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梦的群星:第五届“冷湖科幻奖”获奖作品集新书发
发布时间: 2023-07-11

五年前,当八光分文化CEO杨枫、《科幻世界》副总编辑姚海军等一众科幻界人士第一次因“冷湖科幻文学奖”来到冷湖,踏上那片遍布雅丹地貌的大漠之时,眼前酷似“火星”的情境,曾让他们感到巨大的震撼。冷湖的特殊地貌,赋予了科幻小说家们更多关于星辰的畅想。

时光飞逝,第五届“冷湖科幻奖”获奖作品集也已出版。今(11)日,第五届冷湖科幻文学奖获奖作品集《不做梦的群星》新书发布会在成都举办,活动邀请冷湖奖联合创始人袁振民,《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科幻作家迟卉、陈梓钧、万象峰年等科幻界人士对谈。袁振民表示,“人类探索太空,离不开科幻作家的想象力,我们的目标是让冷湖奖持续举办100年。”

第五届冷湖奖获奖作品合集《不做梦的群星》共收录了9篇获奖作品。其中,包含陈梓钧的《冷湖六重奏》(中篇一等奖)、迟卉的《不做梦的群星》(短篇一等奖),以及《弥留之际》《正面的世界》《心声》《瀚海潮》等优秀中短篇小说。

“本次征文共收到来稿760篇,总计超过2000万字,在来稿风格上,保持了历届冷湖奖百花齐放的优良传统,”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冷湖奖评委会主席姚海军介绍了第五届冷湖奖的成果,他认为,本届冷湖奖获奖作品中,既有如《冷湖六重奏》专注于科技和设定的硬科幻,又有如《弥留之际》表现手法先锋、新潮,高度文学化的作品,还有如《不做梦的群星》这样的画面感强烈的“纸上科幻大片”。

展开全文

姚海军说,“获奖作品代表了新一代科幻作家的高水准创作,可以从中深切体会到中国科幻近年来的进步与雄心。在他们笔下,科幻已经成为一个流动的时空体,包容了我们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幻化为科幻的著名造物,那孑然而立的黑石碑,引领和警示着人类的未来之路。”

比如迟卉的作品《不做梦的群星》,利用绵密和充满想象的生活细节,反复追问“灵魂应该安放在何处?文明的未来在哪里?”这样的哲学性问题。“我们的科技发展都是从高精尖的领域开始,然后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在科幻创作中,创作者要高度重视对于人们生活体验的刻画。”迟卉在现场分享了她的创作心得,“对于冷湖来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那片天空下,空气中有种沙砾感,脚下是沙地,周围是冷峻的山崖,你缓缓转过身去,看到火星飞船,你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创作的。”

获得中篇一等奖的陈梓钧,他的作品是《冷湖六重奏》,故事里的风暴世界、荆棘世界、巨岩世界,充满了对当代“祛魅”和沉溺享乐世界、停止宇宙探索的反思。在现场,作为航空航天的青年科学家陈梓钧分享,自己在创作科幻作品的过程中,常常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从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构中找到科技与人文的切入点,“我是被冷湖的风光和火星小镇所深深吸引的人,《冷湖六重奏》是一篇专门为冷湖创作的小说,两个文明和六位先驱者的故事,是对冷湖人的探索和开创精神的致敬。”

知名科幻作家、第四届冷湖奖获奖作者万象峰年也在对谈中表示:“不同的科幻作者会有不同的天赋,大家都会努力去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冷湖曾经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基地,在石油资源枯竭后,面临着怎样走进一个新时代的问题。冷湖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线,因为远离光污染,所以能够建立起星空保护区,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2017年初次登陆冷湖,那里还是一片不见人烟的荒漠,五年过去,这本冷湖奖获奖作品集的封面已经变成了可以打卡的实景。”在现场,回忆起创办“冷湖奖”一路的艰辛,杨枫忍不住感慨万千,“冷湖奖这五年,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完成了五本冷湖奖作品集,其中段子期的《灵魂游舞者》被改编成超感电影,为盲人带去了福音;付强老师的《闭环》,已在前年被改编成剧本杀《星落五丈原》,深受玩家追捧……冷湖奖诞生了很多动人的作品,期待更多的影视公司发现这个宝库,为中国科幻贡献冷湖力量。”

在现场,还举行了第三届冷湖奖获奖作品《闭环》影视项目签约仪式、冷湖暗夜星空保护区授牌仪式。杨枫表示,今日签约的电影改编授权更是一个新起点,相信未来冷湖奖获奖作品会以更多的形态跟大家见面。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段雪莹 编辑 毛渝川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