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者谓之道(什么是形而上学,什么是形而下学主要是指唯心和唯物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什么是形而上学,什么是形而下学主要是指唯心和唯物吗

《周易·系辞》中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思想。形而上,可理解为天、精神,它指导一切,形而上学属唯心主义;形而下,可理解为地、物质,型而下学属唯物主义。世界就是由精神和物质两部分组成的,事物应该结合精神和物质两面去理解,不能片面。只看精神就形而上学;只看物质就形而下学。

据说道是《周易》之体,卜是《周易》之用,那么《周易》究竟向人们解释了什么样的道

如果简单用两个字回答,就是阴阳。《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庄子》也说,易以道阴阳。

《周易》认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就是阴阳两个方面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因为最初制易的时候,甚至连文字还没有,当然他不可能用我们现代人的语言把这些清楚的表示出来,但这个主题哲理在周易里还是写的淋漓尽致的。周易,用阴阳两种符号构建自己的体系,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宇宙运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认识。

这由阴阳鱼的太极图,可以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哲学验证了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基本规律,作为哲学核心内容,在周易里都有所揭示,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与现在不同罢了。除此之外,其他如,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文与质,同与异等等哲学范畴,《周易》里面也都有十分精微的显示。这些都足以说明周易是当时的圣人用于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部有关宇宙运动规律的基本理论著作,从根本上讲,它是一部向人们昭示,宇宙大道的书。

君子不器什么意思,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的意义一样吗

要理解君子不器。

首先应该正确理解“器”的概念。《说文》:“器,皿也。“器”当从犬,从四口。“器”中四口分布在犬的四周,当为捕犬的陷阱。为什么用陷阱捕犬呢?就是为活捉了犬用以驯化。驯化了的犬就成为人类的朋友,人类用它来看家护院,捕猎驱兽,放牧护羊等。狗是人类最早成功驯化的动物,人类有很大的用处,故“器”的本义就是捉犬驯化,为人所用,引申而泛指有用之具。

二,“器”的本质就是有用者也。《易·系辞传》曰:“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意思就是把有形的东西抽象上升为规律就是道,把有形的东西具体下用作某种功能就是器。“器”为具体而有用者也。有相同时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我们一般认为,一个人而有用,称为“成器”;人而无用,称为“不成器”。那么“君子不器”是不是说君子不成器呢?当然不是。古代实行等级制度,贵族称为君子,庶民称为小人;地位较高的人称为君子,地位相对低的人自称“小人”。庶民百姓、地位低的贵族要有一技之长,用以谋生,故追求“成器”。而位高权重的贵族所追求的不是“成器”,而是“成大器”。

“器”分大小,小器小用,大器大用。所谓“君子不器”,是说地位高的人不急于成为某一方面的具体的小用之器,而是要努力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用之器,故有“大器晚成”的说法。“君子不器”者,所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

三,老子也《道德经》提出了“大器晚成”。器为用者,小器容易做,也容易成,大器有大用,由于器大,所以难以成形,器不定形,则其用不可限量,比如像水一样,随形就势,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灵活变化。这就是境界。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不愿成为只为谋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句如何解释

意思是: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下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

出自《易经》。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扩展资料: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