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教案】感受戏剧高潮,体会戏剧特点——《窦娥冤》教学设
发布时间: 2023-07-11

作者:何有湖 来源:有湖语文工作室

感受戏剧高潮,体会戏剧特点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戏剧知识,熟悉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戏剧的矛盾冲突。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窦娥的形象及社会意义。

4.文化传承与启示:了解元杂剧特点与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民间故事之《窦娥冤》: 元朝时候,楚州有一位姓窦的秀才窦天章,妻子早去世,生活艰难,不得不向同乡的蔡婆婆借银子,勉强将女儿窦端云拉扯到七岁。

蔡婆婆丈夫去世得早,但家里留下不少家产,一直做着借给别人钱款收取利息的生意。她家里有个小儿子,和窦端云差不多年纪。

蔡婆婆觉得窦天章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提议只要将窦端云嫁给她的儿子,之前的钱款就一笔勾销。而她会资助窦天章去京城赶考,等当上大官回来接他们。窦天章答应了。

小端云虽不舍,但没有办法,就这样留在蔡家,窦天章则上京赴考。蔡婆婆把端云改名为窦娥,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呵护她,一家人其乐融融。

展开全文

蔡婆婆的儿子和窦娥长大后,两人便举行了婚礼,小夫妻幸福甜蜜。可惜结婚两年后,窦娥的丈夫生病去世。留下蔡婆婆和窦娥两个寡妇,非常冷清。窦娥年纪轻轻没了丈夫,许多人都为她感到可惜。不少找窦娥提亲。但窦娥品质坚贞,丈夫去世之后,只想好好服侍婆婆,拒绝了所有人。

一天,蔡婆婆出门向一位姓卢的医生讨要钱款。卢医生是一名医术差劲、治死过人的缺德医生。他没钱还债,就打起了坏主意,他把蔡婆婆引诱到郊区,准备用绳子勒死她。幸好有一对张姓父子路过,救下了蔡婆婆,询问蔡婆婆委因。蔡婆婆和盘托出,并说家里又只有一个死了丈夫的媳妇,两个弱女子在家,总是被人欺负。”

张家父子一听,两人心里都产生了邪恶的念头。张老头装作惊喜的模样说道:“哎呀呀,这可真是太巧了!正好我的妻子也过世了,儿子还没有娶媳妇。既然你们婆媳二人也是寡妇,不如和我们一同结伴,你嫁给我,你媳妇嫁给我儿子多好呀。”

“这可不行。”蔡婆婆连连摇头,“我一定会重金报答你们。可我们没有改嫁的念头。”如果能娶到蔡婆婆,张家父子就可以获得她的全部财产。否则,哪怕蔡婆婆给再多报酬,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贪欲。

张家父子拿起地上的粗绳子,恶狠狠地威胁蔡婆婆,“你要是不答应,我们现在照样可以把你勒死。”蔡婆婆实在没办法,只好先把张家父子带回家里。

窦娥看到婆婆带回两个眼神狡诈的陌生男人,心里十分警惕。她听蔡婆婆说了事件经过之后,坚决反对改嫁的事情。可不耐烦的张家父子已经闯进宅子,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住了下来。胆小的蔡婆婆赶不走他们,只能让他们住下。

蔡婆婆不久生病了,窦娥日夜照顾。张家父子因为窦娥的坚决反对,始终没能娶到婆媳两人。便心在歹计。

张驴儿先告诉窦娥蔡婆婆想吃羊肚汤,之后趁着窦娥买菜的时间,跑到卢医生处,威胁他,弄了一份毒药。张驴儿偷偷在窦娥煮的汤里下了毒,不知情的窦娥将汤送到了蔡婆婆的房间。可是病重的蔡婆婆根本不想吃羊肚汤,平日里香气四溢的羊肚汤,现在闻一闻就要呕吐。羊肚汤的香味吸引了在院子里溜达的张老头,张老头抢过窦娥手里的碗,把汤喝得一滴不剩。一会儿,张老头心便口吐白沫,没气了。

窦娥和蔡婆婆惊讶极了,给蔡婆婆的汤里居然被下了毒药,这是怎么回事?正在两人发愣的时候,张驴儿一边号啕着一边冲了进来。

“你们婆媳联合起来害我父亲,我要去官府告你们杀人。”

“明明是你下毒想要害我婆婆。告官就告官,我们才是有理的一方!”窦娥一点也不害怕张驴儿的诬陷,她坚信只要自己没干过坏事,就不会被冤枉。

可这世间的法则并不是永远公平的,被买通的断案县令根本不听窦娥的解释,只管给窦娥和蔡婆婆打板子。为了保护蔡婆婆,窦娥只能含着一肚子冤屈,无奈地承认是自己毒杀了张老头。可怜的窦娥就这样被推上了断头台。她娇小柔弱的身子外套着麻袋一般的灰色囚服,台下的乡邻们纷纷对着她指指点点。又有谁理解窦娥满腹的冤情呢?

