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反日游行”中被击穿头骨的他仍未出院-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中国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9月15日西安数十万人走上街头,场面失控。李建利,是“915”中最严重的受害者,他被一名游行者用U型锁击穿头骨,所幸抢救及时,奇迹般的保住一命。心理的伤痛也许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弥合,而身体上留下的伤残,则将永远无法复原。 飞外卫视11月1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 韩宠光,34岁,在西安经营五金生意,四年前在这条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他救了一名被打得脑浆崩裂的陌生人。 韩宠光:“当时的位置应该就是在这个位置,她用一卷卫生纸捂着他的这个头部,很缓慢地跟挤牙膏一样,挤出来很粗的一个白的,粘稠装的那种带着血丝。” 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中国多个城市爆发了大规模反日游行,9月15日西安数十万人走上街头,场面失控。 一些人以“爱国”的名义,打砸日系车辆和涉日商铺,整个城市一度陷入混乱和无序之中。 江雪,时任西安一家都市报的评论部主任,“915”后的第二天,她以个人身份采访了多名目击者和受害人,并在网络上发表文章《西安之痛》。 江雪:“骚乱很剧烈嘛,然后城区,西安的这个城墙的周围,有几个城门都是有士兵把守,只能出不能进,整个街道上空荡荡的,就是那个路灯昏黄,没有一个人,那时候戒严之后就像一座死城一样,在现场你能感觉到一场这样的灾难之后,给城市带来的伤害吧。” 文章中报道的李建利,是“9·15”中最严重的受害者,他被一名游行者用U型锁击穿头骨,所幸抢救及时,奇迹般的保住一命,而时年51岁的李建利,正是韩宠光搭救的那名脑浆崩裂的日系车主,他的遭遇也成为当年的反日游行中,最令公众震惊的事件之一。 四年之后…… 江雪:“我还不知道你后来,我想你肯定出院回家了。” 李建利:“没出院。” 江雪:“就一直在这里?” 李建利:“在45床,四年多了。” 江雪:“一直在这个45床啊,我记得当时来就是这个房间。” 四年前被送进医院后,李建利做了两次开颅手术,用钛金属补上了头顶被击碎的颅骨,但由于左脑严重损伤,导致右侧手脚不能正常活动,妻子王菊玲至今仍陪他住在医院做康复训练,这间小小的病房早已成了夫妻俩的家。 王菊玲:“想着这几年不知道咋过来的,我也不知道这种日子要到什么时候,到哪年哪月。” 李建利和妻子王菊玲,都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90年代末国企改制,夫妻俩双双下岗了,所以他们就开起了出租车,妻子白班,丈夫夜班,虽然很辛苦,但是日子也算越过越好。两年之后,平常就很爱琢磨汽车的李建利,他在朋友带领之下做起了二手车的生意,买卖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也足以养活一家。 2011年随着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夫妻俩也有了一些积蓄,就决定换辆新车(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对开了多年二手奥拓的他们来说也是件大事,夫妻俩跑了好多家4S店。最后千挑万选,最终看上了一辆十万出头的丰田的卡罗拉。这是一辆由中国一汽生产的日系品牌的轿车。买这辆车之前对于从来都不关心国际形势的王菊玲来说,对日本唯一的印象也只有就是偶尔能吃到的寿司。她万万没有想到这辆普普通通的家用车,却险些要了丈夫的性命。 王菊玲:“如果早几年有这种钓鱼岛的事啊,日本跟咱那个,我肯定就不买这个车了,哎呀,后悔死了,谁知道呢,买个车毁了我半生,你说。” 2012年9月15日,忙着给大儿子装修婚房的李建利和妻子,开着刚买了一年多的卡罗拉轿车,去西安北郊买建材,下午三点过,听说市区有反日游行,夫妻俩特意选择绕行了环城西路,想避开人群,然而就在即将到家时,他们还是被堵在了西门外的一条大路上。 王菊玲:“谁知道就走到那就堵上了,就说游行了,过不去了,哎呀,刚一下车,我们没办法掉头,那堵车就堵到没办法,谁知道一下车一看,前面的游行队伍就过来了。” 十几名手持棍棒,砖头的游行者从拥堵的车流中间走了过来,他们一路打砸着身边的日系车辆,并和一些上前劝阻的车主发生了肢体冲突,现场一片混乱。 王菊玲:“就看着那些人砸,我赶快就上去跟他说我说你别砸我们的车,我们都是自己挣钱买的。再说那又不是进口的对不对,都是跟国产的一样,有啥,这个省油嘛。我说那以后我们不买日本车,那个娃就说以后就是,以后别买日本东西,我说好好好。” 就在王菊玲哀求着每一个从面前经过的游行者时,身后的丈夫李建利为了预防不测,从路边捡了块砖头,就在这时场面再度失控,几个人突然一拥而上,围住了李建利的车,慌了的李建利随手将砖头拍在了一个高个儿砸车者的脑门,对方当即挥起手中的U型锁猛砸李建利的头顶,这血腥的一幕正巧被一名围观者的手机拍了下来。 王菊玲:“那个血冒的啊,鼻子嘴上全出血,我当时先拿手捂着,我都能感觉那个洞,就这么大个坑,那血往出冒,血浆,哎呀,我想起来都吓的呀,我使劲喊。” 王菊玲撕心裂肺的哀号,混杂在持续不断的砸车声中,使得现场更加混乱。 