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今天聊聊黔西南州的康养产品和美食(十三
发布时间: 2023-07-11

康养产品多样

据兴义万屯汉墓出土的铜车马和水塘稻田模型考证,早在汉代,中原一带的农业耕作技术已传入黔西南,境内普遍种植水稻,人们以大米为主食,养马业至少有上千年历史。《旧唐书·南蛮西南蛮》称:“土宜五谷”、“稻粟两熟”。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南笼府志》载:“南笼(今安龙)田少山多,所出者以包谷为大宗,山头地角,无处无之”;“谷之属有数种,早稻色白,旱稻色黄,其糯谷有红黄二色”;“麦有大小二麦,又有燕麦”;“豆有黄黑两种,其颗粒大,又有色杂黄红黑者为饭豆”;“蚕豆、豌豆,山间也有种之”;“油菜、芝麻之属可为油”。据《安南卫志》载,明代天启年间,驻守安南的明朝总兵邓子龙将军在安南城郊木鱼坡脚的古驿道边建造了“莫忙亭”,供来往人饮茶歇息,并在“莫忙亭”上撰写了一对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01

茶树之源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古茶籽化石”。1980年7月,“古茶籽化石”在晴隆县、普安县接界的地段被发现,茶叶资深专家刘其志和林蒙嘉老先生会同省农科院、省地质局、中科院地化所等专家一致认为它是第三纪形成的四球茶籽化石。1987年,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郭双兴教授的权威鉴定认为这块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是在2400万年前。根据目前的发现和科学研究表明:世界之茶,源于中国;中国之茶,源于贵州。

展开全文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古茶籽化石”

茶山青青

采茶时节

图1 晴隆—贵州之茶

黔西南州茶产业办公室编制的《茶氏物语》中,据记载,兴仁巴铃镇木桥村的古茶树是目前全省发现的最古老的茶树,黔西南的西北部晴隆和普安至东南部安龙一带,应该是茶类植物起源的最核心地带。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探寻和追溯,黔西南有一批古茶树相继被发现,兴义市七舍镇有古茶树233株,最大的一棵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兴仁市境内已发现茶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面积约700亩,是全省古茶树保存最好的地州之一。茶叶在全州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晴隆、普安、兴义被列为全省重点产茶县,依托“古茶籽化石发掘地、古茶树之乡、早生绿茶产业带”,集中打造“晴隆绿茶”“普安红”“万峰报春”茶叶公共品牌。主要种植福鼎大白、八步茶、安吉白茶、龙井43号、云南大叶、鸠坑种、黄金芽等多个品种。

图2 普安红和晴隆绿茶

02

薏仁米

薏仁米是药食兼用的作物,被誉为禾谷类“保健滋补之王”,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食用、药用、美容价值都极高。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薏仁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渗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现代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更证明,薏仁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压、降血糖、抗病毒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同时,薏仁米还是一种美容食品,长期食用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等,对脱屑、痤疮、皮肤粗糙等有良好疗效。

全州薏仁米种植面积约65万亩左右,主要品种有兴仁小白壳,贵薏苡1号,黔薏苡1号、2号等。薏仁米的主要产品有:薏仁米饼干、薏仁米酒、薏仁米饮料、薏仁米面条、薏仁米精粉等”。国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珠三角、长三角、东三角地区;国际上主要销往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

薏仁米获“中国薏仁米之乡”称号;获“兴仁薏(苡)仁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苗岭人家”获驰名商标,“晴隆糯薏仁”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薏之源”获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商标、兴仁市获“国家级出口薏仁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誉称号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图3 薏仁米

2012年7月20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贵州省兴仁市“中国薏仁米之乡”称号;2013年获国家质检总局 “兴仁薏(苡)仁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贵州华丰公司的“苗岭人家”获贵州省驰名商标,“晴隆糯薏仁”获国家商标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商标,贵州汇珠集团的“薏之源”获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商标。2016年,兴仁市获得“国家级出口薏仁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誉称号。2017年,兴仁薏仁米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评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8年5月9日,在国家市监总局主导的“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单评价结果中,兴仁薏仁米位列“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单第19位。出版了《薏仁米蓝皮书:薏仁米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版),发布了《中国薏仁米:兴仁宣言》等学术成果。

