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八声甘州》为什么被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如何用“八声甘州”词牌名的平仄填一首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柳永的《八声甘州》为什么被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 此词主要抒发的是羁旅悲秋和相思愁恨。

2. 上片写景为主。

起片先从远景入手,以暮雨、霜风、江流为物象,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为物象,描绘了骤雨冲洗后的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极力铺垫了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

过片从近景入手,以 “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以“物华休”和“长江水无语东流”,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逐步注入情感。表达了词人内心惆怅和悲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3. 下片主要写情。

起片采用直陈的笔法,用 “归思难收”、“游宦淹留”的情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结片以“妆楼颙望”、“倚栏凝愁”的景语,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之情,而且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

4. 柳永的这篇《八声甘州》,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因此,柳永的《八声甘州》被苏东坡慧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如何用“八声甘州”词牌名的平仄填一首词

问题:如何用“八声甘州”为词牌,填一首词?

所谓“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据考证为唐代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唐代的甘州相当于现在的甘肃省张掖市附近,河西走廊中部地区。

“八声甘州”词牌的由来演变: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加工改制的。整个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值得注意的是它与《甘州遍》、《甘州子》之令词有所不同,切莫混为一谈。

《钦定词谱》中以柳永词为正体,97字,前片46字,后片51字,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除此之外,该词牌在词谱中收录了七体,其中柳永、刘过、张炎三位最为出色。
  • 尤其是那阙最为著名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千古佳作,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是柳永这位“婉约派”词人不可多得的豪放佳作,其风格被很多后世填词人所仿效。
  • 另外一首“八声甘州”的佳作,当书苏轼的《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被当代著名大词学家叶嘉莹先生称为“苏东坡真正最高成就的词作”。
针对题主所提问题,咱们言归正传,兵法天下将自己平时习作两阙,分享给大家。其一,步柳永格;其二,步刘过格谱。

【八声甘州*乡愁】(其一)

望江涛上往逆轻舟,百舸竞争流。

恋烟波浩渺,云高天远,柳浪寒幽。

断藕香残花谢,芦苇荡清秋。

落日汀枫渡,点点沙鸥。

瑟瑟寒烟西卷,北雁南飞度,孤意难留。

恐惊惆怅客,不可近明楼。

忆故园,关山渺渺,路迢迢,依旧在心头。

窗前月,故乡遥远,一缕离愁。

备注:钦定词谱,词林正韵,步柳永谱格。

【八声甘州*题金庸先生】(其二)

记天龙八部赤子情,忘忧侠客行。

谁能一统江山?倚天屠龙。

书剑恩仇万里,白马啸西风。

射雕英雄传,大漠枯荣。

痛念神雕侠侣,越女碧血剑,鸳鸯刀横。

雪山飞白狐,鹿鼎记长缨。

逐中原,金戈铁马,连城诀,豪气正峥嵘。

儒侠殒,再华山论剑,谁与争锋?

备注:钦定词谱,中华新韵,步刘过格。

再次感谢悟空问答平台!感谢文友提问邀答!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原创不易,谢谢关注,分享转发,留言评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