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的十大抗日名将 - 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中国抗战统帅—蒋介石


​蒋介石作为中国抗战的统帅,其功绩自然最大。正是他的“苦撑待变”“积极拥抱主流社会”“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边打边谈边各战”等正确方针,率领贫弱之中国赢得抗战伟大的胜利。还位列联合国四强,废除中国近代几乎全部不平等条件。

在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指挥了全部的正面会战,并派遣上百万部队深入敌后,取得了台儿庄大捷,1939年冬季攻势,万家岭大捷,昆仑关大捷,三次长沙大捷,上高大捷,滇西反攻战役,缅北反攻战役,湘西会战等胜利。

正如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先生在延安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称赞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就是蒋介石;蒋介石是全国抗战的统帅。

笔者认为的十大抗日名将:陈诚,汤恩伯,胡宗南,王耀武,郑洞国,张自忠,卫立煌,李宗仁,薛岳,孙立人。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抗战史记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陈诚


1.陈诚

陈诚将军是国民党最坚定的对日主战派。早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就主动向蒋介石请战。但由于赣州战役,遗憾被困江西。1935年,奉蒋命令任陆军处长。负责整编出30个调整师,另整编出大量炮,骑,工兵部队。这些部队与德械师,构成了中国抗战初期的核心战力;给予侵华日军重大杀伤。

1936年绥远抗战,陈诚是主要策划者,执行者。他向蒋介石建议先消灭宁夏亲日分裂势力,并派中央军进入宁夏。1936年11月2日,陈诚奉蒋命先期赴宁夏,成功劝说蒙古族王达公理札雅驱逐在定远营的日本人。然后由关麟征第25师进驻定远营。再派中央军4个师北上,由傅作义指挥取得百灵庙大捷。有效扼制日军侵略绥远。为对日备战争取近一年的宝贵时间。

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诚向蒋介石提出 “敌对南口,在所必攻,同时亦为我所必守,实则华北战事扩大已无可避免。敌如在华北得势,必将利用其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武汉,于我不利”。这坚定了蒋介石全面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爆发后,陈诚先后担任第15集团军,左翼作战集团总司令。其辖下的部队,大部分为国民党中央军的精锐。是整个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主力。特别是其谪系土木系精锐第18军,是整个会战中表现最为优异的中国军队。其四战罗店予日军精锐第11师团重创。罗店大捷,姚子青营威震天下。

1938年武汉会战,陈诚将军作为会战总指挥。向蒋介石提出“守武汉而不决战于武汉”正确方针。在4个多月的会战中,始终坚持利用崇山内峻岭,丘陵及湖泊,水道等天然屏障,层层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完成了战略目标。以伤亡达25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近10万,再加上非战减员。日军损失超过15万。虽然武汉沦陷,但日军经此役后兵员已不敷分配,战略进攻势头大大减弱;而日本国内经济,资源也陷入危机,无法继续支持侵华战争。中国抗战终于进入相持阶级,成为中国抗战最重要的转折点。

之后陈诚调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指挥1941年反攻宜昌战役,1943年鄂西会战,1944年常德会战等。另外参与1939年冬季攻势,1940年枣宜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同时他是滇西反攻战役作战计划的实际制定者。为中国抗战立下了卓越功勋。其创立的第18军也是著名的抗日王牌军。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汤恩伯

2.汤恩伯

日军战史中的中国悍将,最骁勇善战的名将;也是抗战中被抹黑最严重将领。他是南口会战英雄,台儿庄大捷首功之臣。还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豫南会战。在1944年豫中会战前,汤恩伯集团一直是中国派遣军首要打击的目标。

台儿庄战役,汤恩伯将军作为前敌总指挥。指挥得当,安排田镇南第30军第31师死守台儿庄正面,第30师及第42军分守两翼,日军的进攻也如他预料。在两翼包抄被阻后,被迫强攻台儿庄正面;这形成了第30军集中主力,在易守难攻的台儿庄内迟滞,消耗日军有利局面。

而汤第20军团则集中主力先打垮峄县,枣庄日军第10师团余部后;再围攻台儿庄濑谷支队。但是第5师团坂本支队4个大队,2个炮兵大队摆脱张自忠第59军阻击;企图夹击第20军团时,汤恩伯拒绝执行李宗仁继续围歼濑谷支队命令。先打击坂本支队,在围攻濑谷支队。避免了被濑,坂两支队前后夹击的危局。战后,汤恩伯将军也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战功位列第一。

