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杀身成仁,何谓仁呢?“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话最早出自哪
发布时间: 2023-07-06

古人说杀身成仁,何谓仁呢

 杀身成仁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解 释 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 处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夏衍《秋瑾传》第三幕:“~,是革命党的本色。”
  近义词 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反义词 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典 故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请教说:“先生,您讲的仁德、忠义都是极好的。人人相爱,以仁义待人,确实是一种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假如仁德与生命两者发生了冲突,该怎样处理呢?” 孔子严肃地回答说:“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应该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弟子恭敬地给孔子施礼,表示敬服。这时,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 先生说:“仁德一定是很难得到的吧?我们应当怎样去培养它呢?” 孔子回答说:“培养仁德可以从头做起。比如说,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计,必须先有得心应手的工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选择那些大夫中的贤者去敬奉他;对于自己来说,就应该挑选那些士人当中的仁者交朋友。这样,才会培养起仁德来。” 出处《论语·卫灵公》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话最早出自哪里

“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舍生取义”,见《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杀身成仁”,见《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元兵入侵,兵败被俘,拒降不屈,殉难于燕京。就义前在衣服上留下这样的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元兵入侵,兵败被俘,拒降不屈,殉难于燕京。就义前在衣服上留下这样的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 “杀身成仁”,见《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意思为:志士仁人,不贪生怕死因而损害仁德,只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 “舍生取义”,见《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意思为: 生命,是我所喜欢的,。 正义...

历史上杀身成仁的故事

1 豫让(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晋卿智瑶的家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   豫让最初曾在范氏和中行氏处当过臣下,但均未受到重用。直到他投靠智瑶门下,才受到尊重,而且主臣关系很密切。晋哀公四年(前453),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攻灭,赵襄子把智瑶的头盖骨涂漆后做成了酒杯。豫让万分悲愤,立誓要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  他先是改换姓名,混入罪犯之中,怀揣匕首到赵襄子宫中做杂活,因行迹暴露而被逮捕。审问时他直言:“欲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觉得他忠勇可嘉,将他释放。豫让获释后仍不甘心,他将漆涂在身上,使皮肤肿烂,剃掉胡子眉毛,同时吞吃炭块,使嗓子变哑,使人认不出他的本来面目。豫让摸准了赵襄子的出行路线和时间,埋伏在一座桥下,赵襄子过桥坐骑受惊,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又是豫让。赵襄子虽为他忠心报主的行为所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将他放掉。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任务,请求赵襄子脱下外衣让其象征性地刺杀几下,然后,仰天大呼:“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自刎而死。   今县城北10里下纪落有豫让桥,传为豫让行刺赵襄子处。
2 侯嬴(?-前257) 战国时魏国人。家贫。年老时始为大梁(今河南开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访,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前257年,秦急攻赵,围邯郸(今河北邯郸),赵请救于魏。魏王命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中途停兵不进。他献计窃得兵符,夺权代将,救赵却秦 一切都安排好了,侯赢对信陵君说:“我年岁已高,不能随你一同去杀敌了。但我会计算你的行程。当你到达晋鄙的在营地时候,我将面向北方(即邺的方向),用自杀来报答公子的爱重之情!”。信陵君到了晋鄙的大营,出示了虎符,晋鄙果然不肯交出军队。朱亥便杀了晋鄙。信陵君指挥大军奔赴赵国,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 就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大营的那一天,侯嬴果然实践了诺言,面向北方自杀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