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的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为了提高皇权,维护秦皇朝的政治体制及其统治秩序,在文化意识领域,秦始皇也采取过加强思想控制,反对是古非今,打击异己势力的严厉措施。

历史上,焚书坑儒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焚书欲灭先王道,道在人心不可焚。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两个事件,先说焚书吧。

一、焚书

焚书事件源于郡县制与封建制的制度之争,秦始皇主张的是郡县制度。

封建制度的本质是“众建亲戚,以为屏藩”,源于五帝时期,盛于周朝。模式如《诗经》中所说“君之宗之”,国家君主族人分据各方,用以对抗异族,压制被征服之人。但是数年之后,分封的各诸侯国君,相互之间的关系会逐渐疏远;几代以后,更是形同陌路了。诸侯各国或因管理方法,或因所处区域环境不同等因素,又分化出强弱不等。强国要继续发展势必吞并周边弱小国家,如果两个强国为邻更是干戈不止,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格局就是封建制度导致的结果。

郡县制度萌芽于春秋时期,如儒家学说中有“立君所以为民”、“民贵君轻”等言论。自春秋时,小国被灭,便成为大国的一个城(县),如吕国被宋国所灭,除国名,设吕城。也有“井田制”中的乡大夫开发耕地较多、人口密集的,升乡为县。起初的郡县制度不彻底,仍有世袭与不世袭之分。

至秦始皇合并天下后,集权于一身,以传后世,为避免后世出现周天子分封诸侯,执事于霸主的局面,只能深化制度改革,推行郡县制。

但是秦朝之初,时局并不稳定,并存着几个威胁秦政权的重要难题,如来自北方蛮族的侵犯,其吞并国家旧族的复辟等。 乱世须用重典,在当时还有不少人尊崇前朝分封制的时候,秦始皇只有采取“焚书”的措施。

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变革和文明进步都有伴随着血和火的洗礼,要彻底打破旧的制度,也势必在文化上有所冲击。历史上的“革命”有自下而上的,也有自上而下的。秦始皇属于后者,是在时代进步的大环境下统治阶级自发的觉悟,也是牺牲代价最小的,在众多革命运动模式中尚属较为温和的。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灿若繁星的先秦典籍在这次运动中焚毁,确实也算是文化上的浩劫。然而实属秦始皇为消弭旁音,结成主与民“统一战线”的无奈之举。

二、坑儒

说到坑儒可能有点扣帽子了。

此事起因于始皇相信神仙,招致了一班方士,替他炼延寿神药,带着童男女入海求神仙。有个叫卢生的方士私议始皇,后来逃匿。始皇迁怒众术士,坑杀四百六十余人。这件事虽然暴虐,却完全没有后世人所说危言耸听。

前朝史事后朝说,多有添油加醋之事,西汉宗亲刘向也是未能免俗啊。

附:

《韩非子·问辩》: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若其无法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利、揣事者,上必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不当,则有重罪。是以愚者畏罪而不敢言,智者无以讼。此所以无辩之故也。

《管子·法禁》:不贵其人博学也,欲其人之和同以听令也。

《〈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