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美军在中国击落苏联客机,拒绝赔偿,2天后遭苏联“报复
发布时间: 2023-07-11

1953年7月27日,正在中国领空飞行的苏联客机伊尔-12,在朝鲜战争即将彻底结束的前夕,突然遭遇到美国4架战斗机的拦截。在美军毫无道理的猛烈输出下,很快这架客机便被击毁坠落,机上21人无一生还。

更恶劣的是,面对苏联的质问和186万美金的索赔要求,美国只是象征性地对参与攻击的飞行员进行“惩罚”,并没有做出合理的赔偿。直到两天后,苏联对美国做出了自己的反击,让此事暂时告一段落,也让两国间的火药味愈发浓烈。这一次差点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事件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不想承认失败的老鹰

抗美援朝战场是我国第一次正面和美军交手,众所周知的米格走廊,就是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夺得的制空权。让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无“后顾之忧”,奋勇杀敌,击退美帝一次次的阴谋诡计。

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中朝双方和美方签订《朝鲜半岛停战协议》,并于12小时后生效。就是在这半天的时间中,狡猾的美国人开始“歇斯底里”的从中作梗。其中最让世人惊愕的就是,美国在签订完协议的2小时后击落了一架苏联客机,机上21名乘员全部遇难。

就因为此事,战火险些重燃,甚至差点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展开全文

在朝鲜战争的三年时间,停战协议一直是在激烈的战斗中进行的。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俄乌战争一样,随着战争的进行和不确定性,谈判的天平难以平衡,很难达成共识,除非一方有很大优势。

好不容易到了1953年下半年,被志愿军打的节节败退的美军,开始出现厌战情绪,倾向坐在谈判桌上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但另一边南朝的李承晚就不乐意了,表示自己还没有打过瘾,再次在谈判桌前肆意妄为。无奈之下,我军在7月13日这天发动知名的金城战役,一举挫败南朝的嚣张气焰,强硬着“请”李承晚坐上谈判桌。

一波三折的停战谈判终定下《朝鲜半岛停战协议》,就如上文所说,协议是要在12小时之后才生效。在这期间,双方是可以进行一些战略物资调配和“停战准备”的。美国人就冲着这个时间差动了歪心思,毕竟是自己在朝鲜半岛和“错误的敌人在错误的时间,打了一场错误的仗”,总得找点脸面回来吧!

27日晚,距离停战协议生效还有一小时,美军对我军阵地开始进行铺天盖地的轰炸,炮火响彻夜空。咱们志愿军战士可是吃过这个所谓“停战协议”的亏,早就做好了准备。遥想当年抗日战争结束,日本刚递交投降书的时候,很多驻扎在中国大陆的日本军官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向我军贸然发动偷袭,破罐子破摔,对我军造成极大的伤害。

这次我军在谈判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和反击准备。中国有个成语礼尚往来,在美军无能宣泄炮火的同时,我军将士们也在向美军阵地进行炮击轰炸,以示“礼貌”。在这一小时的对抗中,除了双方阵地互射炮弹以外,天上也没逃得了交火声。

双料王牌拉尔夫·帕尔

上甘岭战役中,美国仰仗其强大的空军和制空权,不断对我军进行空中打击,空袭我方重要阵地,一天美军出动的军机数量平均就在70多架次左右。而在这停战前的一小时中,美军像是没了任何顾虑一般,不断地向我国领空派出战机入侵,达到了53批次之多,共计324架。

位于鸭绿江最近的东北三省上空,一直有美国战机的盘旋骚扰。面对这样的赤裸挑衅,我军也予以回应,出动战机和布阵高射炮还以颜色,将其逼退。

其中美国空军的一支小分队是由拉尔夫·帕尔率领,他们在执行所谓的护航任务,支援海军陆战队在鸭绿江沿岸进行侦察拍摄任务。但实际上拉尔夫·帕尔就想找机会,完成他心中向往的“双料王牌”称号。

拉尔夫·帕尔是美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帕尔在二战末期加入战争,并驾驶P-38闪电战斗机,该型战斗机也是击落过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战斗机。但由于战争毫无悬念的结束,并且当时的美空军有压倒性力量。帕尔的飞行天赋未能崭露头角,这也让他心存遗憾,也为后来击落苏联飞机的重大事件埋下伏笔。

到了朝鲜战场上,经过了喷气式飞机训练的帕尔,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到战争中,并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他曾在著名的米格走廊上驾驶F-86佩刀战斗机,和10架米格-15战斗机周旋,并击落2架后跳伞逃生,这件事让他名声大噪,还获得了美国“杰出服役十字勋章”。

米格-15战斗机在当时是顶尖的战斗机,具有爬升速度快、飞行高度高,且航弹威力甩了F-86佩刀一大截。美国的F-86佩刀只是运动能力优于米格,飞行员有抗荷服,这两点在米格面前都是不起眼的存在。

面对性能高于自己一大截的战斗机,拉尔夫·帕尔的飞行天赋则弥补了这些飞机硬性缺陷。还有一次,他在战机瞄准器失灵的情况下,开火击落了一架米格战斗机,还曾在空中做规避动作,戏耍苏联战斗机驾驶员,从而导致后者战机失控弃机跳伞。

