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说成博| 独家对话邱笑
发布时间: 2023-07-11

文章来源:好耍研究所

立春已至,万物发生。即便最近这周天气依旧阴雨多云,但城市中的色彩也已然逐渐饱和起来。

说到色彩,成都博物馆举办的“春风又绿锦江畔——成都博物馆癸卯新春雅集”,可以说是为本月的“成都色谱”重重地泼上一层墨彩。

其实,在过年之前我们好耍团队就已经去探过了这场雅集展览,展览汇集了川蜀本土书画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对于作为“艺术门外汉”的我们来说,算是触到了关于地域文化的知识空白。

不过,从普通观众的视角来看,展览上有两幅画作,第一时间抓住了我们的眼球。

和刻板印象中“清清淡淡”的水墨画不同。这两幅画的色彩厚重,浓烈。高饱和的彩墨层层叠加,带来一种我们不常在国画中看到的一种“丰盈满溢”的视觉冲击——

《南迦巴瓦之春》

展开全文

145cm x 191cm 2004年

《春天的倾诉》

178cm x 123 cm 2004年

两幅近两米的大型宣纸上,热烈的深粉色倾泻而下,一路冲开深灰的山崖,浅绿的草甸。既有国画的技法构图,又有油画饱满视觉。

春色,花朵,这些意象在我们的印象中本来是温婉秀气的。但是这两幅画作上,千万朵花构成了动态的粉色洪流,在神秘异域的雪山与冰川之间汇集,与嶙峋山势和初春冷雾一起显出一股既鲜艳,又狂野气势。

作为已经被城市驯化的上班族,我在这两幅画作前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容置喙的蛮横生命力。它们传达出的感觉,和印象中“中国书画”这个概念的差异实在太大,以至于我们在画前驻足许久。

坐在画作旁边的一位老先生跟我们说,这两幅画描绘的是西藏林芝,南迦巴瓦山峰上的桃花。他多次进藏写生,最终将这片高原花海搬到了宣纸上。

这时我们才惊觉,坐在画作旁的这位爷爷,就是这两幅大幅画作的创作者,同时也是咱们成都本地走出来的国画大家——邱笑秋。

sourced:四川艺术网

邱笑秋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 会员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资深馆员

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 名誉院长

1935年生于四川成都市。七岁学画、先花鸟后人物,1964年后主攻山水。作品多取材于巴山蜀水和青藏高原之风土人情,追求诗的意境和现代情趣并致力于色彩的探索。《山海千秋》、《源远流长》等巨幅山水画陈列于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八一大楼、天安门城楼等重要场所。

1 995年与同仁亲友共建 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1988年以来,先后在北京、成都、广州、拉萨、上海举办个展。

2008年、2013年应联合国大学事务所等单位之邀先后在纽约曼哈顿亚洲文化中心和维也纳联合国总部举办画展并在耶鲁大学和维也纳联合国总部进行学术报。2017年10月应俄罗斯美术科学院科研博物馆之邀在列宾美术学院举办《“彩墨世界”邱笑秋中国画展》,展出作品48幅,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多年来,邱老致力于探索国内外丰富的绘画题材,努力发掘、激活并彰显中国现代彩墨画强大的表现力。他连年受邀参与国内外各大重磅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并陆续出版上百种各类画集。作品被 中国美术馆、西藏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等机构收藏。是实至名归的当代国画大家。

标题图为邱老作品《桃花盛开的地方》(局部)

邱老的官方头衔,每一个都分量十足。但是面对我们的镜头,他一直笑称自己“只是个画国画的”。

在百工堰半山的居所中,邱老向我们展示他笔下的一个浓墨重彩的斑斓世界。

-“中国画为什么会有这么浓厚的色彩?”

向这个级别的大画家提出这种外行问题,我自己都有点“文盲般的尴尬”。对此邱老倒是不甚在意。

借着这个机会,他向我们科普了中国国画艺术中,“彩墨画”的魅力:

-“中国早期的山水画,本身就是重色彩的,如大青绿、金碧山水。《虢国夫人游春图》其实就是典型的重彩画。”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sourced:辽宁省博物馆

-“后来到了南宋,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画的色彩被削弱,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国画就是淡雅水墨画,只有西方油画才重色彩,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

