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爆发在中国的一场人祸,持续长达一年,死亡人数至今是
发布时间: 2023-07-11

在古代,人们的寿命普遍较低,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战乱造成的,这点是没错,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饥荒。尽管我国自古以来就重农抑商,重点发展农业,但只要发生大灾大促,仍然会有无数人因饥荒而丧生。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物质丰饶的年代,无法想象饥荒到底有多么可怕。即使是几十年前,还有很多中国人经历过粮食紧张、吃不饱肚子的困扰。而一些亚非拉穷国,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饥荒。

我们现在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一年可以收获好几轮粮食。而在古代大部分地方只能一年一熟,收成本来就十分有限,还要抽粮纳税,剩下的粮食仅够糊口。一旦发生旱涝灾害,便一年都没得吃,甚至有些地方连续好几年都闹饥荒。

其实,从古至今战争并不是最可怕的,饥荒才更让人感到恐怖。饥饿和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死亡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很多人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为了活命,什么都敢吃,甚至会出现人相食的现象。

如此悲惨的事情,听起来着实骇人听闻,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国就发生过这样一次悲剧——河南大饥荒。在抗战最难熬的日子里,河南人民真是祸不单行。

1942年的旱灾被看作是这次饥荒的直接导火索,其实早在1941年,河南地区就已经出现一定的饥荒了,但因为农民手里还有往年的粮食储备,所以河南省没有将实际情况上报政府,这才导致了第二年的悲剧。

展开全文

1942年夏天,河南地区的大饥荒全面爆发了,因为长时间的高温和无降水天气,农作物虽然在播种的季节,但却根本没有播种的条件,再加上储存的粮食已经消耗完,农民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

尽管旱灾如此严重,但并不是全国都遭遇旱灾,完全可以借助中央政府的力量来协调。可坏就坏在当时中央政府根部无暇顾及河南的情况,抗战又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全国上下一片混乱,战火所及之处都民不聊生。

当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抵抗外来侵略者,河南省内各方势力并存,情况十分复杂混乱,连续不断的战争又使得原本就稀缺的粮食大幅减产。这一切都加重了饥荒的破坏程度。

1943年,河南地区的气候并没有变化,依旧十分干旱,饥荒也进一步恶化。盘踞在河南的各方力量也都纷纷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再不加以管理,恐怕会后患无穷。日伪、国民政府等方面都在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实行了一定的救助措施。

但是救助的效果很不理想,尤其是日军管辖的区域,不但没有向灾民发放粮食,竟然还实行了封锁政策,不许其他地方的灾民进入日军占领区。这无疑是把处在饥荒中的更多灾民推向死亡。

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1943年,河南的这次大灾荒总共死亡人数高达28万余人,因为饥荒而逃难的人数达到150多万,这个数字十分触目惊心。尽管如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仍然还有待证实。

从理论上讲,救灾工作是各方势力的第一工作要务,所有救灾不力的官员们都会被免职或停职。可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基层官员们根本不愿、也不敢将真实的数字上报。为了显示自己积极救灾,很多地方甚至故意伪造了数据。

等到1943年,旱情有所缓情,灾民们重新开始耕种后,又遇上了蝗虫灾害,使粮食产量很难提升起来。而且河南地处作战前线,大饥荒刚刚告一段落,各方势力便又把资源投入了战争准备,无暇顾及解决蝗灾,又有很多幸存的灾民们沦为饿殍。

由此看来,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死亡人数,将永远都是个谜。那么多死去的人轻如鸿毛,也没有人会为此负责。在日伪军、以及国民政府的高官眼里,百姓只是个数字而已,是他们征税、拉壮丁的来源,至于他们的死活,没人在乎。

这次大饥荒既是天灾,更是人祸。河南这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千里沃野、人文荟萃,却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这样的悲剧,难道今天的中国人,还不如五千年前?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有人觉得国家的尊严和强大,与个人无关。那些死于大饥荒的河南百姓,肯定不会这么认为,没有强大国家的保护,没有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个人完全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地去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