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背唐诗三百首视频(你是否支持让孩子学龄前背诵大量的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3-07-17

你是否支持让孩子学龄前背诵大量的古诗词

这个问题提的好!这里的“背”是问题的本质。这个“背”字是什么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方式之一。古诗词是知识,这个知识价值意义不说自明。就从这两点说明背古诗词的必要。

我们在讨论“背”的是否有意义,这是认知问题,别的不说就对“背”认识,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从习惯角度思考,孩子有了“背”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学习会怎样的呢?

从记忆训练角度思考,“背”的意义是怎样的呢?

从认知过程看,“背”是要返复练习的这叫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这里就有对练习的认识,这个“练习”多么重要啊!

总之,“背”的意义太大了。

怎么给孩子带孩子背古诗最有效果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孔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以说,这是对诗的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

而从小让孩子读一些古诗、背一些古诗,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感知能力,对于孩子将来听说读写非常重要,甚至,还可以让孩子的人生,更加优雅有品质。

那么,如何让孩子背古诗呢?

由于不知道孩子具体的年龄阶段,我们暂且按照学龄前和学龄后两个阶段,来谈谈如何背古诗效果更好。

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应该利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孩子爱上诗歌。

现在,有部分家长,特别喜欢在朋友晒孩子,有的动辄就是可以背几十上百首古诗之类,这种比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学年龄的儿童,注意力基本上只能持续5分钟左右,用枯燥的方式,让孩子背古诗,会让孩子逐渐产生厌倦。那么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呢?

一是“唱古诗”。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音乐家,他们对于音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所以,让孩子背古诗,可以采用“唱”的方式。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唱古诗的视频,不用教孩子背,更不用强迫他背,音乐放起来,孩子就会跟着唱,几遍就会唱熟!比如,很多摇摇车里,都有那首著名的儿歌“数鸭子”——坐过几回,每个孩子都会唱,道理一样。

二是“画古诗”。儿童不但是音乐家,还是画家。很多富有童趣的诗歌,都可以通过“画”的方式,让孩子把诗中的内容画出来,既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还可以潜移默化之中,就背下来。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很容易通过画的方式来背下来的。而王维的诗,本身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非常适合孩子边画边背。

三是“演古诗”。儿童不但是音乐家、画家,还是天生的演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喜欢演戏的,那我们不妨把古诗的内容,通过音乐和表演的方式,让孩子来背呢。

比如,李白的《古朗月行》还是有一点点长: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准备一些道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表演。

总之,针对学龄前的儿童,一定不要采取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更不要逼迫孩子背,这与孩子的天性不符合,还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而对于学龄后的孩子,特别是小学高段到中学的孩子,背诵古诗,就要采取另外的方式了:

一是多读,熟能成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说的,就是多读的重要性。现在中小学,每天早读,学生一篇课文、一首古诗反复地读,就是这个原因。只不过,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奏和语气语调,只有有感情的诵读,才能置身于那个独特的情境之中。

二是多写,熟能生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发现,有些孩子背得滚瓜烂熟,但动笔就错字,原因就在于,写得太少。事实上,写的本身,就是在加强背诵。

三是抓诗眼,理解记忆。损着年龄的增长,单纯的读和背,必须与理解结合起来,从机械记忆向理解性记忆转变了。其实,诗歌中,都有“诗眼”,主抓这个“诗眼”,然后对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背起来,就会顺畅。

四是巧运用,学以致用。学习任何知识,最终都是要到运用中去检验的,而运用本身,又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所谓的“行知”“知行”——前者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后者强调在实践中运用。为什么有的人出口成章,有的人又言而无文,原因就在于知识的运用。所以,要引导孩子,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古诗,在作文中多写古诗,这样,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另外,还可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让孩子和同伴一起读、一起写、一起背,这也是具有很好效果的。目前,有人在推荐用思维导图学古诗,高年级还有用,低年级或者学龄前,毫无意义。

朋友圈很多同龄家长晒孩子打卡背古诗视频,我的孩子要不要效仿

学古诗是一件扎扎实实的事情,一方面为了继承中华文化,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提高孩子本身的素质和修养。这是一件持久和练内功的事情。没必要跟着到朋友圈打卡。

到朋友圈打卡这个形式我不赞成。容易养成孩子爱跟风、过于注重形式的作风。

我是宁老师,一生做教育,现在与两个外孙朝夕相处,教育经验丰富,教育对象跨度大。欢迎您关注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