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聊斋志异之小翠是第几集?聊斋志异小翠的古文翻
发布时间: 2023-07-06

新版聊斋志异之小翠是第几集

新版聊斋志异之小翠是第13集-18集。

剧情简介:

王太常的独生子王元丰是个痴儿,经常被人嬉弄耍笑,王太常夫妇更是为他的婚事伤透了脑筋。一日太常带元丰出外打猎,元丰误入小狐妖小翠设下的陷阱,元丰向太常讲起此事。

太常忽想起自已年轻时救过一只灵狐,便带元中前去找她,请她帮忙解决元丰的婚姻大事,为报恩,灵狐便将自已的女儿小翠带去王家,准备下嫁元丰。

成婚后,两人相安无事,相处融洽,成了玩伴,感情日渐增长,一夜,元丰去丞相家挖竹笋,小翠无意中听到了蛇妖与丞相密谋当皇妃的事情引起蛇妖注意。

丞相向皇上引见,不明就里的皇上封了蛇妖做皇妃,一日,蛇妖化身灵狐,将小翠骗出,想骗取夜明珠,被小翠识破。

打斗中灵狐赶走了蛇妖,小翠也中了蛇毒,为救小翠,元丰抱小翠来找灵狐蛇毒得以解。病好后的小翠不像往常一样活泼好动。

为了好玩,元丰穿上了丞相的衣服,扮成丞相的样子游街,被丞相的儿子看到。得知王元丰扮成自己的样子,丞相气急败坏的来找王太常计较,谁知竞看到元丰穿著龙袍扮皇上。

为此王太常大发雷霆,丞相更是告到了皇帝那里,谁知从王家搜出的龙袍被小翠变成了蛤蟆,躲过了一劫。为了让元丰变聪明,小翠来求灵狐,被拒绝。

出来后碰上蛇妖,她却主动要帮这个忙,小翠救夫心切,没有想到这是个骗局,听从了蛇妖的话,使元丰昏迷了几天,谁知醒来后的元丰是聪明了,然而却变得暴戾了。

扩展资料:

新版聊斋志异之小翠结局:

元丰抓了灵狐交给了蛇妖,为救灵狐出来,小翠拿夜明珠换灵狐出来,然而蛇妖却失信,派元丰出来杀小翠母女,就在元丰挥剑刺向小翠瞬间忽然良心发现,于痛苦挣扎中昏倒。

小翠不惜用自己的真气救元丰。小翠、元丰找蛇妖算帐,意外碰到雷神寻夜明珠而来,杀死蛇妖,取走夜明珠。小翠为元丰疗伤后,小翠母父被雷神带走,醒来的元丰又恢复了痴痴傻傻地样子。

创作背景:

《新聊斋志异》根据蒲松龄作品《聊斋》改编而成。该剧制片人裘立新表示,与忠实于原著的老版比较,新版最关键的是让观众通过看故事而明白道理。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是希望透过诡异荒诞的情节故事,刻画人性沦亡,从而令人反思。《新聊斋志异》的构思也是如此。

希望透过紧凑的剧情、轻松睿智的演绎手法,令观众得到娱乐之余,能够反思一下有点遗忘的道德价值观念。

《新聊斋志异》除刻画鬼神和爱情故事之外,还融入了无厘头的搞笑细节,对一些观众比较了解的作品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

比如《画皮》的故事,以往观众看到的作品大都讲述画皮恶鬼与书生王安旭的感情纠葛,新版则揭露出风度翩翩的王安旭真实而可怕的面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小翠的古文翻译

译文:

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

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

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

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

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

小翠很聪明,会看公婆的脸色行事,老夫妇也特别疼爱她,唯恐她嫌元丰傻。小翠却有说有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是小翠太爱玩耍,常用布缝成个球,踢着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几十步远,骗元丰跑去拾取。元丰和丫鬟们跑来跑去,往往累得满身大汗。

一天,王太常偶然经过,球从半空中飞来,拍的一声,正好打在脸上。小翠和丫鬟们连忙溜走,元丰还傻乎乎地跑过去拾。太常大怒,拣起块石子投过去,正打中儿子。元丰趴在地上又哭又闹。王太常回到房里,将事情的经过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过来斥责了小翠一顿。

小翠一点不在意,低头微笑着,用手指在床沿上划来划去。夫人走后,她又照样胡闹,把胭脂粉抹在元丰的脸上,涂得五颜六色,像个花面鬼。夫人一见,气极了,叫小翠来怒骂一顿。小翠靠着桌子玩弄衣带,不害怕,也不吭声。

