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一晒今年端午节、最有趣的一张照片?端午节就要到了,你想回家看看
发布时间: 2023-07-17

晒一晒今年端午节、最有趣的一张照片

在外由于公司忙没有时间,等到过端午节,有些时间才想买粽子或者是自己包。首先没有买到粽子叶,想自己包,看来没有叶子包不了了,然后早早起床又去买粽子吃,可走了几家店,都卖光光了,看来只有用网络上的图片,晒晒别人包好的漂亮有食欲的粽子啊!不过正过端午节那天没有买到,可以平常买点吃呀,个人对粽子不是那么特别忠爱,只是过节那天有粽子就更有端午节的气氛。放假三天,想出去走走,看看,玩一玩,可这三天的假期里,上午就下大雨,然后哪里都没有去成,有种失落和无聊的感觉!




端午节就要到了,你想回家看看吗

是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过节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念家乡的。

记得每年端阳节那天,奶奶都会带着我,去外面地里摘艾草。地里的麦子熟了,清晨的阳光暖暖地洒在这一片麦地上,金光闪闪,璀璨夺目。一大片麦子就那么郑重的黄着,灿然生辉,清一色的黄,没有一点杂色。无风的时候,越发显得凝重,神秘,庄严。

小时候曾经一个人经过一大片金黄的麦田,正午猛烈的阳光照耀在麦田上,流光溢彩,却没有一丝风,只有一种静谧的热烈,带着几分神秘和诡异,我不由屏住呼吸,我总会想,里面会不会藏着仙女或是什么妖怪?

起风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风吹麦浪,这片金色就流动起来。麦浪翻涌,如金色海面上掀起的浪涛。

麦地旁边有几颗石榴树,红红的榴花开了满树,奶奶会摘下几朵插在我头发上。

回到家,奶奶将艾叶别在大门和各个房间靠外的那一扇窗户上,家里便洋溢着艾草的淡淡清香。

之后奶奶还会带我去村外不远处的湖边,摘几张荷叶,我往往会顺便再摘几朵粉的白的荷花。

回家找一只敞口的玻璃瓶,灌满水,将花插在瓶里,可以养好几天。

我折腾花的时候,奶奶开始忙着包粽子。先将猪肉切成块,拌上白砂糖,油,盐。再将荷叶洗干净,用开水烫软,随后把一早就泡好的糯米放在荷叶中间,加上猪肉,绿豆,红枣,再将荷叶从下往上叠成长方形,用棉线绑的很结实。

午饭的时候,全家就可以坐在一起吃粽子了,打开荷叶,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甜软糯,还有好闻的莲叶的淡淡清香。

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外地,印象中再没有在老家过端午节了。但是,每到端阳节那天,还是非常想念老家,想到老家,记忆里展现的是奶奶包的荷叶粽子,麦田里的一地金黄,以及房前屋后艾叶的清香。




端午节背后有哪些知识关于历史,政治,地理,语文都可以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也趁着这个问答的机会,一起再来重温一下这个节日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胜天”吉日,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这一天抱石跳江自尽,后来人们便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这应该算是历史方面的因素吧。

一般说来,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也注入了夏季时令去病防疫的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则起源于北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如今端午节形成一种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祝端午节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从此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这就从地理和政治这个层面上来理解端午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午,也即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五月的第一个五日,谓之端午。古人还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20多个。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这应该可以说,就是从语文这个角度来解析端午节了。

综上所述,国家如此重视这个节日。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我们怀念和弘扬这个节日,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人文民俗。希望在端午佳节,能够感受到更多丰富精彩的文化活动和民俗风采。在此。先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适请联系必删)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