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300字(读《钱学森》有感作文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读《钱学森》有感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读《钱学森》有感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钱学森》有感作文1

  读《钱学森》一文有感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是以为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位为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是被人爱戴的领袖。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重点强调自己是中国人,说明他知道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用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因为他是中国人!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中国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他,都是最重要的,都应该在心中占据第一的位置。即使他在美国留学深造,进行科学研究,也希望把自己的才干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以自己的才干报效祖国。以此表达他对祖国的强烈的爱。他愿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愿意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愿意放弃在科学领域中的崇高地位……他甚至愿意放弃在美国所拥有的一切,为的是早日回国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每个人爱国的体现都是不同的,钱学森利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来卓越的奉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而我们现在还小,只能从小就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力。

  因为我们同样是中国人,我们也应该心中有国。从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中,从残酷的战我斗争,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我们终于迎来新的成立。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迎来新的纪元,开始了新的篇章。新中国的解放,是全国人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和无穷的干劲。经历了一代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正蒸蒸日上,向科学的组高峰迈进。中国正在进入崭新的新时代,今年刚好是解放60周年,我们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为纪念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从小就从父辈和老师那里,对新中国的解放有所了解。尤其到现在从各方面都讲述和呈现出新中国解放和建设新中国的艰辛。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应该时刻不忘为祖国多做贡献,从现实中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必须好好学习,多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点点滴滴都应该时刻注意,从小立志。

读《钱学森》有感作文2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在美国留学,3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被美国品味终身教授。那是,金钱、地位、名誉,钱学森都有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美国,钱学森知道后,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可见,他虽然在美国生活了10年,但他的心还在中国。

  1950年9月,钱学森终于辞去了美国的工作,买好了机票。美国却因为怕钱学森把知识和技术带回中国,以他的行李里装有重要机密的借口,把钱学森关在了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钱学森受尽了折磨。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国人的公愤。1955年8月,这场归国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钱学森终于回到了他频来入梦的祖国。

  在美国安居,能被美国名校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即使是这样,也打败不了钱学森的爱国之心,他的故事,使许多人感动,我们应该向钱学森学习,学习他为祖国不过一切、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读《钱学森》有感作文3

  读《钱学森》有感钱学森,中国近代科学家,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中国没钱没设备的困难环境下,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辗转5年,终于重返祖国,并研制出第一颗导弹。我读着读着,看到有这样一段: “我们日夜盼望着,就是祖国能够从黑夜走向光明,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由这几句话,我们体会到钱学森漠视金钱、荣誉、地位,坚定回到祖国,这说明了钱学森对名与利得淡薄,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奠定了祖国在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

  我继续往下读,美国人为了阻挠钱学森回国,设定了很多苦难,最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并研制了第一颗导弹,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克服种种阻力,终于回到祖国的’艰难历程,充分说明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这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我要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爱国好少年。

读《钱学森》有感作文4

  前两天我又读了《钱学森回国》这篇文章,心里不免有些感慨,要是世界上再多一些这样的人就好了。

  钱学森 9 年毕业,去了美国留学。他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9 9年 0月 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又一次表达了他的思念祖国之情:“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钱学森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当美国的高级将领不让他离开时,他的决心也一刻没有动摇,终于,钱学森回国了,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小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钱学森在美国有那么好的条件,还一定要回中国,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钱学森要为祖国作贡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想想我们自己,做事情只要有一点困难就退缩了,而钱学森为了回国奋斗了五年之久,从这里我体会出了钱学森的爱国之情,像钱学森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精忠报国的岳飞,投江自尽的屈原,临死也要牵挂祖国胜利消息的陆游……他们不都是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人吗?

  中国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奉献,变得繁荣昌盛。我们要学习他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像钱学森那样做贡献。

关于钱学森的观后感作文300字

  《钱学森》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钱学青年赴美、励志求学、涉险回国、建功立业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曲折人生。那么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钱学森电影观后感300字,一起来看看吧。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300字

  这是一部平铺直叙的传记式电影,你不可能指望有太多的惊喜,却也不会想到平淡至此,开头的2分钟基本浓缩了整90分钟的故事全部,可以直接跳到结尾反倒是结尾,用一部分真实的影像还原终点:Until death do us apart。蒋英被搀到钱老的遗体前,轻声唤他,把脸贴在他的脸上,直接让我掉下泪来。

  给传记性的电影打分是件尴尬的事情,不是说故事不好,而是这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圈点,背景又过于宏观,无法浓缩在短短的电影里,处处是高潮,平铺出来反倒失去了高潮。虽然镜头不断在真实与戏剧的影像间穿插,想要尽可能给一个详尽并真实的剖面,也酝酿了足够丰沛的情绪,却并不能叫人咀嚼出多少好味。

  一直认为衡量一部好电影最重要的两点:一是讲好一个故事,二是成功地传达出情感或价值观。

  从第一点上,有些贪多,试图串讲若干个好故事,于是每个故事只有几句话,像流水账一样潦草。可是第二点却做得很好,主旋律电影都这样不是吗?人们眼目所追寻之处,永远也不缺乏精神与信念。

  钱学森读后感300字

  读了这本《钱学森》,我觉得钱学森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在美国留学时,别人都嘲笑他,嘲笑中国。

  但是他没有服输,他努力学习,最后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那些人哑口无言。

  在回国的路上他被美国关进了监狱、移民局抄了他的家,整天没完没了的折磨他,可是他仍然没有服输,没有向美国低头,想尽办法让中国知道他现在的情况。

  最终,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回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