此时拉尔夫·帕尔已经击落9架敌机,距离完成“双料王牌”这个空军王牌驾驶员的顶级称号还差一架飞机。

大连土城子机场,一架苏联的伊尔12客机正在等待起飞。这是一架活塞式中短程运输机,也是我国在50年代初就引进的运输机。

飞机上一共搭载了21名成员,包括机组成员6人、士兵12名和军医3名。根据当时记录的事件经过,原本还有一名士兵需要登机,但由于其迟到,导致机组等待时间太久,所以就抛下了他直接起飞。

这名士兵也是无形中逃过了死神的魔爪。当然,倘若他不迟到,让机组准时起飞,说不定大家都能逃过拉尔夫·帕尔毫无人性的猎杀。

在这架伊尔12起飞后不久,位于旅顺军事基地的苏联空警雷达发现了异常,他们探测到有四架美军战斗机出现在伊尔12的空域。而雷达警戒员则认为现在已经临近停战时间,不会有什么意外冲突发生,更何况这是一架有苏联国旗涂装的运输机,索性就没有将此情况上报。

另一边的拉尔夫·帕尔,在看到了一架侧面涂有红色苏联国旗的客机之后,随即向编队队长进行确认,然后就丧心病狂地向一架运输机开火,并眼睁睁的看着它被自己击落坠毁在地面。

事后接受采访的时候拉尔夫·帕尔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架运输机在该空域干什么。但他能确认这是一架属于苏联的运输机,他之所以向其开火,是得到了编队队长的命令。而这一套说辞并没有多少人相信,大家还是愿意相信,一个彻头彻尾的好战分子,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荣耀,在临近停战时间前主动击落一架运输机。

火上浇油的美苏关系

苏联旅顺基地中的雷达显示屏上,一架运输机信号突然消失在了屏幕上。苏联政府随即联系中国政府,要求协助调查。之后在双方人员的大力搜索下,找到了位于中国境内猫儿山山上的飞机残骸,并确认是消失在雷达屏上的伊尔12。此时的飞机机身千疮百孔,光是机炮打出来的弹孔,就能像撕邮票一样撕开机身表面,机上人员也无一幸免。

事实上在著名的米格走廊上,美国就已经察觉到了苏联空军的存在。但由于其机身涂装是中国空军志愿军涂装,就并未追究此事。苏联在抗美援朝中,也是尽量采取“地下”活动,暗中支援中朝双方,避免被美国发现而导致局面不可收拾。

然而此次空难事件却激怒了苏联。1953年对苏联来说并不安稳,苏维埃联盟的钢铁巨人斯大林在3月5日与世长辞,苏联内部政治动荡未平,刚上台的赫鲁晓夫也还在想办法巩固自己领导人的地位,让苏联更加壮大。

“攘外必先安内”,苏联从未想过在朝鲜战场上和美国交锋。但是在拉尔夫·帕尔击落伊尔12这件事情上,如果无所作为的话,未免也太丢苏联的面子了。

当苏联宣布这架伊尔12是民用机之后,整个苏联上下都被激怒,并将之上升为国际重大事件。而且美军是在他国领土击落苏联飞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门也似乎被打开了安全阀。

赫鲁晓夫随后向美方表示严肃抗议,并要求对机上21人以及坠毁的伊尔12赔偿186万美金。在美国这边,捅了大篓子的拉尔夫·帕尔则立即被调查询问事情经过。但美国并没有要处置帕尔的意思,只是草草的发布结果以及将帕尔“撤职”,事实就是将他换了个飞行队,甚至后来还让他参加了越南战争。

美国面对苏联的强硬态度并没有重视,继续厚着脸皮解释这是一场误会,声称是帕尔没有看清苏联国旗,另外还特别说明了没有要和苏联开战的意思。

忍无可忍的苏联,在美国厚脸皮的辩解之后,当即表示要在海牙国际法庭进行起诉,并额外警告美国,苏联会在合适的时间以自己的方式报仇雪恨。

苏联的报复,美国的“默许”

在事发后的第二天,美国还在着手准备南北越南的事情,一架美国B-50“超级空中堡垒”就撞到了怒火中烧的苏联枪口上。

1953年7月29日凌晨6点,苏联雷达发现了美军大型飞机正在海参崴上空巡逻。苏联立即作出应对,派出两架米格-15战斗机前往拦截。

按照我们固有印象中的美苏两国,似乎美国轰炸机和高空侦察机出现在他国领空已经成了“很正常的事情”。只是这次完全不一样,两架米格战斗机摆出战斗姿态,跟着美国B-50轰炸机警告其立马离开苏联领空。

苏联此举也算是仁至义尽,伊尔12才刚坠毁2天啊,美国又敢派出自己的战略轰炸机来挑衅,这真的是在自找苦吃。

美国的B-50轰炸机在50年代并不是什么先进的轰炸机,只是一个战略轰炸机的过渡机型,仍然采用二战时期的活塞发动机,机身上还有B-17“空中堡垒”一样的自卫机枪塔。面对米格-15这种在当时相当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是根本没有招架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