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波斯湾都是一样的海域,为何红海叫海波斯湾称湾呢?波斯湾下面的那个海峡叫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红海波斯湾都是一样的海域,为何红海叫海波斯湾称湾呢

2017-03-27 20:26

红海位于亚非大陆之间的裂缝地带,它的面积45万平方公里,东西长 2000多公里,而宽只有200?300公里,是一条狭长的海。整个红海流域处于世界性的沙漠地带,气候酷旱,没有一条河流注入该海,只有从曼德海峡倒流来的印度洋水作为补充。所以,红海是世界上最咸、最热的海。

有曾经去过埃及潜水的人问:“明明那是一片湛蓝的海为什么叫做红海?”

红海的名称由来以久。古时腓尼基人航行至这里时,两岸的戈壁在阳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倒映在海里,海水也就朦胧地泛红,一旦暴风雨来临,沙漠上尘土飞扬,使海面显得更红。所以腓尼基人称其为红海。

其实,红海的红也只是视觉中的红,当人们鸟瞰红海的时候,整个海面大部分也是蓝色的,只有个别海域略显红色。那么,这种红色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红海也被誉为水下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超过1000种无脊椎动物和超过200种的软珊瑚,构筑了一个巨大的海洋生态系统,而这种红色来自红海中的许多藻类。

在红海里,有许多红色的藻类,这些藻类生长、繁殖、死亡,映衬出海水的红色来,而且藻类死亡之后,便漂浮在水面上,使红海直接呈现出红色来。所以说,红海的水并非红的,其红色是反衬出来的。不管怎么说,“红海”这个名字取得还是有理由的。

红海的潜水范围之大,为潜水员提供了不同的路线选择。有北部的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的著名珊瑚礁潜点、埃及第一个海洋国家公园Ras Mohame著名二战大沉船潜点Thislegom,海豚全年经常出没的Sha’ab Ali、南部还有著名的BDE路线,满足各种不同喜好的潜水员。

