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炳烛之明的意思是什么?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的意

 

2023/7/11 0:29:29 ('互联网')

本文目录

炳烛之明的意思是什么

一、译文: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火把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作人臣子,却敢戏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
晋平公说:“好极了!”
二、原文:汉·刘向《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扩展资料
一、《炳烛之明》注解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暮:晚、
3、炳烛:点燃火把照明;炳,点,点燃、烛:火把、火炬、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把、火炬、蜡烛出现较晚、商周时代的烛,是以苇麻做芯,外用布包裹的火把、火炬、东汉·许慎《说文》:未燃的火把通称为燋,用于把持的火为烛,置于地上的为燎、
4、而:表转折、
5、安有:哪有、
6、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7、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8、好:喜欢,喜好、
9、阳:光亮、
10、壮:壮年,古时称三十岁为壮年、
11、孰与:XX和XX相比较而言更XXX,固定形式、可以解释为:与……比哪个(谁)更……。
12、昧:黑,暗、引申意为“愚昧”、
二、炳烛之明
解释: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出自:汉·刘向《说苑 师旷劝学》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的意思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的意思是: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这句话出自汉代刘向的《说苑》。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炳烛之明什么意思

炳烛之明 创建词条   【注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释义】:点燃蜡烛,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典出】:汉·刘向《说苑》   【原文】: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②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⑤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⑥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⑦学,如日出之阳⑧;壮而好⑨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⑩?”   平公曰:“善哉!”   【注解】:   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暮:晚。   ③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明。   ④安有:哪有。   ⑤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⑥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⑦好:喜欢,喜好。   ⑧阳:阳光。   ⑨壮:壮年,古时称三十岁为壮年。   ⑩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孰与昧行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译文】:   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作别人臣子,却敢戏弄他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盲臣哪里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我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光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中午的太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照起亮光来学习。点燃蜡烛照起亮光,还有谁会在昏暗中行走呢?”   晋平公听后说:“好极了!”

文言文《炳烛之明》的翻译

一、译文: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火把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作人臣子,却敢戏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

晋平公说:“好极了!”

二、原文:汉·刘向《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扩展资料

    一、《炳烛之明》注解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暮:晚、

    3、炳烛:点燃火把照明;炳,点,点燃、烛:火把、火炬、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把、火炬、蜡烛出现较晚、商周时代的烛,是以苇麻做芯,外用布包裹的火把、火炬、东汉·许慎《说文》:未燃的火把通称为燋,用于把持的火为烛,置于地上的为燎、

    4、而:表转折、

    5、安有:哪有、

    6、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7、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8、好:喜欢,喜好、

    9、阳:光亮、

    10、壮:壮年,古时称三十岁为壮年、

    11、孰与:XX和XX相比较而言更XXX,固定形式、可以解释为:与……比哪个(谁)更……。

    12、昧:黑,暗、引申意为“愚昧”、

    二、炳烛之明??

    解释:形容人到老年,好学不倦。

    出自:汉·刘向《说苑 师旷劝学》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正午的烈日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将蜡烛点燃,散发光亮来学习。在点燃蜡烛的亮光下(行走)和在黑暗愚昧中行走(哪一个会更好呢)?”


    <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