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套路公式(写作的秘诀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写作的秘诀有什么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一直致力于教孩子们学写好一篇好作文。致力于在小升初、中高考中作文尽量拿到最高分。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作最高的技巧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不事雕琢的真淳质朴、浑然天成、清新自然的境界,是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最深处最真实最撼动人心的思想情感的过程,但这需要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真挚的情感来支撑。对中小学生来说,阅历尚浅,思想感悟尚浅薄,感情尚需不断感化,所以要写一篇好作文,离开写作技巧的修饰,很难成就一篇高分作文。

下面我就从文章的开头、结尾的技巧、中间行文的布局和遣词技巧等方面讲解一下考生最常写的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一、开头结尾最好学效果又好的技巧:首尾照应法

首尾照应的写作技巧是文学名家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手法,也是中小学生最该熟练运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既可以使文章主题突出,引发读者共鸣;又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首尾遥相呼应,自然圆融。

首尾照应法在内容上又可以有多种设置:

(一)、回环往复,首尾一唱三叹,突出主题

此法即是为了突出某种情感或思想,在开头和结尾反复唱叹,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例如:

再如:《我的青春不再来》

开头:

秋风萧瑟,暮色四合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那张古铜色的脸,那因缺水而干裂的嘴唇嚅嗫着,神色紧张而卑微,那是父亲为了再次回到学校上学第一次求人。而自那天开始,我彻底退却了青春年少的张狂无知,瞬间找到了长大的感觉。

结尾:

秋风又起,残阳如血,我凝视着这张沉甸甸的大学通知书,泪眼模糊中,父亲那张古铜色的紧张而又卑微的脸却异常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再见了,我的青春,拼搏吧,我的人生!

(二)、先叙后议,深化主题

这种首尾呼应法一般开头先叙述事情的结果,却不表明自己的观点,末尾在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议论抒情的方式和盘托出,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

(三)、前因后果、揭示主题

即文章开头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结尾交代事情的结果。

例如:

(四)、首尾景物描写,烘托气氛

即文章开头、结尾都以景物描写的形式烘托气氛和人物心情,形成首尾照应,意蕴深远的效果。

例如:

二、中间行文技巧一、欲扬先抑显跌宕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欲扬先抑就是一种常用的使行文跌宕起伏的写作手法。

例如:

杨朔的《荔枝蜜》先写自己因为小时候被蜜蜂蛰过不喜欢蜜蜂,再写背勤劳朴实的小蜜蜂所感动,最后写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并联想到千千万万个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对人无所求,给予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劳动人民。

再如:鲁迅的《范爱农》

作者先写因误认为范爱农贪生怕死、冷漠至极,而对他憎恶至极,再通过慢慢深入了解到范爱农原来是一个嫉恶如仇,大义凛然的人,进而抒发了对他的敬佩赞美之情。

三、中间行文技巧二、情景交融显深情

以景物描写贯穿全文既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又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使人读来易产生共鸣。

例如:

再如:小学经典课文《桥》

四、中间行文技巧三、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写文章最忌详略不分,层次不明,行文中只有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才能达到重点突出,烘云托月的效果。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乐趣横生的百草园的描写就用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写法。

五、记叙文中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使事件具体细致,使情感思想细腻动人的写作技巧:细节描写显文采。

细节描写我前面的悟空问答和头条号文章里都有详细讲解,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用朴质的语言抓最能体现人或物特点的细节,或关系事件发展动态的关键处。

例如:

(二)、运用各种修辞等表现手法对人、事、物进行浓墨重彩的细描,达到入木三分的动人效果。

例如:

再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中对母亲动作的描写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刻画母亲的艰辛和对孩子的慈爱。

另外,写文章还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时夹叙夹议法或者议论抒情法更能表达文章的深远的思想情感。

例如: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是不是有所启发了呢?希望同学们能好好运用这些写作技巧,多练笔,勤修改,体会到文字创作的快乐,并向满分作文进攻!

语文教师不读书,靠答题技巧、写作套路教学,你怎么看

不知提问者如何得出“语文教师不读书,靠答题技巧,写作套路教学”结论的?经过调研了吗?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样本容量是否足够多?个人认为(不一定正硧):提问者可能以偏概全,凭个别现象想当然。

我曾教初中语文二十年(现阶段教高中数学),每天备课量、批改量超出一般人想象。别说优秀,就是胜任语文教学,每天也要十五小时左右时间。初中生、高中生已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他们对知识的要求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者就是认真备课都不一定应付,不备课、不读书,顺嘴跑火车,还不得被弹劾啊!什么“语文教师不读书……”简值瞎扯!愿与提问者探讨!!!

教孩子写作文的套路会“害死”孩子的作文能力吗,教套路孩子作文能得高分吗

写作当然是要有套路的!

事实上没有套路的文章,估计大家读都读不下去的。套路其实是一种规则,是大家阅读的一种习惯。比如看一些意识流之类的文章,很多人就有不适。更何况现在教孩子写的作文是应试作文。应试作文有自己的标准的,不按照这个标准来,很难得到满意的分数。而学生在学校的那种氛围里面,没有分数的肯定,情绪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建议教孩子写作文开始最好按照套路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刚入手写作文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不知道写什么,流水账,没有重点,不知道表达什么感情。如果是平时没有任何阅读的话,孩子的写作情况估计会更糟。那么刚开始教套路,其实是一条捷径,教给孩子的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很多人吐槽套路杀死孩子的想象力,这是不太对的。试问,孩子在书面表达上都存在问题,连自己的想象都无法正常的书面输出,何谈扼杀呢?!

写作能力涵盖的面很广,写好应试作文只是其中一种。

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拿自己的竞赛作文直接写在考试中,结果明明很优秀的作文却得了一个平均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的。我们不能说这个孩子的写作能力不行,只能说在对待考试上缺乏基本的认识。考试就是考试,有它自己的标准的,要按照这个标准来。就算是拿到满分也不一定能说自己的某一方面能力特别的突出,只能说这个孩子对于考试是准备得很完善的。所以我们不能以分定人,凭分看人(但是在实际中,这样的误区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大很大的伤害)。当然,应试作文也是一种写作,不能否认孩子嫩能够拿到高分,的确在书面表达上的过人之处。可是有一些孩子,写考试作文的时候乱七八糟,但是平时写个段子,或者写篇没有限制的日志,书信都是极好的。这样的孩子也是有很出色的写作能力的,但是考试会让他怀疑自我。

光有套路是不够用的。

因为套路人人都有,甚至写某一方面的作文,都有固定的模式。如果想要脱颖而出,夺得高分,那么只用套路就不够用了。还需要精雕细琢,找到自己擅长的点在哪里,多花时间和功夫去琢磨。这一部分才是正在难的地方。往届的学生里面,能拿高分的同学,都是在套路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特色,不单单能写好应试作文拿高分,一般的写作都是很出色的!

套路是不会扼杀孩子的写作能力的,懒惰才会!

欢迎留言评论,喜欢就点个赞呗!

你上中学写作文时都用过什么套路

中学时代的作文套路

中学时写作文,有点稀里糊涂,当时好像也没有什么套路。现在想想,有些做法就是套路。

套路一:跟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