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美到极致的宋词(谁能推荐一下意境优美的宋词
发布时间: 2023-07-17

谁能推荐一下意境优美的宋词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诗宋词三百首,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为何古典诗词唐强于宋

唐诗宋词三百首,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为何古典诗词唐强于宋?

一、第一个问题,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

从朝代更替来说,唐宋元明清,唐朝在宋朝前面,定义这两个朝代的作品,唐朝时期文学作品先于宋朝时期,所以定义唐某宋某!

从朗读的角度来说,唐朝文学作品绝句、律诗为主,属于工整对仗的句式,定义唐诗,宋朝文学作品以非对称的句子为主,格式比唐诗宽松,字数比较多,可以完整的描述一件事情,内容更容易懂,为了区别于唐诗,定义了词。当然这种唐诗宋词叫法是后人对这两个时期作品的总结,原本应该是不分先后的,考虑到朗读语气的抑扬顿挫,唐诗宋词的节奏感比宋词唐诗更强,更符合大众的朗读习惯。


二、第二个问题,为何古典诗词唐强于宋?

这个问题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唐诗和宋词没法比较孰强孰弱,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是诗这种文学类型在宋朝时期不如唐朝流行而已。

宋朝也有很多优秀的绝句、律师作品。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全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比如王安石的《元日》全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难道要说这些诗不如李白等诗人的作品吗?

宋朝时期的文人比较偏好“词”是因为“词”的格式宽松,更适合创作、更适合表达情感。首先词的文字多,这样的话,可以把一件事情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不像唐诗那么局限(唐诗理解起来还要结合诗人所处的背景,联想他要表达什么意图。)举个例子,用5个字描述一件悲伤的事情,这个肯定比较难写,如果是用100个字或者更多字,那么写起来就比较简单了。文体格式局限这也是唐诗在宋朝不流行的一个原因吧。不流行的格式,写作的人就比较少,以至于诗的产量少,所以感觉上来说,宋诗不如唐诗。我觉得只是数量上不如唐诗而已,内容质量上宋朝诗不输唐诗。

上述是林然的观点,请各位前辈指教,回答完毕,感谢!

唐诗宋词古典名句美文,你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

唐诗宋词古典名句美文,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唐代诗人。

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全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春风中的桃花鲜艳美丽,在桃花映照之下,姑娘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姑娘和桃花渲染出相映生色的景象,展现了一副唯美的画面。

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相映辉的人面桃花图,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眼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都挥洒得淋漓尽致。

然而,使这一切增光添彩的姑娘却不知何处去了,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含情微笑。

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牵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包含有无限怅惘。

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无穷。如沐春风,心情荡漾,产生了无限遐想。

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必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