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中最难懂的十大武将台词,虽然是游戏,但也是真实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7-11

王基

展开全文

原皮的台词如下:悲歌: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断肠: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流落异乡愁断肠。阵亡:人生几何时,怀有终年岁。

原皮的台词如下:奇制:声东击西,敌寇,一网成擒!/吾意不在此地,已遣别部出发。进趋:通川聚粮,伐吴之业,当步步为营。/建上昶水城,以逼夏口阵亡:天下之势···必归大魏···可恨,未能得见···

王基的台词听起来特别难懂,文绉绉的。王基(190年-261年6月9日),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三国时曹魏重要将领,曾长期镇守与东吴接壤的州郡,且平定毌丘俭之乱和诸葛诞之乱。第一句“声东击西,敌寇,一网成擒!”源于王基与吴国作战的经历——公元251年末,王基随征南将军王昶攻打东吴。王基攻击驻夷陵的步协,步协闭门自守,王基作势要攻城,但暗里分兵攻取雄父,夺去三十多万斛米粮,又虏东吴安北将军谭正,纳降数千人。

第二句“通川聚粮,伐吴之业,当步步为营。”王基于251年伐吴获胜后上表,将荆州治所迁到江夏,向夏口施压,令到东吴不敢轻言渡江伐魏。而王基在荆州亦崇明制度,整治军事和农耕,又建学校,南方人民都称赞他。后来朝廷预备要攻伐东吴,询问王基如何进攻,王基却认为时机未到,现在出兵不会有什么成果,建议先好好备战。朝廷于是就决议不攻东吴。

阵亡台词“天下之势···必归大魏···可恨,未能得见···”——历史上王基卒于景元二年(261年),享年72岁,当时距离司马家族统一中国(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尚有18年之久。

2.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音“演”,字昭姬,后来因为避司马昭的讳才被后人改成的“文姬”),初嫁于名门之子卫仲道,后来丈夫过世,蔡琰未育子女,结果归宁娘家。不久董卓乱京,蔡琰为董卓部将所掳,并于东汉兴平二年(195年)被南下的匈奴掳掠,沦为南匈奴左贤王刘豹女奴,后诞下二子。建安十二年(207年),由于曹操在发迹前已和蔡琰的父亲蔡邕相熟,对蔡邕无嗣感到难过,因此十分同情蔡琰的遭遇,遣使以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安排文姬的同乡陈留董祀接盘。“悲歌”的台词“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出自文姬自创的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的第八段:为天有眼兮何为使我独漂流,为地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悲歌”的台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出自汉乐府的《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断肠”的台词“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同样出自《胡笳十八拍》,源自第16段: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重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3.何太后

鸩毒:怪只怪你,不该生有皇子!/后宫之中,岂有你的位置?戚乱:待我诏吾兄入宫,谁敢不从?/本后自有哥哥在外照应,有什么好担心的?阵亡:你们男人造的孽,非要说什么红颜祸水!

历史上何太后算是个蛇蝎心肠的人,她的封号叫“灵思皇后”,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任正妻,出生于屠户之家。因美貌出众加之何氏家人何进等贿赂挑选才人的郭胜等而入宫,身长七尺一寸(差不多172了),由采女升为贵人,非常得宠。熹平五年(176年)生下皇子刘辩(就是刘协的哥哥)。

何太后第二个技能“戚乱”的台词“待我诏吾兄入宫,谁敢不从?/本后自有哥哥在外照应,有什么好担心的?”应该是这么来的:刘辩继位后,何皇后就当了太后,大权独揽。然后她与自己的婆婆,也就是灵帝的母亲董太后不合,何太后使异母兄长何进将董太后“迁宫本国”,最终逼死了她。

4.曹纯

缮甲:战,当取精锐之兵,而弃驽钝也。/缮甲厉兵,伺机而行。阵亡:银甲在身,竟败于你手!胜利:虎豹所至,片甲不存!

缮甲:战,当取精锐之兵,而弃驽钝也。/缮甲厉兵,伺机而行。“缮甲”就是“修葺甲胄,整兵备战”,台词源于曹纯善于治军的才能。历史记载,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战役中,曹纯颇有功绩。在205年的南皮之战中,虎豹骑斩杀袁绍的长子袁谭;在207年的白狼山之战中,曹纯率领虎豹骑跟随张辽冲击乌桓军阵,乌桓骑兵无法抵挡,被击溃后逃窜。蹋顿单于及其他首领被虎豹骑俘获斩杀。

历史上曹纯的记载主要出自王粲(音“灿”)的《英雄记》。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其他六人分别是孔融、陈琳、徐幹、阮瑀、应玚(读作“扬”,是古时祭祀时用的一种玉器)、刘桢),擅长辞赋,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的《英雄记》,或称《汉末英雄记》,是一部纪录了关于中国东汉末年的史书,记载了汉末军阀的事迹。此书久佚,明人进行了主要的辑佚工作,大致取材于裴注《三国志》。

曹纯为人重纲纪,不失理智,好学问,敬爱学士,乡里学士多投为其客,远近闻名。为了凸显曹纯好学的品质,插画专门描绘了其在虎背上读书的场景。这样的一位英才,可惜年寿不永,死时仅40岁。曹操曾评价他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

5.刘谌

战绝:成败在此一举,杀!/此刻,唯有死战,安能言降!勤王:大厦倾危,谁堪栋梁?/国有危难,哪位将军请战?阵亡:无言对百姓,有愧见先祖.

