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详述:Zapier通往1.4亿美金ARR的内容营销之
发布时间: 2023-07-11

Zapier,一个提供SaaS产品API集成来实现流程自动化的平台,近些年来突飞猛进,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生态连接和增长飞轮。这背后是怎么做到的呢?这篇文章作者从程序化方式生成落地页,贯彻“后门”策略,建立内容中心三个主要方面深入讲解了Zapier的内容营销之路,推荐对内容营销、出海营销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Zapier,一个提供SaaS产品API集成来实现流程自动化的平台,近些年来突飞猛进,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生态连接和增长飞轮。这背后是怎么做到的呢?这篇文章作者从程序化方式生成落地页,贯彻“后门”策略,建立内容中心三个主要方面深入讲解了Zapier的内容营销之路,推荐对内容营销、出海营销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一站式SaaS应用管理平台Pandium在2021年调研过当时市值前15大的SaaS公司,其产品对外的API或扩展数量的中位数已经达到了347个。这些大公司(如上图)几乎都建立了生态或应用商店,力推基于API的开放连接。数量最多的是身份管理SaaS平台Okta,超过7,000个应用跟其产品打通。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Zapier,这家提供SaaS产品API集成来实现流程自动化的平台在这几年突飞猛进,已经有超过5,000个SaaS应用在平台上互通互联。产品本身也极具网络效应,平台上的连接器越多,能构建自动化的场景越多,用户体验就越好,从而吸引更多新用户。这又吸引新应用主动融入生态并与之连接,实现增长飞轮。

成立于2011年的Zapier,刚开始并不起眼,但最近几年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前五年,平台上连接的应用总共才800个,三年后2019年连接数量翻倍,又过三年到2022年这个数字再翻三倍,突破5,000个。

平台在前五年累积了约150万注册用户,到2018年翻倍突破300万,三年后用户数再度翻倍,突破600万。

收入增速更是惊人,到2017年公司ARR突破2,000万美金,三年后翻倍至5,000万美金,又过三年到2022年ARR已经突破1.4亿美金,几乎又翻三倍。

更惊人的是,公司仅凭天使轮融资的140万美金就实现了1亿美金的ARR,资本效率堪称所有SaaS公司的典范!

展开全文

(Sacra预测Zapier在2022年ARR接近2亿美金)我在第一篇介绍Zapier的文章《PLG领头羊Zapier的“反PLG”路线》里提过,早年因为没有投资人了解作为一个“中间件”产品的价值,融资一直不顺利。

因此团队没有太多预算进行市场推广或广告投放,如何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并能持续地获客增长,是“生死线”的问题。CEO曾在一次访谈里说到,当年在一个CRM产品Highrise的用户论坛里,有个热门帖子问“什么时候Highrise能和Gmail的通讯录集成?”,帖子竟然是四年前发出的,积累了上百条评论,但问题仍没有解决。

他便在下面留言道:“Hey,我这里有一个API集成的项目,可以快速配置与通讯录的连接,你们愿意来试试吗?”。通过这种主动出击,Zapier获得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有趣的是,第一位付费用户也来自这个论坛,在解决了一个线上表单Wufoo和邮件营销工具AWeber的集成后,用户立刻付了100美金。然而,随着SaaS公司及其开放的API越来越多,能够集成和组合的场景越来越复杂,这样的获客方式显然不经济也无法规模化。

作为典型的PLG产品,Zapier采取了非常独特的内容营销策略——重中之重则是搭建了一套系统且高效的内容SEO体系。根据《增长心流:如何从0-1构建SEO增长》,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中文名为搜索引擎优化,是一种利用搜索引擎的规则提高网站在有关搜索引擎内的自然排名的操作。

目的是让你的网站在被关联搜索的时候可以排名靠前。通俗的来说,它可以确保一旦用户想搜索相关产品,你的网站排名靠前,从而你可以被用户发现,带来大量的免费流量。

之所以SEO的名气这么大,因为它就如同投资中的价值投资,时间越长给你带来的回报就会越高。Zapier的这套SEO体系之成熟且优秀,结果就是现在每个月仍给官网带来超过650万的访问量,占整体访问量超过55%,这都是源源不断的免费流量!

