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的完整句(“哀莫大于心死”的下一句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哀莫大于心死”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1.出自:
《庄子·田子方》
2.原文节选: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郊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
3.译文:
孔子说:“唉,这怎么能够不加审察呢!悲哀没有比心灵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躯体死亡还是次一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隐没于最西端,万物没有什么不遵循这一方向,有眼有脚的人,期待着太阳的运行而获取成功,太阳升起便获得生存,太阳隐没便走向死亡。万物全都是这样,等候太阳的隐没而逐步消亡,仰赖太阳的升起而逐步生长。
4.作者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出自哪里

“哀莫大于心死.“ 出自《庄子?田子方》. “哀莫大于心死“ 就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愁莫大于无志” 出自《庄子?田子方》. 意思是最大的愁苦莫过于没有志气,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无志就是没有志向

“哀莫大于心死,而悲莫过于无声”

“哀莫大于心死”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悲莫过于无声”:个人觉得是出自于“万马齐喑究可哀”,并对此句进行了引申和化用。意思是(国家或社会上)最可悲的,是朝野上下,举国的臣民都噤口不言了。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两句句子表达了:对社会上“心死”“无声“的指责,认为社会和国家要进步,一定要让大家心中有理想、有奔头,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不搞一家堂,这样才能促进迸发出新思想、新技术,生产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解放。

哀莫大于心死下一句是什么

“哀莫大于心死”的下一句为“而人死亦次之”。语句出自《庄子》,作者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周。其原文为:“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最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莫过于人的心死,而人的身体死亡都是其次”。
《庄子》简介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 该句出自何处

1、哀莫大于心死,汉语成语,拼音为āi mò dà yú xīn sǐ,古意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现在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出自《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原句: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在这里对心的理解可以是人的思维器官,孟子:“心之官则思”,这里把“心”理解为思想或观念,那么庄子这句话就可以理解为: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因为庄子主张自由自在的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