03

中草药

黔西南州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其中尤以兴义石斛(铁皮石斛为主)、安龙及兴义山银花(黄褐毛忍冬为主)、罗甸艾纳香、兴仁及晴隆薏苡等较为著名,主要发展和生产石斛、艾纳香、何首乌、桔梗、吉祥草、薏苡、黄精、天冬、刺梨、米槁、南沙参、南板蓝根、益母草、厚朴、山豆根、葛根、虎耳草、百尾参、射干、鱼腥草、水蛭等中药材。

铁皮石斛是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39种药用石斛中的特级珍品,素有“软黄金”和“千金草”的称号,国际药用植物界称其为“药界大熊猫”,民间称其为“救命仙草”,铁皮石斛的考据出自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主要的药材基源是铁皮石斛的干燥茎和新鲜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铁皮石斛的茎经过加工炮制,一边炒一边扭成螺旋形状的干品称其为铁皮枫斗。目前石斛共分为六类,即黄草石斛类、铁皮石斛类、金钗石斛类、圆石斛类、马鞭石斛类、金黄泽石斛类等,铁皮石斛雄踞榜首。唐代开元年间道家的《道藏》把铁皮石斛、三两人参、天山雪莲、冬虫夏草、花甲茯苓、百年首乌、深山灵芝、苁蓉、海底珍珠列为“中华九大仙草”,而铁皮石斛因卓越的补养功效及迥殊的生存环境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是一味极其宝贵的中药材。铁皮石斛因富含多糖(Polysaccharide)、生物碱(Alkaloid)、氨基酸(Amino acid)和菲类化合物(Phenanthrenes)等多种药用成分,在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降血糖、延缓衰老、扩张血管以及改善萎缩性胃炎和糖尿病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铁皮石斛在长久历史的演变进化中,由于其野生的种子发芽率非常低,而且生存的环境条件又极度苛刻,药农掠夺性地攫取以及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野生的铁皮石斛资源已濒临灭尽。铁皮石斛在1987年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列为Ⅱ级保护植物,同年被国务院将其列为重点保护的中药材之一,200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2批)》,严禁采摘。

图4 石斛

野生的铁皮石斛一般附生于高大的常绿阔叶林木的树干、林下或布满苔藓植物的山谷岩石缝中,一部分根固定于树干或岩石上,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以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和水分。铁皮石斛加工而成的“铁皮枫斗”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已高至2000~4000美元/kg,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植物”。贵州南部的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等喀斯特森林和山区是我国野生药用石斛的重要原产地,气候条件适宜铁皮石斛的生长繁殖。铁皮石斛的种植面积虽在逐渐扩大,但因铁皮石斛生长较缓慢以及要求苛刻的环境,因此其产量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龙石斛谷位于安龙县栖凤街道坡脚片区,地处南盘江河谷,海拔440-1100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区,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是石斛生长的绝佳之地。石斛谷是黔西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安龙南盘江沿江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建设项目,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石斛产业领军品牌为重点。按照GMP标准要求,做到4个“0”技术管控。即全程有机肥料0化肥,全程物理防病0化学农药,全程自然成长0激素,全程优选野生石斛种子0转基因。采用“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五统一分”(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管理方式,由公司向合作社及农户提供石斛种苗和技术服务,并按保护价回收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发展石斛生态种植,完善石斛产业链,倾力打造石斛健康产业,把石斛谷建成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典范、林下经济展示窗口、国内最大石斛野生种植基地。

图5 中药材品种

黔西南州对金银花(黄褐毛忍冬)、小花清风藤、石斛(铁皮石斛、环草石斛)、金樱子、天麻等中药材进行种苗人工培育技术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环草石斛质量标准、小花清风藤规范化种植、白花前胡GAP示范基地建设、金樱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石斛种质资源及规范化生产、黄褐毛忍冬种质资源及规范化生产、“顶坛花椒”产业化开发、生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普安乌天麻”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等技术研究和示范,同时扩大了中药材种植面积。此外在中药材的组织培养和规范栽培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铁皮石斛、艾纳香、金线莲等中药品种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

04

食用菌

全州食用菌种植面积约2.5万亩,主要集中分布在安龙、义龙、兴义三县市。主要品种为香菇、姬松茸、冬荪、大球盖菇、黑木耳、灵芝、平菇、红托竹荪、羊肚菌、海鲜菇等。有食用菌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区2个,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