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家的长房嫡女(薛家、李家、邢夫人家来了几个女孩,为什么贾母唯独对宝琴好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薛家、李家、邢夫人家来了几个女孩,为什么贾母唯独对宝琴好

张爱玲说过:其实旧式妇女别的不会,”装佯”总会的。这几个女孩中,只有薛宝琴对贾母有用,对贾府有用。至于邢岫烟、李绮、李纹三个没什么利用价值,用普通亲戚的规格招待就可以了。

当然,贾母对宝琴也是有一些真心喜欢的,毕竟宝琴美貌聪慧、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正好是贾母喜欢的类型。但是贾母对宝琴的喜爱也维持的时间不长,热乎劲儿过了,目的达到了,也就冷落了。

薛宝琴对贾母的用处:体面优雅的反击金玉良缘,暗示选宝琴也不会选宝钗

薛宝琴长得漂亮,又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贾母这样的老太太见了都会喜欢。但是贾母对宝琴的喜欢有点儿过了:逼着王夫人认干女儿、亲自带在身边抚养、送凫靥裘、叮嘱宝钗不许拘束她等等,待遇直逼宝玉黛玉史湘云。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贾母看上了宝琴,想让她给宝玉做媳妇。

但是,薛宝琴进京待嫁并不是什么秘密,就连林黛玉都知道“你这一来,你的这些东西未必放在家里,自然都是要带了来的。”贾母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对于贾母来说,薛宝琴既是薛家二房的姑娘,也是梅翰林家的准儿媳,

所以,贾母对薛宝琴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喜爱和热情都是有目的的。首先,贾母要利用宝琴薛家二房姑娘的这个身份,去向王夫人、薛姨妈等表明自己对“金玉良缘”的态度。所以她故意当众问宝琴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

一般来说,古代的长辈打听未婚晚辈的这些情况就是要提亲的意思,但是贾母精明在她只是打听这些而已。

薛姨妈就很搞笑了,书中写道:“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给他求配。薛姨妈心中因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己也不好拟定。”

薛姨妈这个人真的是脑袋不清楚,想和贾家联姻想魔怔了。居然“心中因也遂意”,也就是说如果宝琴没有婚约,贾母真的有心把她配给宝玉,她肯定是要高兴的同意了。她就没想过要置“金玉良缘”于何地?置宝钗于何地?

大约在薛姨妈心里,只要用薛家女儿攀上贾家的儿子,管她是宝钗还是宝琴,根本也无所谓。达到效果都一样,贾府会成为薛家的长期护身符,庇护薛蟠这个大儿子,保障她的幸福晚年。

她大概是高兴过了头,所以吧啦吧啦的开始说个没完,包括宝琴的婚事,宝琴的父母,宝琴从小的经历。王熙凤都听不下去了,生怕她再说出别的话来,就直接插科打诨说要做媒,把这件事混过去了。

贾母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她已经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她宁愿选宝琴,也不选宝钗。她喜欢薛宝琴,哪怕她是薛家二房的女儿,哪怕她初来乍到,但是只要她喜欢就可以对她特别亲厚,甚至给她张罗婚事

可是薛家长房的嫡女薛宝钗,早就过了适婚年龄,来贾府多年,既没有得到过贾母对宝琴的热情和喜爱,更没有得到贾母帮忙张罗婚事。这才是作者隐晦辛辣的讽刺,也是贾母精明老道的暗示,她在优雅的反击“金玉良缘”。

宝琴对贾家的价值:拉拢梅翰林家,利于贾家和宝玉的科举前途

宝琴对贾母更大的价值在于她是梅翰林家的准儿媳。梅翰林官职虽低,却十分清贵,明清时期,只有进士中的佼佼者才能入翰林院,而且翰林做的是皇帝身边的文职工作,和薛家祖上的紫薇舍人十分相似。

只可惜薛家败落,父亲早逝,薛家又闹出了人命案子。薛家两房丢了“皇商”的职务,家业迅速消耗,名声也不太好了。

经济方面严重损耗,政治方面没有助益还有负面影响。梅家已经不想娶宝琴了,不然也不会多年连封书信也不通,举家上任也不说一声。但是贾母不想放弃与清贵士族联姻的好机会,薛家和贾府有姻亲,帮薛宝琴促成和梅家的婚事,也是给贾府带来一份新的助力。

贾母逼着王夫人认宝琴做干女儿就是在帮宝琴抬升身份,宝琴从此就多了贾家和王家的背书,干妈是诰命夫人,干爹是工部官员,干姐姐是贵妃娘娘,对于梅翰林家这种没有根基也没有钱的人家来说,已经很够使了。

