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说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真实情况如何你怎么看?如何评价“汉元帝刘奭”的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班固说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真实情况如何你怎么看

公元前四十八年,号称一代“中兴”之主汉宣帝的长子刘奭,承继了汉室大统。

刘奭早年为太子时,眼见父皇袭用法家之术,对朝臣用刑太过,深感不安。于是,就趁着陪父皇用餐之际,劝谏汉宣帝施政多重用儒生。

汉宣帝听后严厉地说道:“我大汉立国,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何以要单纯任用德教,况且儒生迂腐,不达时变,喜欢是古非今,使人眩乱于名实,不知何去何从,岂足委任!”
汉宣帝刘询(剧照)

事后,汉宣帝刘询叹道:“乱我家者,太子也!”。因此,他曾萌生改立太子的念头。可是,转念一想与许皇后的患难真情,只得作罢,就成全了刘奭。

由此可见,刘奭是一个信奉儒学,重用儒士之君。

班固在《汉书·元帝纪》中也说,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班固(像)

首先,说说刘奭的“柔”

刘奭的老师萧望之,因担心朝廷会出现外戚放纵难管、宦官擅权专政的局面,就向刘奭建议:中书是国家政事之本,应由贤明公正之士掌管,武帝优游饮宴于后庭,任用宦官掌管中书,不合乎国家旧制,且违反“古不近刑人之义”,必须予以纠正。
萧望之(剧照)

汉元帝刘询听了老师的建议后,自己左思右想了许久,又与相关人员讨论了很久,最终也没敢调整“中书”系统的人事结构。

由此可见,刘奭的性格确实“柔”,但也只能是寡断、懦弱的“柔”。

《汉书·元帝纪》记载,刘奭曾在诏书中说“惧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由”、“朕战栗恐惧,不烛变异”、 “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等等。
汉元帝刘奭(剧照) 这些词句昭示出,刘奭不仅缺乏决断能力,而且对自己的统治忧虑重重,没有自信心,也缺乏安全感。这,也是他“柔”的体现。

其次,聊聊刘奭的“仁”

刘奭的“仁”得看对谁而言。对佞臣、宦官石显之流,刘奭确实是“仁”至义尽。但是,对自己的老师萧望之,就谈不上什么“仁”了。

萧望之针对“外戚放纵难管、宦官擅权专政”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后,导致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阉宦与外戚联手,将他逼得饮鸩自尽。

刘奭得知后,既感到震惊,也难过得流眼泪。但事后,他并没有怎么追究,也没有惩治凶手,只是嘴上责问弘恭、石显等人,使其“免冠谢”而已。

一条人命,而且是自己恩师的命,就这样一“谢”了之了!那么,刘奭的“仁义”、“仁爱”从何谈起?

最后,谈谈刘奭的“好儒”

萧望之被害之后,刘奭的另一位恩师周堪被重用为光禄勋,周堪的弟子张猛也被任用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石显(剧照)

但是不久,由于弘恭、石显等阉宦地诋毁、污蔑,刘奭就把周堪贬为魏郡太守,把张猛降为槐里县令。

后来,周堪因不能忍受把控了中枢大权的石显的侮辱,忧愤而逝。周堪去世后,张猛人单势孤,也在石显的迫害下自我了断了。

如果,刘奭真念及恩师的情分,真念及周堪、张猛师徒对大汉王朝的辛劳,他们怎么会如此离世?

一点认识

综上所述可知,萧望之、周堪、张猛等人,都是被刘奭放纵宦官迫害的,都是被刘奭间接杀害的。如此的“徒儿”、“君主”哪有“仁义”可言?有的只是虚情假意、装傻充愣!

应该说,石显等人如此迫害贤臣,都是在刘奭的支持下,或者说默许下进行的,这又怎能说刘奭“好儒”?

说白了,刘奭虽然任用了很多儒臣,诏书中也经常引用儒家经典,也不时采取些振兴和发展儒学的措施。但是,刘奭并不能真正信用这些贤良的儒士、能臣。否则,他怎能听任阉宦们肆意迫害他们呢?