白崇禧,晚年在中国台湾接受中研院访谈,曾明确言及:“汤恩伯司令用兵适宜,当敌攻击台儿庄之际,迅速抽调进攻峄县而逞胶着状态之兵力,反包围台儿庄之敌人与孙连仲部相呼应,同时,并调关麟征、周碞二部击破敌人由临沂派来解围台儿庄之沂州支队,于任务完成后,仍回师台儿庄,此为其用兵灵活、合适之处。”

但是豫中会战,由于执行蒋介石错误命令。再加上与第1战区总司令蒋鼎文的矛盾,及战区各部队存在作战兵员不足,素质战斗力差,指挥系统极其紊乱,政工失败,军纪太差等问题,以致惨败。战后被解职。1944年12月,独山沦陷;蒋调汤恩伯任黔桂边区总司令。他率部全力反攻,恢复了独山、八寨、三合、荔波、上下司、六寨、南丹等处等失地。

1945年改任第三方面军司令,指挥桂柳反攻战。收复柳州、桂林等数十座城镇。


蒋介石与爱将王耀武

3.王耀武

王耀武将军战功卓著。是南京保卫战,万家岭大捷,上高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的英雄;还参与淞沪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兰封会战,浙赣会战,长衡会战等诸多战役。其谪系部队第74军。凭着几乎打满全场,屡创日寇精锐的优异战绩,成为中国抗战头号王牌部队;被日军战史誉为中国虎部队,中国王牌军。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一等宝鼎勋章,也是国军同时获得两大勋章的第一人。

1941年上高会战,王耀武将军大胆将第74军第57师,58师摆在上高城正面。与日军第34师团主力决战。另将第51师作为机动部队,深入打击日军侧翼。第51师得以在鸡公岭一线,击溃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3个独立大队;毙伤敌千余人。创造了中国军队1个师首次击败日军1个独立混旅团的辉煌战果;打出了中国王牌部队的威风。

王耀武在上高会战最关键时期,没有调第51师回援,而是继续让其大胆迂回敌侧翼,有力牵制了其他日军部队的支援。为第70军,第72军,第49军形成包围赢得了时间。在全线反攻时,第74军打的最为勇猛果敢。相继克复泗溪,傲古山,炉下,河段,毕家,官桥等地。为上高大捷立下头功。战后王耀武将军获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

1945年湘西会战,王耀武将军战前精准判明日军作战目的在于”攻占芷江及破坏我一切反攻准备,巩固其湘桂、粤汉路之交通”。并亲自对雪峰山区险峻的地形作了较为详细的实地勘察。这成为第4军方面军提前备战并制胜的基础。

他决定以第74军、第100军从正面阻击日军,另以第18、第73两军向日军两翼侧后攻击,将日军包围在武冈、新化之间的雪峰山区。经过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创造湘西大捷。毙伤日军29940人(日方承认的伤亡数字为26516人)。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郑洞国

4. 郑洞国

郑洞国是对日作战胜率最高将军,被誉为“常胜将军”。1933年长城抗战,他率领第2师第4旅血战南天门八天八夜,屡挫日军精锐。全旅打到不足两千人,都奉命撤退。战后日军第8师团战史称赞:“此次与南京军(指国民党中(spc是什么意思?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央军)战斗八昼夜;我军伤亡之大,为‘九一八’以来所少有。”战后因功升任第2师师长。

1937年9月,率领第52军第2师参加保定战役,在保定城至漕河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同年10月中旬,率部参加漳河战役。挡住了日军攻势。

1938年,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反攻峄县、枣庄,台儿庄。是台儿庄大捷的英雄。

1939年调任国军唯一全机械化精锐第5军荣誉1师师长,同年12月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是反攻昆仑关的主力,并击毙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战后郑洞国因功升任第8军军长,之后率部参加枣宜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3年调任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他改善了中国驻印军将领与史迪威为首的美国将军的矛盾。同年10月率部发起缅北反击战;先后攻克新平洋,瓦南关,于邦,胡康河谷,太白加,密支那,八莫,南坎等地,攻克整个缅北地区。歼灭日军精锐有“丛林之王”称号的第18师团(未全歼);日军第56师团(未全歼)。创造了中国抗战最辉煌的胜利。战后获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升任升任第3方面军副司令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