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拿儿子出气,把元丰打得大哭大叫,小翠这才变了脸色,跪在地上求饶。夫人消了气,丢下棍子走了出去。

小翠把公子扶到卧室里,替他掸掉衣裳上的尘土,用手绢给他擦脸上的泪痕,又拿红枣、粟子给他吃。元丰止住啼哭,又高兴起来。小翠关上房门,把元丰扮做楚霸王,自己穿上艳丽的衣服,腰束得很细,扮成虞姬,姿态轻盈地跳起舞来。

有时又把公子装扮成沙漠国王,自己头上插上野鸡翎子,手抱琵琶,丁丁铮铮地弹个不停,满屋子里充满了笑声。一天到晚,总是这样。王太常因为儿子傻,也就不忍心过分责备、埋怨小翠,即使偶而听到,也只好装聋作哑。

与王家同一巷子里,还住着一位王给谏,中间相隔只十几家,但王太常和王给谏向来不和。那时正逢三年一次的官吏考核,王给谏嫉妒王太常做了河南道台,想找机会暗算一下。王太常知道了,心里很着急,可是想不出对付的办法来。

一天晚上,王太常睡得很早。小翠穿上太官上朝的服装,装扮成吏部尚书的模样,剪了一些白丝绒做成大胡子戴上,又叫两个丫鬟穿上青衣装成官差,偷偷地从马棚里牵出马来,说是“去拜见王先生”。

到了王给谏的大门口,便用马鞭打自己的从人,说:“我是要看王侍御的,谁要看什么王给谏啊!”拨转马头就走。到了自家门口,门房以为真的是吏部尚书来了,赶紧跑到上房向王太常禀报。王太常连忙起身出外迎接,才知道是儿媳妇开了个大玩笑。

王太常气得脸色发白,一甩袖子回到房里,对夫人说:“人家正找咱的岔,想整治咱家,这可倒好,媳妇反而闹出这种丑事,咱家灾难临头了!”夫人也气得不得了,跑到小翠房里,又是训斥,又是责骂。小翠只是嘿嘿地傻笑,并不分辩。

打她吧,不忍下手;休掉她吧,又无家可归。夫妇二人百般悔恨,一宿都没有睡好。

这时吏部尚书某公正声势显赫,他的穿着打扮和那天小翠装扮的一模一样。因此王给谏也以为真是吏部尚书,屡次派人到王太常门口打听消息。等了半夜,还没见吏部尚书出来,他怀疑吏部尚书和王太常正在商议什么机密大事。

第二天早朝,王给谏见了王太常,便问道:“昨晚尚书到府上拜访了吧?”王太常以为他有意讥讽,满面羞惭,只是低声含糊地应了两个“是”字。王给谏越发怀疑了,从此不敢再暗算王太常,反而极力和他交好。王太常探得内情,暗暗高兴,但私下仍叮嘱夫人劝小翠以后不要再胡闹了。小翠也笑着答应下来。

过了一年,朝中首相被免职。恰好有人写了一封私信给王太常,误送到王给谏家里。王给谏大喜,便先托一位和王太常有交情的人,以此为要挟,向他借一万两银子。王太常拒绝了。王给谏又亲自上门来谈。王太常忙寻找官服,哪知怎么也找不到了。

王给谏等了好一会,以为王太常摆架子,有意怠慢,气忿地正要离开,忽见元丰身穿皇帝的龙袍冠冕,有个女子从门内把他推了出来。王给谏一见吓了一跳,假意含笑,抚慰公子,把衣冠脱下来,交给从人带走了。等到王太常赶出来,客人已经走了。

王太常得知缘故,立时吓懵了,脸色如土,大哭道:“真是祸水啊!闯下这滔天大祸,眼看咱全家就要被抄杀满门了!”说着和夫人拿着棍杖去打小翠。小翠早已知道了,关紧房门,听凭他们叫骂,全不理睬。王太常见此情景,更是火上浇油,拿起斧子要劈门。

这时,小翠在门里笑着劝公公说:“爹爹不要生气,有我在,各种刑罚自然由我承担,定不要您二老受牵连。爹爹要劈死我,这是想杀人灭口吗?”王太常一听有道理,这才把斧子扔下。

王给谏回去,果然上奏皇帝,揭发王太常谋反,有龙袍、皇冠为证。皇帝惊讶地打开验看,原来所谓皇冠是高梁秸子编的,龙袍乃是个破旧的黄布包袱皮。皇帝生气了,责怪王给谏诬陷好人。皇帝又把元丰叫来,一看,原来是个白痴。皇上笑了:“这样的傻瓜能当皇帝吗?”就交给法司看管。王给谏又指控王太常家中有妖人。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