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后的方国珍为何没有被朱元璋诛杀?古代的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朱元璋领导的起义能够胜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投降后的方国珍为何没有被朱元璋诛杀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朱元璋都是一个比较残暴、心狠手辣的形象,因为做了皇帝以后的朱元璋大肆残杀有功之臣、贪官污吏,于是,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无情、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其实,很多人都错怪朱元璋了,难道那些贪官污吏、有过错的功臣不该杀吗?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是非常爱民的,他渴望大明王朝迅速的强大起来,他希望饱受战争之害多年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因此他勤政爱民,无奈,贪官污吏、欺上瞒下、反复无常的小人太多,朱元璋不得不杀,比如胡惟庸、蓝玉等人。

不过,在朱元璋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面对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朱元璋不但没有杀他,反而还封他做了大官,这是为什么呢?

元朝末年的天下大势,颇有几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林立”的情景,除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个比较大的势力之外,方国珍也是元朝末年不可小视的一方诸侯。

方国珍,今天的浙江省黄岩人,他和他的兄弟们也是以贩卖私盐为生,由于受不了元朝统治者的压迫,他和他兄弟们起义反元,成为元朝末年最早的起义军。元朝统治者一看,这还得了,就派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率军征讨方国珍,元军大败,眼见强攻不成,元朝就招降方国珍,方国珍以海道漕运万户投降元朝,然后率军攻打张士诚,方国珍在元朝的官位也越来越高。

元朝已成强弩之末,在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人当中,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在朱元璋攻取婺州之后,方国珍向朱元璋表示顺从,不但向朱元璋供奉了金银珠宝,并且还将温州、台州、庆元三个郡献给朱元璋。

朱元璋接受了金银珠宝、城池,并封方国珍为福建省平章事,但心存而心的方国珍以年老多病为由拒绝出任。机智的朱元璋自然明白了方国珍的用心,就写信告诫了他一番。

公元1376年,吴王朱元璋攻克杭州以后,方国珍名为向朱元璋进献珠宝,实为刺探朱元璋的虚实,与此同时,他还与张士诚,元朝的扩廓帖木儿相互勾结、通好。朱元璋得知以后,派军征讨方国珍。

在汤和与廖永忠的夹击之下,方国珍走投无路,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俘被杀,好在汤和并没有对方国珍强攻,而是派人招降方国珍,眼见大势已去,方国珍不得不投降,他除了交出自己的二十六方大印以外,还给朱元璋写了一份诚意十足的降表。

方国珍面见朱元璋以后,朱元璋并没有杀掉阴险狡诈、反复无常的方国珍,并授予他广西行省左丞的职位。洪武十二年,方国珍去世以后,朱元璋还亲自祭奠了他。

对于方国珍的结局,《明史》是这样记载的:“国珍首乱,反覆无信,然竟获良死。”是啊,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杀他呢?

因为此时作为吴王的朱元璋需要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富饶的方国珍部正好可以资助自己,这样朱元璋才能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相抗。

古代的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朱元璋领导的起义能够胜利

古代农民起义而夺取天下的不是朱元璋一家,比他更早的还有汉朝的刘邦。

朱元璋的成功,是因为元朝的腐败,引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而朱元璋集团乘势而起,不仅军队强大,猛将如云;而且还拥用了一流谋士刘伯温等,虚心采纳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在和陈友谅、张士诚等强强对峙中,打赢了两大关键之战,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农民起义大赢家。最后,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北伐北元,实现了中国统一,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是从战场上一路打拼出来的,他善于带兵打仗,拥有一大批战将,勇不可挡。但朱元璋更重视儒士的作用,每到一地,就虚心听取当地名儒的建议,采纳好的安民措施。这些都收拢了民心,提高了威望。得民心者,得天下。

历史上好多起义军,在占据一个地方后,往往会忽视地方建设,成为一方豪强,渐渐从义军变为新贵和军阀。最后脱离百姓,高高在上。而最后不是被招安,就是被打散。

而朱元璋始终没有失去义军的本色,才能让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越打越强,这也是朱元璋最后取得成功的一大原因。

朱元璋一个农民李善长刘伯温为什么要跟着他混

谢邀!楼上的几位回答已经说清楚了。这里不想再次重复,只做简单的补充:

“同欲相聚,同气相求”。李善长、刘伯温、朱元璋他们有共同的想法和目标,就是推翻元朝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建立新的政权,而且相比张士诚、陈友谅等朱元璋更有能力、表现得更为出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朱元璋的人格魅力、组织才能、号召力、领导力等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李善长,刘伯温认为只有朱元璋,才能领导他们完成大业,实现他们的抱负。

朱元璋尽管是平民、放牛娃出身,但是他就见地、有毅力、有本事、有才能、有胆量、有魄力。这些恰恰是李善长、刘伯温所欣赏和期盼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功。

朱元璋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正因为他出生贫寒,才知道爱惜百姓,善待穷人,体恤民情。这一点是韩林儿、徐寿辉等人做不到的。

朱元璋自小就是娃子头,知道伺机而动,很有头脑,礼贤下士,一生勤勉,刚猛治国。历史说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版图,延续了276年的大明基业,废除了千年的丞相制度,保证了皇权,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以上这些是李善长、刘伯温等人想做而做不到的,所以,他们才心甘情愿地追随朱元璋左右。

朱元璋对功臣赶尽杀绝,为什么对出尔反尔的方国珍却没下杀手,对方死后还请人写墓志铭

方国珍为人首鼠两端,出尔反尔,甚至可以说是奸诈了一辈子。早在至正十八年(1358)底,他就接受了朱元璋的招降,被朱元璋授官为福建行省平章,但是与此同时,方国珍又接受元朝江浙行省平章的任命,从至正二十年(1360)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每年都派船只帮助从海路运送张士诚所献粮食到大都。总之,他始终一面百般讨好朱元璋,一面北联扩廓帖木儿、南结陈友定,也不断接受元朝加封官职,最终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并获得衢国公的封爵。

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朱元璋遣朱亮祖、汤和、廖永忠等出兵攻打方国珍,同年十一月,方国珍被迫归顺。

方国珍归顺的时候,让幕僚詹鼎代笔写了一篇乞降谢罪的表章。

臣闻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王者体天法地,于人无所不容。

八八爱豆,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你把我当一个屁放了吧。

孝子之于亲,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臣之情适与此类。

你是爸爸你是爸爸还不行吗?

以朱元璋的个性,感动是不可能感动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感动,但是朱元璋判断方国珍的阴持两端、若即若离是他的性格缺陷,有这样性格缺陷的人其实当不了真正的老大,不妨可以饶恕他也给后来的降者一个榜样。

朱元璋对出尔反尔的方国珍却没下杀手,原因即在于此。

朱元璋扫灭群雄为何放过了反复无常的方国珍

方国珍,元末乱世的割据军阀之一,年轻时带着哥哥、弟弟靠在海上走私私盐为生。能让哥哥跟着自己混、而不是自己跟着哥哥混,可见方国珍还是有些能耐的!其势力最为鼎盛时,曾“七战七捷”、大败张士诚于昆山并占据浙东温、台、庆元数路(路是元代的地方行政建制,大致相当于明清的府)之地。在元末割据的军阀中,陈友谅兵败鄱阳湖,中箭身亡;张士诚兵败被俘,于南京自缢而死;明玉珍虽以“大夏皇帝”身份病故,但他的儿子明升终究还是没能逃脱被明太祖朱元璋俘虏的结局,跟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一起被朱元璋送到了王氏高丽吃泡菜……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