“战绝”这个技能源自刘谌正史记载中的唯一一段事迹,《三国志注·后主传第三》中裴松之引《汉晋春秋》记载说:“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绶。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勤王,这里小编说下刘谌主公技的问题。很多人说刘谌不配拥有主公技,孙坚都没有(还有人记得坚叔吗?小编刚进杀吧的时候就看到他的100局神关胜率统计),刘谌凭什么有?其实15年的时候,当时同一段时间出了曹叡、刘谌和孙皓,刘谌和孙皓一开始都没有主公技,因此官方建议曹叡的技能设计者将“兴衰”去掉,结果遭到拒绝,于是后来这三个武将一并设计了主公技。

6.孙鲁班

谮毁:与我作对的,统统难逃一死!/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干的好事?骄矜:见到本公主为何不跪?/不怕我父王杀了你们么?阵亡:你...你们竟敢造反!

骄矜:见到本公主为何不跪?/不怕我父王杀了你们么?——历史上渣权非常宠爱步步,但步步没有儿子,于是孙权对步步的爱就转嫁到了步步的两个女儿身上,十分宠爱大虎、小虎,也为后来的变故埋下了祸根。

孙鲁班“谮毁”的台词“与我作对的,统统难逃一死!”应该是指在历史上,赤乌四年(241年)孙权的太子孙登去世,赤乌五年(242年),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孙鲁班担心太子登基后会怨恨自己阻止其母王夫人成为皇后,便多次谮毁太子,于是孙和逐渐被孙权疏远,终于在赤乌十三年(250年)被废。之后在建兴二年(253年),当时吴国的权臣孙峻(这老哥稳得一笔,密谋杀死了诸葛恪),同时也是孙鲁班的堂侄和男朋友,为巴结孙鲁班,将废太子孙和迁移到新都居住,后派使者赐死孙和,孙和正妃张氏也随之自杀。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干的好事?"——先前孙和为太子时,孙鲁班图谋废太子孙和,另立鲁王孙霸,但她的计划没有得到胞妹孙鲁育的赞同,于是姐妹之间产生了隔阂。五凤二年(255年),孙仪等人在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孙亮的号召下密谋诛杀权臣孙峻,因事情败露,孙仪自杀。孙鲁班诬陷孙鲁育是孙仪的同谋,孙峻于是杀害了孙鲁育。

7.曹睿

恢拓:大展宏图,就在今日!/富我大魏,扬我国威!明鉴:你我推心置腹,岂能相负!/孰忠孰奸,朕、尚能明辨。兴衰:百年兴衰皆由人,不由天!/聚群臣而嘉勋,隆天子之气运!阵亡:悔不该耽于逸乐,至有今日!

明鉴:你我推心置腹,岂能相负!/孰忠孰奸,朕、尚能明辨。这个技能的台词就比较值得玩味了。乍一看,曹叡说这话时似乎胸有成竹,明辨忠奸,而且听话者应该是司马懿等人。客观来说,曹叡除了托孤时大部分时间都能做到明辨忠奸,但只有那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曹叡看走了眼。239年初,曹叡病重,他本意让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献、曹爽、曹肇、秦朗共同辅政,同时又多次强调应该迅速召见太尉司马懿来辅助朝纲。但之后曹叡的想法突然改变,宣诏让司马懿不要入宫。结果到最后一刻又改变了主意,将司马懿定为托孤大臣。239年1月22日,明帝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年仅三十五岁。2月17日,葬高平陵。249年2月5日,司马懿趁著曹爽与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谒陵时发动政变,此后曹氏皇帝皆沦为司马家的傀儡。

阵亡:悔不该耽于逸乐,至有今日!“耽”在这里是“沉溺”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说“我不该沉迷享乐,以至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曹叡晚年沉迷饮宴女色,特别热衷盖楼,从插画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曹叡身后万丈高楼拔地而起,但都显得摇摇欲坠,跟当时的魏国一样,都成了“危楼”。

恢拓这个技能很好理解。曹叡在位时任用司马懿等人,西拒诸葛亮,南拒孙吴,重用曹真、张郃等人对敌作战,屡次获胜。还派司马懿击破公孙康,收复辽东,并遣刺客刺杀了鲜卑首领柯比能,使得刚刚统一的鲜卑各部族又陷入内乱中。

8.曹植

落英:别着急扔,给我就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