王菊玲:“快来人啦。” 男:“哎,先救人能不能行,大家都是中国人,你日本人是不是。” 这声喊叫,似乎一下点醒了围观的群众,十几个人冲上来,推开王菊玲身旁的面包车,越来越多的人也围拢到了倒在血泊之中的李建利周围。 韩宠光:“拨开人群都是在拍照,或者在那呆呆着看着,当时我喊了一声“脑浆出来了”。这七嘴八舌就有人打110,打120。我就说还是自救吧,大家伙都伸伸手,把他抬到对面,抬到马路对面,正好过来一个空车,我就问他拉不拉。他也没说话,一点头,我说赶紧上交大二院。” 将昏迷的李建利送上出租车后,韩宠光转头又汇入了游行的人群,就在几天前,他刚刚向公安局提交了游行申请,准备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反日游行。 韩宠光,河北邯郸人,从小他就是周围人眼里不安分的青年,高中时他和同学参加了抗议“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游行。2005年来到西安后,从小跟随家人信奉天主教的他,又和几个朋友一起组建了一个义工之家,资助贫困儿童。 2012年,随着中日钓鱼岛争端日趋激烈,韩宠光的爱国情绪也在不断高涨。但与很多激进的青年不同,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他,则找来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开始仔细研究这个他从前从未听说过的岛屿。 韩宠光:“他们搞来搞去就是喊了几句口号,他并没有把事情说清楚。电视不停地在播,报纸不停地在放,但是正儿八经,用心去把这个东西捋顺的人他有几个?一说钓鱼岛是我们的。” 于是韩宠光计划在“918国耻日”当天,组织一次普及钓鱼岛历史知识的游行。为此他自费两万元,租了卡车,高音喇叭等道具。并逐一找到所在市场的三百多名商户,希望他们当天关门歇业,参加他的游行队伍。 韩宠光:“最让我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商城一对老年夫妻,有60多岁,人家说我们不掺和这事,(其余)都是很热情的。还有的本身在商铺里面拉我坐下来跟我去聊的,也能感觉到那会儿的国民情怀,已经被这个舆论烘托的是炙炽热沸腾,需要有一个宣泄的和爆发的这么一个渠道和途径了。” 根据法律规定,韩宠光提前一周将他的“9·18”游行申请提交给了公安部门,然而9月15日这天西安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上午10点多,韩宠光被管辖地的派出所叫了过去,考虑当天的情况,警方建议他撤回3天后的游行申请。起初韩宠光据理力争,但当他通过手机看到一些网友实时上传的照片后,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 韩宠光:“人潮汹涌的那么一个状况,就是钟楼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上,望不到头的这个。乌乌央央全是,有举着牌子的,有这个打了横幅的。 就像这个长江黄河决堤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一样的。 等到后来这个一两点钟的时候,遍地开花之后,已经不可控了,失控了这个状态之后,他们可能也接到了这个全部上街的这个指令。他就跟我讲,他说我们也不能那个什么了,你也自己上街去看看吧,已经成什么样子了。到最后也带了点个人情绪,该上学的不好好上学,该做生意的不好好做生意,上学也爱国,做生意也爱国,搞游行也是爱国,非得去搞游行吗?” 下午两点多,带着复杂的心情韩宠光走出了公安局,此时钟楼的人潮已如炸开的烟花,崩落到了西安的大街小巷。 韩宠光刚一出门,就看到一伙人正在打砸日系车,愤怒的车主与砸车者打作一团。 韩宠光:“这个车主跟中间这个一两个小伙子,就死磕,就在那还打。明显就是吃亏的那个样子,脸上也流着血,衣服也扯了。我就把这个高个子的这个车主就拉开了,他还冲着要打。我就跟他讲,我说你看看那边警察站着都不管,你跟他们打什么打,车坏了能修,人坏了呢?” 制止了这场打斗后,韩宠光一路向市区方向走,在快到西门附近时,他偶遇了倒在血泊之中的李建利夫妇,将伤者抬上出租车后,韩宠光转身回到了事发地点。 他拿出手机想要拍下那名击穿李建利头骨的行凶者。 韩宠光:“就光看人,哪个像,哪个像是砸过车现在不砸的,怕漏了。那棍子都可以随手一丢,他就是个围观群众。捡起一块砖,他就是砸车分子,没法甄别,看谁像,就录他一下。” 然后在这个位置,他就有这个貌似跟头头一样的,他们就在这里开了个会。 尾随着砸车的人流,韩宠光突然发现了四五名身着黑衣的砸车者,聚到了路旁的小树林了,像是在谋划着什么,出于好奇,他也凑了过去。 韩宠光:“就谈到了你拿多少工资,然后他就说到他自己,我,他说我也跟你一样呗。” 记者:“你当时估计这些人是谁雇的?” 韩宠光:“日系不好卖了,尤其是日系车不好卖的时候,谁获益,可能是这样。” 记者:“你觉得这些黑衣服的人,他们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 韩宠光:“他就属于一个引导者,诱导者,煽动者。” “那时候谁都可以起到那个作用,那里面只要谁喊一嗓子,基本上差不多就是人云亦云,跟着走了。这个站成一排的,他就站到前面去,‘跟着我喊啊,小日本’。” 在这几名黑衣人的煽动下,越来越多的路人加入到打砸的队伍中。他们在附近的一个停车场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