(来自Similarweb)

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将这套体系归纳为:

初期,程序化方式生成落地页,巧用合作伙伴批量生产内容。

中长期,在博客中贯彻“后门”策略,最大程度捕捉用户搜索意图。

最后,Day 1建立内容中心,平衡站内流量,实现万链互联。

首先,用Zapier构建两个应用API的集成要经过三步,比如当Gmail收到指定邮件时,主动推送到Slack需要经过:

Trigger:选择Gmail为“触发器”,配置触发条件,比如邮件标题里包含特定字符串。

Zap:“推送”就是一个集成后的自动化流程,无论推送到Slack还是其他应用。

Action:选择Slack作为“行动”,载体就是Slack的消息,用户只需要授权登录,就可以编辑消息内容。

所以,要描述一个Zap的落地页,关键词通常是:应用A + 应用B + “integration(集成)”,比如“gmail slack integration”。当一个新SaaS产品(或叫“App”)被Zapier集成后,通常自动会生成三层落地页:

1. 单独介绍这个SaaS应用的落地页,也叫“profile”。

2. 第二页介绍这个新应用如何和一个热门应用集成,比如Gmail与Google Sheets的集成。

3. 第三页是已经建立好的“Zap”,比如下图里第一个最热门的“Zap”,当Gmail邮件符合某些条件时会自动保存到Google Sheets里。

这三个落地页相互链接,并且会收录在官网的App主站()里,整体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如下图)。

如果在谷歌上搜索这类关键词组合,Zapier的落地页总霸占在相当前面,比如:

“discord twitter integration” (排名第一)

“gmail google sheets integration” (排名第一)

“basecamp slack integration” (排名第二)

“discord steam integration”(排名第一)

“slack facebook integration” (排名第一)

因此,无论用户想找一个App的介绍,或者想了解如何把一个熟知的App跟其他应用集成,又或者想搜索特定的工作流场景即Zap,Zapier都可能出现在搜索结果的前几位。

如果页面排在前三位,马太效应尤为明显。根据Backlinko,谷歌搜索展示页面里,排前第一位的自然点击率超过30%,第二位有24%,第三位下滑到18%,第四名以后连10%都没有了。

根据Ahrefs,Zapier官网中关于这类落地页总共超过70,000个,其中超过69,200个出现在Google前100搜索词的结果展示里,这里面又超过18,500个出现在至少一个关键词的结果展示首页。从关键词的覆盖上,这些落地页一共覆盖了接近75万个关键词,其中24,841个关键词搜索的结果展示出现在Top 3,剩下64,015个关键词搜索的结果展示排进前十!

第二,尽管落地页内容的结构相似,每个应用或SaaS解决的问题和价值各有差异,描述必然做不到统一或标准化。因此,市场团队不仅要第一时间发现并了解新应用,还要持续生产丰富且准确的内容,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团队很早便着手两件事:

内容模块化:加强合作伙伴计划,让SaaS厂商完善落地页,并上线开发者平台。

生成程序化:进一步简化落地页内容结构,引入外链(backlink),以快制快。

2018年之前,App的落地页介绍还比较详细,也没有引入导向App官网的外链。像下图对HubSpot和Zapier集成介绍(在2015年生成),包含一段对集成价值的综合描述,两三个HubSpot与其他App集成的例子,以及在最后引出相关的Zap。

显然这三部分内容都需要App厂商参与,刚开始团队只能主动出击,看到一个热门应用就找到对方,问是否愿意成为合作伙伴并开放API。随后邀请对方在自己官网做一个与Zapier集成的落地页,并插入一条导向Zapier集成页的外链。

与此同时,在成立仅一年后就上线了开发者平台,开发者可以自行创建与Zapier的集成。到年底,平台就支持了116个新应用。久而久之,这套与合作伙伴的“共赢”的机制便形成了:

合作伙伴在自己官网新建与Zapier集成的落地页,植入导向Zapier落地页的外链。

有时候再邀请他们在官网博客撰写一篇文章,隆重介绍与Zapier的首次合作。

最后,在Zap落地页里添加热门集成案例,让新应用与其他合作伙伴建立更多连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