是那次并肩战斗的情义,让胡大树看清了蔡守元的价值:只要他看出力,威力能顶得上一个师——他只是给对方一个军长算了一卦,数万敌军就乖乖地放下了武器,所谓“高射机枪部队”,纯粹是蔡守元从报纸上搬运过来的。

很多人都认为,凭着蔡守元这次劝降之功,他应该是第一批被特赦的,但是蔡守元并不在名单之内,直到最后一批黄维都被释放了,我们也没看到蔡守元的下落。

与蔡守元类似的,还有叶立三。这位叶立三认为“只有两种人承担战争罪行,一种是战争决策者,另一种是在战争中滥杀平民,毁坏历史文明的。这两种人我都不是。”结果被刘安国一句话憋了回去:“我问你,当年你带部参加莱芜会战的时候,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有这事儿吧?”

叶立三这个德国学成归来的理工男,有一股子较真儿精神,他认为自己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就抛下一切成见,热情地投入了灯泡厂建设中。通过灯泡厂建设,叶立三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大家对他的印象,俨然成为了灯泡厂实际的总工程师,帮着王英光的弟弟(灯泡厂厂长)一起跟大毛派来的顾问大妈据理力争,那时候他的立场,已经完全转变。他在灯泡厂的改造和扩建工程中,几乎有了最终话语权,这贡献,虽然不如蔡守元兵不血刃劝降了西南一军之众的敌军,但是比起其他人,也算是出类拔萃了。

跟蔡守元一样,叶立三也没有出现在第一批特赦的十人名单中。那么第一批从功德林走出去的十个人都有谁呢?这一点真实的历史和电视剧一模一样。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到,功德林里首批特赦的有十个人,他们分别是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郑庭芨、宋希濂、杨伯涛、陈长捷、邱行湘、周振强、卢浚泉。

这十个人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是正规军事院校出身,除了武备学堂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陈长捷,其余九位都是黄埔毕业:杜聿明、宋希濂、曽扩情、周振强黄埔一期;王耀武,黄埔三期(卢浚泉虽然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毕业,但后来入黄埔轮训班,留校任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应该算黄埔二期或三期); 郑庭笈、邱行湘黄埔五期; 杨伯涛,黄埔七期。

第二、这些人都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虽然“功是功过是过”,但是其历史功绩不会被遗忘,所以第一批被特赦,合情合理。

叶立三跟蔡守元没有被第一批特赦,原因有两个,其一,他们在功德林里做出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确实没办法跟前面说过的十位在抗战中的贡献相比。第二,并不重要,但也不能不考虑,因为这两个人物是综合了许多人的经历和特点衍生出来的。

《特赦1959》是一部比较严肃的历史片,如果把叶立三蔡守元列进去,就违背了起码的历史真实——电视剧可以汇总融合而衍生出一个有特点的人物,但是却不能违背起码的历史真实,这跟《飞虎神鹰》和《亮剑之雷霆战将》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好像根本就没有播出。

叶立三的原型不好找,但是“每次打仗之前都要算一卦”的“蔡守元”,在历史上还真有.这个人名字叫张淦,他的外号就叫“罗盘将军”。

这位罗盘将军张淦,资格可是老得不能再老,官职也不比杜聿明黄维王耀武低,此人给陆荣廷当过少校副官,后来加入桂系,先后任第八军、

杜云波结局

隐居去世了。
杜云波道上都称崽哥。当时名震一时的三崽闹京城中的高崽、方崽早就被枪毙了。只有崽哥在六十岁的那年在北京隐居消失了,从此不过问道上的事情。后来隐居了没几年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杜云波,男,一九五六年属猴。叫他杜崽不是因为他个子小。身高一米八多体重曾达二百多斤。杜崽也只是在背后的称呼。从七十年代,崇文、宣武分局不说,船板、炮局、功德林、八卦、王八楼、k字楼、天堂河、团河、清河等都有过他的足迹。

徐远举周养浩算不上厉害,功德林的“毒舌”,靠嘴就击倒2位中将吗

在《特赦1959》里,能进功德林的都是文化人,当然,胡大树除外。《特赦》中那些黄埔出身或者留过洋的战犯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放下了武器,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十个人里有九个人都在脑袋里面藏着刀枪。

像王耀武蔡守元(张淦)那样审时度势适应环境的,属于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像黄维康泽刘安国(文强)那样难以用一个词概括的复杂人物。这也给王英光贺春年出了难题:这帮家伙经常没事儿找事儿,处处挖坑时时埋雷,急眼了连自己的“同学”都不放过。

说起功德林里战犯中的挖坑高手,有徐远举周养浩那样的“专业人士”,蔡守元黄维都被他们坑得挺惨,也有刘安国那样的深藏不露者,两次谈话说晕了杜聿明王耀武,甚至连黄维也在耳濡目染之下,跟着学会了挖坑。

周养浩徐远举两次挖坑,谁也没埋进去,跟刘安国相比,他们那都是小儿科小把戏。刘安国这位功德林第一毒舌,说出话来字字诛心,王耀武、杜聿明、陈瑞章纷纷倒下,连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第一个倒在刘安国毒舌之下的,是大病初愈的杜聿明。当时大家都在功德林大院里晒太阳,不知怎么就说起了谁应该为淮海战役失败负责的问题。杜聿明最关心的,是老蒋对他的看法。

刘安国一点点收紧圈套,说出了他想说的话:“他还能说什么呀,他就怪你呗。老头子身边的那些人都是些什么货色,你也知道。打了这么大的败仗,眼看着落花流水江山沦丧,总不能让老头子来负责吧?也不能让陈诚刘峙顾祝同汤恩伯他们来负责——那就只有你了,只能让你来负责了!”

陈长捷在一旁替杜聿明打抱不平:“他们这是嫁祸于人!”杜聿明此时表现得还很淡定:“那他们都怪我什么呢?”刘安国开始下毒了:“说的可能听了,他们说你指挥无能、进退失据、调度无方,说东北淮海两大战役的失败,主要都是你的原因,丢了东北,又丢了中原,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