而邱老的创作理念,就是传承发扬中国彩墨画,以浓烈厚重的色彩,来描绘天地山川,森林湖海。

《生命不息》

邱老笔下的九寨风景

天府之国和青藏高原,是邱老笔下最为常见的两个创作对象。这与他的人生经验在逻辑上构成了完美闭环。

邱老出生在老成都东门大桥府河旁,结束军旅和工作生涯之后,回到成都百工堰定居又30年。故乡与常居地的川蜀风景在他眼中温柔,意趣。

他擅长用婉约的笔触描绘故乡的巴山蜀水,但同时又脱离了传统山水画中“折枝”的微观概念,将山水绵延不尽的大景搬到宣纸之上。

(上下滑动查看画作全景)

《桃花盛开的地方》

画幅长度高达三米, 描绘春天的百工堰

而狂野神秘的青藏高原,则是“诗与远方”的具象。未经驯化的大山大河,正好承载层层叠叠的无穷色彩。

(上下滑动查看画作全景)

《翩跹鹤舞黄河源》

若尔盖草原迁徙的鹤群

标题图为邱老作品《莫斯科河上溋秋波》(局部)

邱老的彩墨画,或许是最能说明“文化有差异,艺术无国界”的证据。

他数量庞大的彩墨画作品,陈列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在国内积累了坚实的口碑,而且还多次与邱老一同远赴海外,在纽约,在圣彼得堡,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进行展出,交流与讲学。让来自中国的浓墨重彩,给全世界带来震撼。

邱老在曼哈顿亚文中心举办画展

邱老在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交流

西方艺术的“天花板殿堂”之一,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也曾被邱老的画作所折服。

“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听到水的声音,看到云彩的移动……这一切都是通过色彩和墨水搭配,线条的清晰运动反映出来的”

——列宾美术学院教授

俄罗斯功勋画家

玛丽亚·瓦西里耶娃

“邱先生不仅是中国传统画的伟大大师,也是欧洲传统画风最高水平的大师。”

——人民艺术家

俄罗斯国家高级艺术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

列宾美术学院教授

弗拉基米尔·西莫诺维奇·别西科夫

邱老的画作在列宾美术学院展出

而且,邱老创作的美,是没有门槛的。

它们既被高等学府的艺术家与评论家们反复分析鉴赏;又能为普通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审美意趣。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展期,邱老的两幅“高原花海”是成都博物馆中游客合影率最高的绘画作品。

抛开学术的门道不谈,那一泻千里的桃花,就是被所有成都人喜爱。

标题图为邱老作品《安博塞利之恋》(局部)

如果你觉得,一个国画大家的生活,是在天天呆画室里废寝忘食地创作,那……可就只说对了一半。

邱老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画室内”和“画室外”。在画室内,他是国画大家;在画室外,他则是一个 “很会画画的探险家”,兜里揣一本写生集,专往常人想不到的地方跑。

邱老81岁时再访纳木错

国画大家藏不住的副业是资深驴友

在邱老的作品中,有一副很特殊的画作,这幅巨型画作长度足有88米,上面画了1001只形态不同的“滚滚”。这幅《大熊猫千态图》可能是全球最可爱的巨幅画作。

里面每一只大熊猫,都是邱老多年来深入卧龙原始森林,观察,写生野生大熊猫的成果—— 传神到什么地步?单看邱老的画作,卧龙的饲养员甚至能够叫出上面每只滚滚的名字。

在邱老家中我们有幸看到《熊猫千态图》五米长“微缩版”画作

邱老全家出动,才帮我们展开这幅“缩略图”

能够比肩卧龙原始森林的“写生地点”,还有青藏高原无人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邱老就多次进藏,甚至走进有狼群出没的无人区,在旷野中勾勒那些从未被人描绘过的冰川,草甸和山峰。

不仅如此,邱老的足迹遍布全球,甚至抵达了遥远的非洲大陆。在邱老的作品中,《非洲系列》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作品之一。用中国彩墨画描绘非洲草原上铺天盖地的火烈鸟,近在咫尺的狮群与野象。两种截然不同却都拥有厚重积淀的文化,在画中融合。

《纳库鲁的隆冬》

一幅在非洲Safari中诞生的中国画

在聊天中他开心地向我们介绍,等到三四月份路况稳定下来,他要去四姑娘山写生。不只是去常规意义上的景区,而是将深入达古冰川。他要用画笔记录那里的“蓝冰”。

88岁的老爷子,笔耕不辍,探险不止。

完全停不下来。

标题图为邱老画室中的蓝鹊写生草稿

-西方艺术理论中,有一种“镜论”。即艺术是世界的镜像,艺术家就是照出世界的那面“镜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对生活百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