只要贾家不倒台,薛宝琴的婚事算是保住了。梅翰林也很上道,攀附权贵的心情很迫切。在七十八回他已经和贾家联系上了,请贾政和杨侍郎、李员外等关系好的同僚一起寻秋赏桂花,带着宝玉等子弟作诗了,俨然是成了好友之间的家庭聚会模式。毕竟贾政的干女儿薛宝琴是梅翰林的准儿媳,两家已经算是亲家了。

梅翰林的仕途可以说是前途无量的,因为古代的翰林学士就是宰相等高官的摇篮,贾家和梅家搭上姻亲关系,不仅增加贾家在朝廷中的人脉资源,将来宝玉读书科举入仕做官也能锦上添花,提供许多助益。

综上所述,贾母对薛宝琴好,不是无缘无故的爱,虽然也有一些真心的喜欢,但也带着各种外交和政治目的。其他几个女孩子,比如家贫的邢岫烟自然没有这个价值,李绮李纹虽然好,但是李守中已经不再是国子监祭酒,李纨已经是贾家的节妇,也没有必要把关系继续搞的多么亲密了。

贾母前期可是后来贾母提亲事件之后,梅家和贾家也搭上线,贾母对宝琴就渐渐冷落了。元宵夜宴,贾母虽然带着宝玉黛玉湘云宝琴一起坐着,但是放炮仗的时候,却专门搂着黛玉在怀里,没有管年龄更小的薛宝琴;老太妃薨逝,贾母安排薛姨妈去照顾黛玉,把薛家的姑娘塞给了寡妇孙媳李纨,去和李婶母女三人一起挤在稻香村,宝琴活泼好动,被李纨“宾住了”;后来到了八十回结束,宝琴已出去和薛姨妈等一起过中秋节,再也没有搬回来。

南山橘暖/文

王熙凤说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悬殊这么大,她为啥还愿意嫁贾琏

王熙凤嫁给贾琏是高嫁,贾琏是荣国府长房长子,将来时要继承爵位的。

只要贾家不倒,王熙凤将来至少也能和尤氏一样混个三品诰命夫人,而且作为长房长媳妇,将来是名正言顺的荣国府中馈当家主母。

贾家是国公府,王家是伯爵府,王熙凤的婚姻是高嫁

王熙凤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到了贾府衰败的后期,在财富方面肯定是比不上如日中天的王子腾所掌管的王府。

可是当年王熙凤嫁给贾琏的时候,贾府可不这样穷,王家也只是有钱,权势方面还比不上贾府,因为王子腾并没有发迹,父辈大概也是和贾代善一样是袭爵位而已。

贾府本是国公府门第,王家只是伯爵府,在四大家族里面,从第一代宁荣二公开始,到王子腾发迹之前。贾府一直都是占据着老大的位置,王家不仅排在贾府后面,还要排在史家后面,是个三弟。

当年贾府鼎盛的时候,宁、荣二位国公的权势就不必说了,仅次于四位王爷而已。史家也很厉害,史家的史公是保龄侯尚书令,尚书令相当于宰相官职,文官封侯可以说非常厉害了,四大家族里唯一的书香门第,要不是贾家有两个国公,史家必然排第一的。

王家祖上是都太尉统制县伯,只是个伯爵,不过到了第二代,也就是王熙凤爷爷一代干的是肥差,所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一点从王熙凤有很多外国奇珍、摆件、药物等都可以看出来:

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但是,光有钱不行呀,管各国进贡朝贺的官儿油水虽大,但是权势不够,所以王家才会把王夫人嫁给贾政联姻,至于薛姨妈为什么会嫁给皇商薛家,我的理解是两家在生意上有很多勾连,结亲是最稳妥的合作方式。

贾家不倒,贾琏袭爵,王熙凤就是三品诰命夫人

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虽然很牛,但也是后来的事儿。前面并没多么厉害。王熙凤的父亲很没有存在感,应该也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书中曾有“王熙凤打点送父母的书信礼物”让哥哥王仁带回金陵的交代,可见王熙凤的父亲要么是退休了,要么就是自身有什么问题,不在仕途,,只能呆在原籍老家生活。

这样的情况下,王熙凤能高嫁荣国府长房长子贾琏为正妻,全靠王家祖上的面子,王夫人和王子腾的关系,而且贾琏长得好挺好,脾气也不错,就是好色这一个缺点,在外头还挺有能力的,是贾府在外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