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姓起源和来历(百家姓谢氏起源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百家姓谢氏起源历史

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台湾,成为东南地区的名氏大姓。
历史上谢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阳、永昌、会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郡、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大埔等。
根据2013年百家姓排名,谢姓的人口约101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6%。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台湾七省区,又集中了37%的谢姓人口。

谢姓的来源

关于谢姓的来源,主要有一下三种说法: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 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 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二、 迁徙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广东东莞。 6明末清初,福建武平一支迁入湖南汉寿。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姓。 7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8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1 威怀堂。 2 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3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宝树”为堂号。 【郡望】: 1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2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3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4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四 家族谱牒 1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2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3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4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5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6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7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8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9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10 福建:永定谢氏族谱一卷 11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12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13 湖南:汉寿谢氏三修族谱四卷 14 四川:湖广填四川大竹谢氏族谱一卷五

百家姓“谢”的历史由来是

你好:希望可以帮到你
谢姓起源
1.周宣王分封其舅父申伯(姜姓,姜太公的后裔)于谢国(今河南南阳唐河一带),后子孙以国为氏。申伯子孙称谢氏,居陈留,号称「陈留谢氏」。此为谢氏大宗。   
2.魏晋时,「陈留谢氏」传至谢缵,官中郎将,迁居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号称「陈郡谢氏」。   谢氏一支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代。相传黄帝之子廿五人,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其中「禹阳」为任姓。任姓后人分居十个小国,其中第一为谢国,后人改谢氏。
3.出自姬姓,周朝宗室居于谢国者,以国为氏。出自子姓,商朝宗室居于谢国者,以国为氏。  
4.为他姓改谢姓。如卫州(今河南卫辉)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称「卫州谢氏」,后人迁居洛阳,亦称为「洛阳谢氏」 、「河南谢氏」。 另有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谢姓的。
谢姓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及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梅县。   
6、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7、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8、现代,
谢姓家谱
谢家虽然不多,但在浙江省宁波市瞻齐有99%的人姓谢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