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聘一半以上是博士,是教育的进步,还是教育的内卷?八十年代,工人月薪几十元,能养活5口之家,相当于现在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教师应聘一半以上是博士,是教育的进步,还是教育的内卷

感谢提问:

博士老师说明普通高等教育被普及带来的文化外溢效应正在被放大。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意思是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高高浮起,胎身使用的泥土越多塑造形成的佛像就越大。比喻事物会随着与它关联的基础物质增长而发生变化,同样的道理包括站的高望的远、人口多力量大、读书人越多人均素质相对越高。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进化形成抽象社会文明成果的高等级哺乳动物。然而,人类社会文明进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更不是所有人一起同步完成的。因此,人类社会会文明是人类适应自然生存环境的经验集合、人类社会文明被普及需要经历漫长的实践过程。抽象文字符号起初主要用于祭祀,是社会公权力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专属天子。因此,才有了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此后“诸子百家争鸣”才使得文化知识能够在更大范围的仕大夫阶层被普及;封建帝国时代【民国之前】人人皆可“学而优则仕”,科举考试成为社会阶层流通的重要渠道,80%以上的贫民百姓依然“不识大字”。

新中国初年识字、懂礼皆可为师,各地也都想尽办法推行文化“扫盲运动”;恢复高考【1977年】初期,只要稍微识字的同志都可以到学校做老师;2000年以前高中同级的中师毕业生都还可以直接被分配到学校任教......然而,随着1999年普通高校专/本科院校招生人数扩大,2020年全国普通专本科共招生967.45万人【毛入学率已达54.4%】、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

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不具备生理遗传特质,每个人都必须在出生之后才能从零开始模仿学习人类业已成熟的社会文明成果。自从人类创造出附带动力机械工具以来,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对生产劳动者的综合文化素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附带动力机械工业革命”相伴职业化的学校教育也一并融入了人类社会日常生活。因此,“附带动力机械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迅速被普及,人均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限也在逐年增长【2020年11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9.91年,那剔除未毕业的学生和老人,30岁以下的青壮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肯定早已超过15年(幼儿教育3年,义务教育9年,高中或职高教育3年)】。

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屠夫【卖猪肉】、安保人员的学历要求是本科、研究生上烟草流水生产线......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域不断拓宽、下沉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博士当老师将成未来的普遍趋势,这个趋势说明一个原因——普通高等教育被普及带来的文化外溢效应正在被放大

八十年代,工人月薪几十元,能养活5口之家,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感谢提问:

货币经济膨胀的根源:纳入非流通财富、非等式货币供销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自然创造生命物质之时并没有锁死生命的成长轨迹,每种自然生命除了基本成长形态、体貌特质、营养补给途径,真实的生长状况任然需要生命个体诞生之后自主适应。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的社群性、高智商哺乳动物,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因此,为了便利群体间实现社会生活物资交换,人类创造性地开创了消费物资交换价值计量工具——货币

货币,人类社会消费物资支配权益互换过程中的价值计量、交换、储值工具,是人类实现社会消费财富互换的媒介,贝类、陶器、金属【金、银、铜、铁】、纸币不易被篡改+价值拆分方便的物质都先后被用作货币价值载体。那么,为什么说货币经济膨胀的根源是纳入非流通财富非等式货币供销呢?

一、纳入非流通财富是货币供给增量的源头

农民供自己食用的食物、手工艺人加工给自己用的器具、家庭对自家儿女进行的成长辅助......现代人类社会依然拥有许多人类社会劳动违背记入市场经济货币计价体系。然而,辅助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大项几乎都已被货币经济化。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城镇聚居,被记入货币经济价值的消费资源越来越多,比如土地、住房、食物、日用消费品、文化创作等等。2015年,全国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33657.73亿元、2016年,全国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37457亿元、2017年,全国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61462亿元、2018年,全国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65096亿元、2019年,全国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60921.59亿元、2020年,全国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59827亿元。同时,网络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估值已超过400万亿

土地住房是人类维持基本生存的容身之所,住房商品市场化之前“这两头大象”几乎不计入货币经济价值体系。因此,彼时我国社会生活中的货币流通总量极少,19世纪80年代之前,城镇月薪50元左右就能养活一大家人、农村生活则几乎不花什么钱;商业活动中能动用数万元就已经是极大的买卖了。所以,当前货币经济膨胀、动辄以亿万为交易价值计量单位,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将非流通财富纳入货币价值计量体系。

二、非等式货币供销让流通货币持续增长

食物被吃掉后就不能被再次重复使用,家具+餐具+被服+住房等辅助人类实现幸福生活的消费品都会因被人类使用而销毁。然而,现实人类社会中用于计量消费物资价值的货币却不会主动被销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章第二十条规定:“残缺、污损的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收回、销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停止流通的人民币和残缺、污损的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回收、销毁。”然而,正常人都希望自己家里拥有更多钱。所以,每年货币供销量必然不会绝对相等。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意思是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用于塑造佛像的泥土多佛像就大。同样,人类社会中用于计量消费物资的货币增多,那对应物资的货币价值数额必然越大。所以,货币经济膨胀的根源就是纳入非流通财富非等式货币供销

关于泥的四字词语

拖泥带水、

泥沙俱下、

烂醉如泥、

泥金万点、

滑泥扬波、

判若云泥、

煤泥絮凝、

云泥之别、

污泥浊水、

泥古守旧、

泥马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