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的故事3分钟(小萝卜头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小萝卜头的故事

1941年9月,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爸爸宋绮云随杨虎城将军奔赴抗日前线作战,把家里人安排在西安市郊区一个叫蒲阳村的地方。

小萝卜头跟着妈妈很小就进了监狱,由于长得瘦小,大家都叫他小萝卜头,牺牲的的时候才8岁,妈妈徐林侠,1926年就到武汉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党务训练班”,入了党。1928年奉命回到家乡邳县,和爸爸一起建立了邳县县委,前后几次被捕入狱,是一位坚强的革命者。

扩展资料: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年龄小,特务们看管不是很严,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小萝卜头的故事简介 关于小萝卜头的故事简介

1、小萝卜头是千千万万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中年龄最小的烈士,他牺牲时只有8岁。小萝卜头短暂的一生是在敌人的监狱中度过的,生活在新中国阳光雨露中幸福成长的少年儿童是很难想像当年的小萝卜头是怎样生活的。重讲小萝卜头的故事,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2、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八九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3、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4、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5、小萝卜头和爸爸、妈妈一起被敌人杀害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并在地面浇灌了水泥。重庆解放后,他们的遗体才被移往西安郊区的杨虎城墓。

6、小萝卜头也是《红岩》里的一个人物,他的人物原型叫“宋振中”,宋振中和妈妈去看望爸爸时,不幸母子双双被捕。当国民党特务把他杀害时还用水泥浇在他们的身上,以来掩盖他们国民党反动派杀了宋振中等人,那时宋振中才8岁。

《小萝卜头的故事》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当缕缕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当徐徐的秋风吹拂过草坪,当绵绵的细雨洒落在校园,我觉得我象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自由地飞翔。我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记得爸爸和我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他还给我讲了一个革命烈士小萝卜头上学的故事。

“小萝卜头”的真实名字叫宋振中,他是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的。当时,他出生才八个月,就跟妈妈一样过着国民党反动派那非人的监狱生活: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住的是一年到头不见阳光既阴暗又潮湿的牢房。这样时间一长,他被折磨的面黄肌瘦,不成样子,长得脑袋大身子小。监狱里的叔叔、伯伯们见他被糟蹋成这个样子,心疼极了,都亲切地喊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六岁那年,爸爸要求特务让他上学。特务们怕他把监狱里非人的生活说出去,硬是不让他上学。后来,经过难友们几次斗争,特务们才勉强同意,让他上学,由一位叫黄显声的伯伯教她读书。

小萝卜头”很爱学习,也很有礼貌。他每次来到黄伯伯门前,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等到黄伯伯说“请进”时才推门进去,还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数学,下午教他外语和图画。他每门功课都很好。不但这样,他还利用和黄伯伯学习的机会,为监狱里的党组织传递情报。特务们在一旁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特务们听不懂俄语,只有干着急。在监狱里,没有学习用的纸和笔,妈妈就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他用。

有一次,他过生日,黄伯伯送给他一支铅笔,他可高兴啦,只在上课时用,平时就用小石子在地上写。不管牢房里冬天多么寒冷,夏天多么严热,他总是趴在地上写呀、算呀,不知疲倦。因为他知道,学习的机会多么来之不易。

三年过去了,正当小萝卜头还在刻苦学习的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这一天,他又来到老师的牢房,准备上课。可是,不见人影;他使劲喊:“老师!老师!”没有人答应。怎么回事呢?这时,他好象明白了什么,难道?他不敢往下想,呆呆地站在那里。一位叔叔走过来,抚摸着小萝卜头的小脑袋,悲愤地说:“昨天晚上,老师被敌人杀害了!”顿时,晶莹的泪珠从小萝卜头的眼睛里一滴一滴掉了下来。没过多久,小萝卜头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也被敌人杀害了。那一年,他只有9岁。

同学们,和小萝卜头相比,我们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条件是多么优越啊!因此让我们加倍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的前辈们,以纪念小萝卜头吧。

小罗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的父亲叫宋绮云,与母亲徐林侠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党组织派到杨虎城处工作,担任《西北文化日报》的社长和总。西安事变前夕,宋绮云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等文件,徐林侠筹备妇女救国会,并协助宋绮云开展革命活动。

事变发生后,宋绮云利用《西北文化日报》,全面介绍事变的起因、经过,积极评价事变的实质和意义,广泛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6年12月11日晚,他被杨虎城叫到办公室参加一个紧急会议。第二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941年,已经是国民党第四军少将参议的宋绮云,被特务们以一封假电报骗他回家,谁知,刚进家门的宋绮云,就被蹲守特务们秘密逮捕了。

宋绮云被捕后,妻子徐林侠每天步行30多里,到西安城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看着徐林侠四处奔走,特务们又故技重施,让徐林侠送来换洗的衣服。虽然明知这很可能是陷阱,但徐林侠还是抱着还没断奶的“小萝卜头”去了西安,只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小萝卜头”和妈妈一到西安,就被关押进了“白公馆”的女牢。这里牢房狭窄矮小,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离牢门不远的地方,放着一个大便缸,臭气熏得人喘不过气来,被关在这里面的人们,每天都闻着这种味道吃饭、入睡,在狭小的牢房里,恶臭引来了苍蝇、蚊子、臭虫。

除了刺鼻的臭味之外,还有时常传来的恐怖声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从那里传来难友们的惨叫,以及特务毫无人性的狂吠。被关押在这里的人们,每天只能分到一碗用霉米糠和烂白菜帮子煮成的臭水汤。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宋振中变了模样,他细胳膊细腿皮包着骨头,小小的身躯却顶了个大脑袋,难友们怜爱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萝卜头”。

监狱成长

虽然在襁褓中就不幸被捕,但徐林侠却从没忽视对宋振中的教育。她经常给幼小的宋振中讲革命故事,让他从小就拥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

在徐林侠的教育下,宋振中表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据解放后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委统战部部长的胡春浦回忆,1947年胡被抓进白公馆后,因为患有严重的胃病,根本吃不下糟糕的牢饭,只能躺在阴暗的地铺上,两天都不能动弹。

当时仅7岁的宋振中从门缝里看见这种情况后,告诉了徐林侠。徐林侠遂把自己做苦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