萧望之、周堪均为一代帝师,当世名儒。张猛也是一贤臣能吏,曾出使匈奴,为大汉王朝改善了与汉匈的关系,功在社稷。
西汉与匈奴友好相处(场景)

可是,这些朝廷的柱石,都这样一一悲惨地离去。这样一来,大汉王朝的政权又怎能行稳致远?为此,西汉王朝的谢幕之门开启了……

刘奭虽不能真正识人用人,但据《汉书·元帝纪赞》说,他不仅能吹拉弹唱,而且对拍节的掌握达到了极致的境界。

因此,西汉著名的经学家薛广德说刘奭“日撞亡秦之钟”。

如何评价“汉元帝刘奭”的一生

引言:

西汉中期,今晚的未央宫格外的热闹,原来,今天是当朝皇帝汉宣帝刘询的生日。此刻,汉宣帝正端坐在未央宫的龙椅上,看着殿前的热闹景象,这位从囚犯到君王的传奇帝王此刻不禁感叹世事难料。这时,他发现坐在台阶下的太子突然起身,端起一杯酒,跪在自己面前说道:“儿臣借此良辰,祝愿父皇福寿绵长,长命百岁!”太子向来沉默寡言,今天突然祝福自己,怎能不让汉宣帝喜不自胜,高兴之余,汉宣帝说道:“我儿孝心可嘉,你可有什么要求,提出来父皇皆满足你!”只见太子微微抬头,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旁边太子的养母王皇后赶忙说道:“太子,父皇问你话呢!想要什么赶紧说呀!”太子见状,鼓起勇气说道:“父皇,儿臣以为,父皇刑罚太重,宜用儒生,盖宽饶,杨浑二人皆当世奇才,却因小过失了性命,此乃大汉之失,望陛下三思!”

“汉元帝刘奭”剧照

汉宣帝刚要举起的酒杯唰的掉在了地上摔得粉碎,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会说这种话,怒斥道:“胡说,我汉家王朝绵延至今,帝王之道一直是以王,霸道杂之,岂可专用儒生?”说罢,惺惺离席,只留下一大殿的人在那里目瞪口呆,一会都没反应过来。

走出殿外,汉宣帝气愤难平,暗自的说道:“乱我汉家者,太子也!”

这个太子,就是西汉王朝第十一位帝王——汉元帝刘奭,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西汉王朝又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一.幸运保住太子位

刘奭出生那年,西汉王朝发生了几件非常重大的事故,而这些事故,最终改变了小刘奭的命运。王朝当时的统治者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年仅21岁。由于没有子嗣,以霍光为首的朝臣选择了昌邑王刘博的儿子刘贺做新君,结果刘贺昏聩无能,做了仅仅27天皇帝便被赶了下去,西汉王朝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况。关键时刻,刘询的贵人,当时已经升任大夫的丙吉推荐了刘询做继承人,众臣一拍即合。就这样,当时年仅18岁的刘洵被接到长安成了新一任的君王,而刘奭,也从平民之子变成了太子。

但是,刘奭性格上却一点也不像父亲汉宣帝,刘奭待人恭谦,礼贤下士,柔仁好儒,而父亲汉宣帝则刚毅果敢,外儒内法。因此,父子两人时有争吵,关系也渐渐疏远了些,这其中,最激烈的一次便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汉宣帝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乱我汉家者,必太子也!”但是,却一直下不了决心。

“汉宣帝刘询”剧照

想想自己的曾经,只是一个囚犯,甚至不如平民,是许广汉一家收留了自己,还把女儿嫁给了她。想想新婚燕尔时许平君的温柔体贴,却因为自己龙登九五而惨死在宫廷斗争之下。想想小时候的刘奭,是多么的可爱,却那么小就没了亲娘。汉宣帝的泪水也止不住的往下流,怀着对妻子的愧疚,对儿子的期许,汉宣帝最终决定,不再另立储君,他的这一决定,却影响了整个西汉王朝的未来的命运。

二.宽以待人用儒生

顺利的保住太子位,终于,在公元前48年,父亲汉宣帝病逝,刘奭成为新一代的王朝掌舵者,史称“汉元帝”。虽然此前受到了父亲的批评,但是元帝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现在,自己掌权了,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