窦娥咬紧嘴唇,骄傲地扬起下巴。她没有错,她对得起父亲,对得起丈夫,也对得起婆婆。她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正义,更无愧于自己的心,即便是死亡,也是慷慨赴死,没有任何人可以迫使她低头。

“我窦娥与天地立誓,如果我真的是被冤枉的,就请在我死后实现我三个愿望。”

“第一,挂丈二白练在我面前,若我当真冤枉,就让我的血全部溅上白练,绝不在尘土上落下半点。”

“第二,现在是酷热的六月,若我当真冤枉,就降下漫天飞雪,将我的尸身覆盖。”

“第三,楚州一直雨水充足,若我当真冤枉,就让楚州干旱三年,一丝雨水不落。”

话音刚落,刽子手一刀斩下了窦娥高扬的头颅。鲜血疯狂迸溅,果真和窦娥之前说的一样,全部喷洒在了高挂的白练上。

原本闷热难耐的盛夏,突然阴云密布,悲风咆哮,飘落起鹅毛大雪,转眼覆盖了大地。大家都冻得瑟瑟发抖。

过了三年,楚州遇到百年难遇的大干旱,为了治理干旱问题,考上功名的窦天章再次回到了楚州。由于蔡婆婆给窦娥改了名字,搬了家,窦天章在楚州四处打听,没有找到女儿的下落,倒是听说了有关窦娥的故事。

他感觉这个叫做窦娥的女孩有些亲切,便用心查询了一些资料,惊讶地发现,窦娥正是他的女儿端云。本想要将端云一家接到京城生活。万万没有想到,等他光荣返乡的时候,端云已经成为卷宗里记载的杀人凶手。

这件事情一定有问题,窦天章仔细翻看卷宗,找到了疑点:窦娥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怎么拿得出毒药呢?更何况,他的小端云是一个心性善良、信念坚定的孩子,绝对不会做出杀人的行径。他必须要替窦娥查明真相,还女儿一个公平,让她的灵魂得以解脱。

为了替女儿平冤,窦天章重新开庭审查案件,将蔡婆婆和张驴儿一同叫到衙门问话。

“你们知道谁那里有毒药吗?”窦天章询问两人。

“普通人家没有毒药的,只有城南的卢医生会配置毒药。”蔡婆婆抢着回答。

窦天章立刻派人把卢医生抓了过来,卢医生胆子很小,一张口就把张驴儿供了出来,“是张驴儿找我买的毒药。”

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原来当年窦娥说得没错,的确是张驴儿想要毒害蔡婆婆在先,没想到意外毒死了自己的父亲,还将罪责诬陷到窦娥头上。真凶落网,背负冤屈的窦娥终于得到解脱。一场春风带来细雨,浸润了楚州干旱了三年的大地,枯瘦的枝丫久违地再次披上绿衣。窦天章打开窦娥被野草遮蔽的墓碑,将女儿的骨灰带回了京城。

【解题】《窦娥冤》原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的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是关汉卿杂剧中最出色的代表作。清代作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其他三位: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他一生的创作极其广泛,他的杂剧的类型很多,有悲剧,有喜剧,大多数都是揭露了当时的黑暗腐朽的统治,因为在当时,他是一位能够接近群众的普通的下层医生,这也是他的作品的主题主要以揭露当时的腐朽的政治为主的原因,而做编剧和演出类的活动只是他的兼职和谋生的手段,虽然是兼职,但是他的作品确是熠熠生辉,除了《窦娥冤》之外,他的《望江亭》、《单刀会》也非常的有名,而最著名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莫过于《窦娥冤》。

(二)任务一:了解戏剧知识,熟悉文本内容。

【提问】分角色朗读课文,概括节选第三折戏剧的情节,疏通难懂句意。

【明确】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提问】齐读曲牌“端正好”,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并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提问】试读揣摩“滚绣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明确】对天地的情感态度变化:信赖——怀疑——控诉——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

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源于受封建神权思想严重影响。窦娥相信天地,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但在现实面前,她逐步觉醒,并看清社会本来面目。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实质上是对封建官府,对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

源于对天命的认同,天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秩序,如果这个秩序不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们往往感到绝望。这个时候文人会选择佯狂避世,普通人会呼天抢地,怨天怨地。

【提问】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

【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