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地图(战国时期的齐国一共灭亡了多少国家,版图最大的时候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战国时期的齐国一共灭亡了多少国家,版图最大的时候有多大

 众所周知,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齐国虽然在五国伐齐之后默默无闻,失去了存在感。

  

  但是,在五国伐齐之前,齐国可谓长期是一流强国。齐威王在位时,齐国击败魏国,导致后者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宝座。齐宣王在位时,齐国一度消灭燕国,并和秦国相抗衡。等到齐湣王(齐闵王)在位时,更是和秦昭襄王一度并称为东西二帝,从而引起战国七雄中其他六国的忌惮。那么,问题来了,齐国全盛时的地盘,到底有多大?

  一

  首先,对于齐国来说,在春秋时期,也即姜氏齐国在位时,虽然是和秦国、晋国、楚国并称的强国。但是,齐国的疆域则长期局限于今山东省一带。特别是在齐桓公这位春秋五霸之首在位时,齐国对于扩张疆域的兴趣和意愿,显然比不上同时期的楚国。因此,在整个春秋时期,齐国的疆域变化不大。不过,到了战国时期,也即田氏代齐后,战国七雄之间的激烈兼并战争,促使齐国也不得不顺应这一潮流趋势。

  

  在此基础上,齐国不仅和楚国、魏国、秦国、赵国等大国争霸,还在不断扩张自己的疆域。在战国时期,齐国的疆域拥有两个巅峰时期。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14年,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86年。在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国趁机吞并了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而在公元前286年,齐国则吞并了宋国。在当时,宋国可谓战国七雄外的又一强国。

  二

  具体来说,一方面,子之之乱是发生在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14年)燕国的一次内乱,这场内乱差一点让燕国从战国七雄中消失。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燕国人都痛恨子之,纷纷开城迎接齐军,五十日以内,直破燕都。由此,在公元前314年,齐国成功占据了燕国的疆域,也即当时齐国的地盘,自然包含了燕国的疆域。

  

  从战国七雄的地图可以发现,齐国+燕国的疆域,包含了今山东、河北、辽宁三省之地和京津两市之地。在此基础上,齐国(加燕国)的地盘因为地跨今山东、河北、辽宁三省之地和京津两市之地,所以在面积上仅次于当时的秦国和楚国,位列战国七雄中第三名。至于韩国的疆域,一直是战国七雄中垫底的,至于三晋之中另外两家,也即魏国和赵国的疆域,同样比不上齐国+燕国的疆域之和。

  三

  不过,在公元前314年,齐国名将匡章没有约束齐军,导致齐国的将士在燕国的地盘上肆意妄为,从而导致燕国上下全力反抗,以此驱逐齐军。再加上赵国、秦国趁机给齐国施加努力下,匡章站不住脚,只好带兵回到齐国。在此基础上,燕国成功复国,至于齐国的地盘,自然也因此明显减少。当然,通过吞并燕国,齐国趁机将自己的疆域扩张到今河北省一带,乃至于直指燕国的都城一带,这无疑给燕昭王很大的压力,也是燕昭王积极策划五国伐齐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公元前286年,可谓燕国地盘的又一次全盛时期。虽然在公元前286年,齐国早已没有占据燕国的疆域。但是,在这一年,齐湣王(齐闵王)成功吞并了宋国。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便联合楚国、魏国攻打宋国。宋国将士四处逃散,城池没能守住,楚国、魏国、齐国三国成功瓜分了宋国的疆域。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地盘处在今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的交界处,也即宋国的疆域覆盖了这三个省的部分地区。

  

  四

  最后,在吞并宋国的部分疆域后,齐国得以将疆域扩张到今安徽省、河南省一带。而在消灭宋国之前,齐湣王(齐闵王)又多次对魏国和楚国用兵,尤其是夺走了楚国位于淮泗一带的地盘。所以,齐国的疆域南部,已经延伸到今江苏省、安徽省北部,齐国的疆域西部,则直接进入到今河南省一带的腹地,而向北,齐国的疆域则扩张到今河北省乃至于京津一带。由此,对于公元前286年的齐国,地盘包括今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这五个省的部分地区。当然,因为鲁国的存在,齐国的疆域始终没能包含今山东省的全部地区。

  

  不过,公元前286年的鲁国,已经被齐国的疆域全面包围了。由此,对于地跨五省之地的齐国,在同时期仅次于秦国和楚国,其疆域面积和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差不多。更为关键的是,公元前286年的齐国,因为疆域以平原地区为主,也即人口相对稠密,又拥有定陶、临淄等当时首屈一指的工商业城市,可谓战国七雄中人口最多的诸侯国。而这,也是齐国遭到其他六国忌惮的重要原因。

  于是,大家都明白,如果再不阻止齐国的话,下一个宋国可能就是自己了。两年之后,乐毅伐齐,齐国的疆域从巅峰时的地跨五省之地,变成只有即墨、距这两座城池,也即瞬间跌入谷底,并自此一蹶不振,在战国后期失去了声音和存在感。

春秋起始时间是什么时候如何进行断代的

谢邀:

说起春秋时代,其实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那么如果要断代,其实可以从东周来看。

所谓东周,在历史上,是与西周区别而称的,这是因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此时他的国号仍是周,但是之前的周朝国都在洛邑之西,所以称呼周平王之前的周朝为西周,周平王之后的为东周。

也就是说,东西周断代的时间与事件,就是周平王东迁。我们来看一下。

就在西周末年的时候,王室内部已经充满了败坏,其实这也为东迁埋下了伏笔,而且其时外敌入侵频繁,并且还有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些种种原因,让周平王与群臣商议迁都到洛邑(今洛阳)。

然后他不顾反对,真的把都城迁到了洛邑。可是却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百姓,因此在洛邑建国的时候,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诸侯们各霸一方,展开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残杀。而这,其实也就是春秋战国的来源。

那么为什么不单单叫做东周,而是又分成了春秋战国呢?其实是因为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要概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也就是说,所谓春秋,是后世根据《春秋》其书所称呼的,而在当时,其实并没有这个称呼,名义上的朝代仍旧是西周,而后,又有诸侯称王,也各自有了名号。

所以在历史上,其实并没有真的春秋的断代,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的称呼,是逐渐的过程,如果说断代,其实还是应该从东西周来分别。

如果秦始皇不统一中国,春秋战国还会战乱多少年

秦始皇是古往今来第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这一点无可争议。由于他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最终统一了中国,使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不仅仅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存在于世。他消灭割据势力,实行郡县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取缔了春秋战国以来除兵家以外的诸子百家思想,有利于实现全国思想上的统一。由于秦始皇的存在,中国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千年大一统的封建社会时期。他对中国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但如果说,没有秦始皇,中国就不可能走上统一,我本人不敢苟同。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统一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原始社会时,人类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必须集体生活,合力应对自然灾害和猛兽的袭击,于是原始氏族公社就诞生了。

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私有制,青铜武器的诞生,加剧了争夺自然资源的斗争,原始部落间争斗不断,随着大量的部落被消灭,兼并,大的部落联盟产生了。

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相互征战,最终合并,就产生了非常的的部落联盟,华夏族从此诞生了。夏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