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目录(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白杨礼赞(茅盾)            2、囚绿记(陆蠡)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    4、*草莓(伊瓦什凯维奇)
口语交际--青春畅谈
写作--倾叶心声
综合性学习--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
第二单元
5、孔乙己(鲁迅)             6、一厘米(毕淑敏)
7、*差半车麦秸(姚雪垠)         8、*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
口语交际--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
写作--续写《清兵卫与葫芦》
第三单元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0、吴汉何尝杀妻(邓拓)
11、*大小猫洞(金克木)          12、*世上没有傻问题(卡尔•萨根)
口语交际--开一次辩论会
写作--一一事一议
第四单元
13、致蒋经国先生信(廖承志)       14、*给儿子的一封信(刘亚洲)
15、、*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16、给布特勒的信(雨果)
口语交际--谈困惑,解烦恼
写作--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
第五单元
17、茶馆(节选)(老舍)          18、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
19、*开国大典(节选)(张天民)
口语交际--漫谈电视剧
综合性学习--举办中外戏剧知识大赛
第六单元
20、秋水《庄子》              21、*愚公移山《列子》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23、捕蛇者说(柳宗元)
24、诗词五首
使至塞上(王维)     泊秦淮(杜牧
)   无题(李商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口语交际--从“愚公移山“谈起
写作--月光下的遐想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神话
第七单元
25、《论语》十则              26、鱼我所欲也《孟子》
27、*订鬼(王充)             28、*马说(韩愈)
29、诗词五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滁州西涧(韦应物)  约客(赵师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口语交际--谈谈名人效应
写作--写一篇学习小结
附录一:修辞知识
附录二:应用文示例

九上语文教材全解21课

一、熟读课文,注意本文叙事的脉络,回答下列问题。
1、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此题意在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认识陈胜的才略、胆识以及他在反秦斗争中的作用。
1、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 “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2、舆论准备包括:
⑴ 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
⑵ 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二、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辨析词义。
1、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古今义的不同。
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⑵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⑶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试辨析下面三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
⑴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⑵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⑶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古今词义的差异,使学生养成确切辨析词义的习惯。
1、⑴ “亡”,人藏在隐蔽处,即逃亡之义。今义:死亡。
⑵ “间”,本作“”,表示月光由门缝射入,这里是“窃伺间隙,不欲令众知之”之义,可以解做“暗地里”。“之”,去、往。今义:间,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⑶ “往往”,处处。今义:经常。
2、⑴ A、编次 B、临时驻扎
⑵ A、屡次、多次。 B、几
⑶ A、写。 B、字条。
三、读懂下面一段文字,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这是《陈涉世家》的结尾部分。司马迁在高度评价陈涉的同时,也并没有掩盖他的错误和局限性。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文言文段落,逐渐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同时,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

教材全解·九年级英语·全一册【电子版】/link?url=uvkehbEu0EudXDV4DTbWXwwALui_OBXwLHBpGQ7e4gzgOqGrGfjyjOyDJaMyhHQYLcB3eVuu2B24Ia0luWwtRo4aqiTLEx5mg2dmBTTThW_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