波斯湾下面的那个海峡叫什么

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Hormuz Strait,亦作Strait of Ormuz。)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东经56度30分,北纬26度30分),东接阿曼湾,西连海湾(伊朗人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人称之为阿拉伯湾),呈人字形。由于它是海湾与印度洋之间的必经之地,霍尔木兹海峡素有“海湾咽喉”之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航运地位。海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这一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地,合计承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60%的供应量,西方国家把霍尔木兹海峡视为“生命线”。连接波斯湾(西)和阿曼湾与阿拉伯海(东南)。宽55∼95公里(35∼60哩),在伊朗(北)和阿拉伯半岛(南)之间。峡中有格什姆(Qeshm)岛、荷姆兹岛和亨加姆(Hengam)岛。是往来波斯湾各港的油轮必经之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长度:约150公里宽度:平均约50公里,最窄处仅得38.9公里全年水温范围:24-32℃海湾进口处的盐度:千分之37-38气候类型:地处副热带,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表层水温年平均为26.6℃,最热月(8月)达31.6℃,最冷月 (2月)为21.8℃。高温、干燥增强了海水蒸发,而年降水量只300毫米。盐度洋流:由于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结果增大了海峡内海水盐度,达37~38‰,波斯湾盐度达38~41‰。海峡和波斯湾盐度大于阿曼湾,产生了海水密度梯度,引发阿曼湾盐度较小的海水通过海峡表层流向波斯湾,而波斯湾盐度较大海水通过海峡底层流向阿曼湾。重要数据: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公里,最狭处只有48.3公里;南北宽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战略地位: 国际石油运输通道——波斯湾石油通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每天有400万吨石油通过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约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3,平均每8~10分钟就有1艘海轮驶过海峡。其他特点: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霍尔木兹海峡既然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唯一水道,故此与古时波斯地区贸易往来起了重要的关系。元朝时大旅游家马可孛罗在其游记上记载过该地,而在15世纪时郑和亦曾多次到访过一个名为忽鲁谟斯的岛国,而「忽鲁谟斯」可能是「霍尔木兹」的古音译。相传那时的忽鲁谟斯王国是掌握现今伊朗南部和海峡的一个强大王国。霍尔木兹海峡自古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特别在海湾地区成为世界石油宝库之后,是波斯湾石油通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 。被称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波斯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这个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地。这些产油国除了伊拉克和伊朗外,还有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沙特阿拉伯,是油船来往的重要通道,是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因此有“海湾的咽喉”之称。阿曼的穆桑代姆半岛突出于海峡水域,海峡呈弯弓形状。海峡连波斯湾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岛西侧的谢赫、马苏德角向北延伸至伊朗海岸以南的亨加姆岛为界;接阿曼湾的一端,以穆桑代姆半岛东侧的代巴角延伸至伊朗海岸的达马盖山为界。海峡中分布着格什姆岛、霍尔木兹岛、亨加姆岛(属伊朗)和赛拉迈岛、埃奈姆岛、穆桑代姆岛(属阿曼)等。海峡不经常涨潮,这主要与波斯湾口形状有关。自古以来,霍尔木兹海峡就是交通、战略要地。16世纪初葡萄牙开始入侵,其后成为英国、荷兰、法国、俄国等争夺的重要目标,现仍为霸权主义者所觊觎。该海峡的得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公元1100年阿拉伯人在海峡中的霍尔木兹岛上建立了霍尔木兹王国,海峡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霍尔木兹岛是波斯萨桑王朝第四位国王的名字,“霍尔木兹”在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神”。还有一种说法是,远在古希腊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派大将霍尔木兹雅率舰队出没于此,并在海峡中的一个无名岛上停泊。后来为了纪念这位舰队统帅,便把他的名字“霍尔木兹雅”作为海峡和那个无名岛的名字。以后,这个马其顿人的名字慢慢阿拉伯化,变成了今日的“霍尔木兹”。此外,也有人认为“霍尔木兹”一名来源于葡萄牙人。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后,发现这一带贸易兴隆,用葡语秒之为ORMUCHO,意为这里金子多,后来ormucho就演变为海峡名。我国《元史》称该海峡为“忽里摸子”,《明史》称“忽鲁模斯”都是对海峡名“Hormuz”的不同音译。

美军兵进波斯湾,大军压境之际,伊朗的底气在哪里

随着五角大楼一声令下,航母打击群、两栖攻击群以及战略轰炸机群尽数奔赴波斯湾,这也直接导致本地区的安全态势骤转急下,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但面对美国罕有的武力威慑,德黑兰却表现的有恃无恐:既不与美国进行谈判,也自信断言美国不敢轻易发动军事打击。与此同时,伊朗为了反制美国,决定暂停履行伊核协议中的部分条款。

德黑兰此举不禁让人为其捏了一把汗:综合实力远不及美国的伊朗从何而来强硬对抗美国的底气?伊朗又凭什么断定美国不敢对其采取军事手段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为伊朗提供了自信支持:首先,伊朗国内虽然长期存在尖锐的政治斗争(保守派和温和派),但自伊斯兰革命之后建立的以最高精神领袖为核心的政权根基牢固;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伊朗的统治阶层提供了强有力的反抗后盾。

其次,伊朗军力水平虽远不及美国,但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在与美国长期对抗的外部环境下,伊朗也进行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军事建设,比如重点研发和生产不同类型、不同射程的导弹,几乎可以无死角的覆盖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所有军事目标。

再次,尽管伊朗因长期受美欧制裁和打压,进而在国际社会被普遍孤立,但随着部分大国在该地区的战略深化(莫斯科重返中东、北京开辟新丝绸之路),与伊朗关联的外部利益比重日趋增加。因此可以预见:美国打伊朗必然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第二个问题:伊朗凭什么断定美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