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百家”指的是哪些学派他们对当时的政治格局起到了哪些作用?诸子百家是怎么形成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百家”指的是哪些学派他们对当时的政治格局起到了哪些作用

诸子百家是对当时春秋战国的众多学说创始人的泛弥,“诸”与百“皆多义。“子“与“家“都是对学问大家的尊称。

当时的“百家“有“三教九流”之说。此说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三教九流“之人群类别。“三教“是指儒、道、佛三教。“九流”指九大流派,也指众多学说派别。

当时的诸子百家有18家、16家、14家、12家、10家等说。主要有:

儒家,创始人是山东人孔孟(祖籍皆河南)及荀子等。后代的“二程“洛学、周敦颐的理学、张载之关学、朱熹理学(又称闽学)等宋明理学,皆儒学的继承与发展,也可称之为支派。

道家,创始人是河南人(主导欢迎点)老子、庄子。

墨家,创始人是河南人(主导欢点)墨翟(di)等。还有集大成者禽滑(gu)厘、慎子等。

佛家,中国佛教主创人比较多,但主要是河南偃师人玄奘(zhang)等。

法家,创始人河南人韩非子。代表物有:河南人李埋(kui)、商鞅、李斯、郑国、管仲、子产、申不害等。

名家,创始人为河南人邓析。代表人物有河南人惠子,河北人公孙龙。

纵横家,创始人是河南人张仪、苏秦、范睢、邹忌等。

兵家,创始人河南人鬼谷子,山东人(实际当时为河南地)孙武、孙膑。代表人物有河南人尉僚、吴起(史书称山东人,不确)。

杂家,河南濮阳人吕不韦。

农家,今湖北八许衍。

医家,黄帝(故里在陕西,创业在河南)、炎帝神农(故里在陕西,创业在河南),华佗[史书称安徽亳〈bo)州人:现考证为河南永城龙岗镇华佗村人)。

小说字,创始人为河南人(一说山东西南人,此鲁西南与河南接壤)宋钘。

阴阳家,山东人邹衍。代表人物有山东人东方朔,河南人京房、焦延寿等。

在上过13家中,明显看出创始人绝大多数是河南人,其次是山东人。据统计,上述各家创始人共43人,其中河南人有31人。除去有争议地缘的,至少也有26人以上。可见诸子百家创始人与代表人物绝大多数是河南人。

况且,没有算从河南走出去的孔、孟、周敦颐、张载、朱熹等。

诸子百家是怎么形成的

诸子百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当时大社会环境背景下,人民寻求自身突破与追求下产生的。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导致先秦文化思想开放,竞争性很强,各家学说也因所代表的不同的社会阶层而进行自己的游学活动,从而实现自己的学术主张。

  在后世看来,百家学说的产生不外乎以下五个因素:

  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诸子百家”。

  其中,各家思想都是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大一统”思想,都不是只为某一国,某一家,而是为了当时所谓的“天下”。

  所以,当时的智者都以天下为己任,并不是只限于在本国出力。哪里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就在哪里为实现天下大同而奋斗。

中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怎样形成的

滢月斋,以女性视角解读古今文化,为你诠释不一样的世界。

中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怎样形成的?

一、诸子百家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们开始需要新的思想帮助他们治理国家。此时也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在内的诸子百家也应运而生,并逐渐被国君们的接受。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学派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远古时期和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诸子百家思想的雏形,例如儒家思来自于掌管礼仪的官员,法家的思想则来源于刑法之官等,追根溯源,这些都是先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发展

据记载,诸子百家共有数千家之多,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这里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这几个主要思想流派,阐述它们的思想发展与发展。

1.儒家:

儒家思想主要以倡导“仁义”、“礼法”、“忠恕”、“中庸”为主要思想,要求统治者重视礼法,并重视人的教化。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以来,一直执着于“克己复礼”,并为此一生奔劳。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分为八个不同的学派,分别用不同的方式阐释儒学。此后,以孟子、子思为代表的学派提出性善论,并开始提出“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统治思想。而以荀子为代表的学派则倡导性恶论,并希望通过教育改善人的本性。

2.道家:

道家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开创的,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为主要思想,此外还提出了“道”这个概念。老子本人所倡导的思想,被庄子和列子所继承,并发展出效法自然、顺应天道、宇宙的生成、贵虚等新的思想。

3.墨家:

墨家是墨翟创建的学派,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非命等思想。墨翟的墨家思想中,除了缜密的逻辑思想之外,还有实用性很强的“勾股定理”、“小孔成像”等,因此实用性极强。墨翟去世后,他的弟子继承了他的思想,并组建了结构严密的组织,影响力巨大。

4.法家:

法家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正是开创法家,但又各有不同:商鞅更注重法律的制定,申不害倡导加强君主的权威,慎到则看重权势的集中。此后战国末期的韩非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之上,编撰出了《韩非子》,成为集大成者。

三、诸子百家的后续发展

诸子百家中,儒家、道家、法家最受统治者重视,发展也相对活跃,其他各家学派相继没落。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诸子百家中的法家理论得以实施,但秦依然二世而亡。西汉时期,统治者们吸取秦朝的教训,先采用儒家和道家相融合的“黄老之学”治国,此后又采取“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这也成为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治国理念。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思想就此沉寂。如今,我们依然可以从今人的思想中看到很多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子,它们虽然已经没落,但也被今人继承发扬。

回答完毕,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