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代帝王简历(北宋历代皇帝列表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北宋历代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顺序: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扩展资料: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

宋朝历代皇帝列表 宋朝历代皇帝简介

1、宋太祖(赵匡胤)大事: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2、宋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大事:烛影斧声、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

3、宋真宗(赵恒)大事:定澶渊之盟。

4、宋仁宗(赵祯)大事:南蛮叛乱、交趾之乱、庆历新政、包公、狄青。

5、宋英宗(赵曙)。

6、宋神宗(赵顼)大事:命王安石推行变法即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7、宋哲宗(赵煦)大事:废止变法,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

8、宋徽宗(赵佶)大事:创瘦金书,并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靖康之耻。

9、宋钦宗(赵桓)大事: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10、南宋:宋高宗(赵构)大事:创南宋、签定绍兴和议、钟相、杨幺起义、杀岳飞。

11、宋孝宗(赵昚)大事: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签订“隆兴和议”;出现“干淳之治”。

12、宋光宗(赵敦)。

13、宋宁宗(赵扩)大事:造成庆元党禁。

14、宋理宗(赵昀):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

15、宋帝昺(赵昺)大事:崖门战役、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宋代历代的帝王

宋朝的十八位皇帝的顺序与在位时间:

北宋

第1位:赵匡胤,庙号—宋太祖,年号—建隆等(总共3个),在位时间960年—976年(总共16年)。

第2位:赵光义,庙号—宋太宗,年号—太平兴国等(总共5个),在位时间976年—997年(总共21年)。

第3位:赵恒,庙号—宋真宗,年号—咸平等(总共5个),在位时间997年—1022年(总共25年)。

第4位:赵祯,庙号—宋仁宗,年号—天圣等(总共9个),在位时间1022年—1063年(总共41年)。

第5位:赵曙,庙号—宋英宗,年号—治平,在位时间1063年—1067年(总共4年)。

第6位:赵顼,庙号—宋神宗,年号—熙宁等(总共2个),在位时间1067年—1085年(总共18年)。

第7位:赵煦,庙号—宋哲宗,年号—元祐等(总共3个),在位时间1085年—1100年(总共15年)。

第8位:赵佶,庙号—宋徽宗,年号—建中靖国等(总共6个),在位时间1100年—1125年(总共25年)。

第9位:赵桓,庙号—宋钦宗,年号—靖康,在位时间1125年—1127年(总共2年)。

南宋

第10位:赵构,庙号—宋高宗,年号—建炎等(总共2个),在位时间1127年—1162年(总共35年)。

第11位:赵昚,庙号—宋孝宗,年号—隆兴(总共3个),在位时间1162年—1189年(总共27年)。

第12位:赵惇,庙号—宋光宗,年号—绍熙,在位时间1189年—1194年(总共5年)。

第13位:赵扩,庙号—宋宁宗,年号—庆元(总共4个),在位时间1194年—1224年(总共30年)。

第14位:赵昀,庙号—宋理宗,年号—宝庆(总共8个),在位时间1224年—1264年(总共40年)。

第15位:赵禥,庙号—宋度宗,年号—咸淳,在位时间1264年—1274年(总共10年)。

第16位:赵,庙号—宋恭宗,年号—德祐,在位时间1274年—1276年(总共2年)。

第17位:赵昰,庙号—宋端宗,年号—景炎,在位时间1276年—1278年(总共2年)。

第18位:赵昺,宋少帝,年号—祥兴,在位时间1278年—1279年(总共1年)。

(注:宋简宗在位时间过短,又是幼君当政,为傀儡皇帝,所以不把宋简宗归为宋朝皇帝)

宋朝的政治特点

宋代政治的特点是轻武人,重文人。高度重视文治,高度重用文人,这是为巩固政权服务的。宋太祖曾云,文人“纵皆贪浊”,其危害“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为此宋王朝采取了扩大科举取士的范围及职能,提高文人的政治、生活待遇等办法。

取士的名额较唐扩大了数十倍,且“布衣草泽,皆得充举”,为平民入仕铺平道路,入仕后的俸禄也远远高出唐人。从此科举考试几乎成了通向权力与财富的惟一途径。

宋朝历代皇帝简介

北宋
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 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