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功颂德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武术所称的“功”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什么是武术所称的“功”

谢谢邀请!本人练习内劲一指禅不会武术,就问题特意请教了专业老师。武术分“自我”练习部分和“彼我”互动两部分。首先武术“自我”练习部分目的是为提高个人身体力量、速度、柔韧性、身体运动协调性乃至身体健康强壮等等。 比如:桩功、拿鼎、以及十二路弹腿中包含的手、眼、身法、腿、步等练习。每一个武术流派的入门套路是有差异性的(这里不累述)。武术技击性并不是能练好“自我”就能达到的。

接下来是需要与人配合练习的环节,也就是“彼我”互动部分。这部分的目的是要增加杀伤能力,能增大攻击力度的所有练习形式(各个流派杀伤招式击打人体薄弱点等等);武术中最为重要的是“我能打到敌人,敌人打不到我”(时机掌控能力)练习。传统武术上擂台被迅速KO,都是这个原因。

就现在社会环境,很多武术爱好者着重练习“自我”阶段部分。在“彼我”部分没有得到正确的练习和指导。所以说并不是传统武术不能打,而是没有科学适当的训练而已。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明朝统治时期,到底立下什么功劳,才能被册封为国公爷

首先,我们看一下明朝的开国六公爵。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随后,朱元璋册封了各级文武官员。其中,册封了6位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在这6位国公中,1位文官,5位武官。 李善长虽然是文官,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负责行政事务和军队的后勤保障事务,有点类似于汉朝的萧何。因此,李善长为开国六公爵之首。至于其他5位公爵,除了常茂差一点以外,其余4个都是战功赫赫的帅才。尤其是徐达,前后几次击败北元名将王保保,直接确保了明朝北部的稳定。

常茂虽然不起眼,但是常茂的父亲是常遇春,也是明朝数一数二的大将。由于常遇春英年早逝,常遇春的爵位被儿子常茂继承。此外,太子朱标迎娶了常遇春的女儿,常茂属于太子朱标的小舅子。 由此可见,明朝的公爵地位很高。如果不是巨大的功劳,根本不可能被册封为国公。在朱元璋在位的后期,蓝玉率领大军北伐,直接打垮了北元皇帝。因此,朱元璋册封蓝玉为凉国公。朱元璋去世以后,皇孙朱允炆继位,但朱允炆的皇位并不安稳。因为燕王朱棣在北方造反,经过2年多的战争,朱棣造反成功,成为了明朝永乐皇帝。

作为造反成功的皇帝,朱棣自然要册封自己的功臣。朱棣前后册封了4位国公,分别是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荣国公张玉、泾国公陈亨。这些国公基本上都是明朝初期册封的,在明朝统治的中期,由于进入了太平时期,再也没有出现新的国公。当然,到了明朝统治的末期,还出现了一位国公,不过比较尴尬,这个人是吴三桂。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了京城,崇祯皇帝自杀。随后,明朝势力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也就是弘光皇帝。与此同时,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降了清朝,并且联合清朝击败了李自成的大军。

但是消息传到南京变了味,吴三桂成为了乾坤再造的英雄。因为南京得到的消息是吴三桂借助清朝的力量击败了李自成,保护崇祯太子朱慈烺准备登基。南明方面非常高兴,册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其实,吴三桂已经投降了清朝,并且被清朝册封为平西王。与公爵相比,自然是王爵更大。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吴三桂也不得不投降清朝,自己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此外,还有镇守西南地区的黔国公沐家,也被称为沐国公。从明朝的一系列国公来看,每一位国公都为国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明朝的爵位分为亲王、郡王、国公、侯、伯等等,其中,亲王和郡王属于皇族专用,外姓人根本不可能获得。对于明朝的武官们来说,能够被册封为国公,属于自己的最高荣耀。对于文官们来说,册封国公的难度太大,但自己可以入阁,成为内阁大学士,并且能够入享太庙。如果是内阁大学士属于文官体系的顶峰,那么,册封国公就属于武官体系的最高荣誉。

基本上属于两个巅峰,论实际权力,国公当然不如内阁大学士,毕竟内阁负责实际事务。但是,国公的分量也很重,国公的脸不能轻易打。到了清朝统治时期,公爵的册封难度更大,基本上都是清朝贵族才能被册封。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堪称是天大的功劳,但最后仅仅被册封为侯爵。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