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底是不是一个错误?如何评价焚书坑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底是不是一个错误

焚书坑儒,坏处是大量书籍被焚毁,有些文献记载被销毁,导致,后人无法查询,好处是书同文,车同轨为后世朝代奠定基础,,也就是那句话,功过自有后人去评判

如何评价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之所以留下千古骂名,不在于他活埋了几百个大部分可能连儒都谈不上、仅仅是骗子的方士,而在于他禁止私人学校,焚毁除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焚毁除博士官所藏图书,除医药、农书、占卜以外的天下所有私人藏书,违令者被罚戍边为苦役,“聚谈诗书“则斩首,“是古非今“则灭族,因此彻底得罪了“士人”这个阶层。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士人”是战国各国一股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各国消灭了异姓卿族,加强王权后,士人是和公族是彼此制衡,共同参政的。同时关东“士人”客卿也一直活跃于秦国的政治舞台之上。

秦孝公变法之后,商鞅,张仪,范睢等等丞相都是外来客卿,秦昭襄王时期,他的舅舅,同时兼有外戚和外来客卿身份的丞相魏冉,执政数十年之久。

秦国丞相:魏冉

然而,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大搞搞中央集权,拒绝分封众皇子,令他们称王于关东。原六国士人阶层完全失去了上升的出路,在本国为门客攀龙门的机会没有了,去秦国为客卿的机会也没有了。

如果秦始皇如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皇子于山东招揽六国士人,皇子诸王各自辟除门客,则六国士人有出路。而秦国不分封,六国士人能入秦为官的寥寥无几,因此儒生士人们当然会竭力发对郡县制,鼓吹分封制。

而秦始皇为了推行单一郡县制,压制儒生士人议论,发布“焚书令”,禁止一切私人议论和私人学术,这不但是堵死了这些士继续为门客出仕的路径,更挖了关东士人学术的根基,也是挖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砸人饭碗如杀人全家,秦始皇的做法,把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社会集团,变成对秦朝无比仇恨的敌人,换了谁都要和他拼命的。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举兵,秦朝应对失策,原六国故地纷纷举兵反秦。陈胜只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夫,他率先举兵后,竟能在三个月内关东皆反,甚至连孔子后人都跑去参加,可见遭到“焚书令”打击的关东士人,对秦朝早已恨之入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推翻秦朝。

趁着天下大乱,除了齐国算是田氏宗室举兵复国,楚、燕、赵、魏、韩五国,原来的旧宗室甚至连基本的队伍都拉不起来。关东各国复国反秦的基础,绝不是那些旧贵族,而正是如陈余、张耳、范增这些人,也就是“士人”这个中间阶层。

范增

秦始皇错误的政治布局,包括“焚书令”在内的激进的政治举措,大修宫殿坟墓,过度压榨民力,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最终导致了大秦帝国的崩溃和速亡,实为咎由自取。

同时,文化必须要交流和扩张才能发展,秦始皇强行禁止私人学术和私人交流,只保留一部分书籍藏进皇家图书馆,对中国先秦辉煌灿烂的文化事业,更是一大阻碍和摧残。

秦朝在文化上如此倒行逆施,只能让无数后人庆幸其早早灭亡,否则必将导致辉煌灿烂华夏文明的停滞和最终终结。

(本文大部分内容,为【长乐夜未央】 原创撰文 | 授权【狐狸晨曦】重新整理发布)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秦王17年)灭韩开始,到前221年(秦王26年),前后历时10年时间,终于扫平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秦用武力削平天下后,因长期割据形成的地方差异依然存在。秦始皇以巩固统一为核心,以秦制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实行全方位改革,创立了一个规模空前庞大、统一的 封建帝国。

毁誉参半始皇帝

客观地说,秦始皇是一位不折不扣、空前绝后的大英雄。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真正意义上一统天下的猛人,是皇帝称号的创始者和发明人。他筑长城抵御匈奴对中原的侵害,征服岭南百越地区,修驰道沟通东西南北,统一度量衡、货币,简化和统一汉字...... 北筑长城和南戍岭南两项大功告成,就大体划定了秦帝国东到辽东,西至陇西,北抵阴山,南达南海的空前广袤、辽阔的疆域。

此时的秦始皇眼中无物,如日中天,同时狂妄至极,他有一句著名狂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和他预期相反的是,他的理想始终没成为现实,秦王朝只历二世(15年)而亡。什么“二世三世传于万世,传之无穷”,都是他一厢情愿罢了。

秦始皇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复杂历史人物。套用一句后世名言:誉之则为圣王,谳之则为暴君。

上不仁,下必暴

成为“始皇帝”的嬴政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严刑峻法,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

秦始皇在横扫六合时,每灭一国,就命人把所灭之国的宫殿绘制图样,在咸阳依样画葫芦仿造一座。他还大兴土木,四处修建行宫别馆,仅国都咸阳周边400里内就建有宫殿270座,关中地区(今陕西关中平原)就有行宫300座,在关外有400座。

在秦始皇修葺的所有宫殿中,规模最庞大的当属阿房宫。阿房宫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它究竟有多大是难以确估的。史载,阿房宫仅前殿就大得惊人,东西宽500步(约700米),南北长50丈(约115米),可容纳万人。殿门用磁石制成,可防刺客偷携暗器入殿。殿门前排列没收六国民间兵器铸成的12金人(铜人),每个重24万斤。这项宏大的工程,必须常年征用 数百万夫役 ,还没等到完工,秦始皇就暴毙沙丘,后来项羽率军入关中,为泄愤纵火焚烧阿房,大火连烧3个月仍未熄灭。

骊山大墓是秦始皇的另一项庞大工程。始皇刚即位,就下令在骊山为自己营造坟墓,秦灭六国后扩大修建规模,常年使用72万刑徒服苦役,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直修到其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就强征精壮劳力140余万人,加上筑长城,戍五岭,修驰道,造行宫,以及无休止地兵役杂役,常年动用民力多达300余万。彼时的秦国总人口仅2000余万 。光这几个庞大的工程就已经耗尽民力,就足以毁灭这个国家了。

彼时秦国的男丁基本全被征调服役,部分老弱及女子也被逼服役。沉重的兵役、徭役压得人民无法喘气,又加上横征暴敛,导致海内虚耗,民穷财尽。秦自孝公重用商鞅后开始奉行法家学说,所谓法家并非依法治国,而是急法尚刑,用严刑峻法恫吓、统治民众,所以山东六国皆称秦为“虎狼之国”。秦王扫灭六国后,继续推崇法家,他为人刻薄寡恩,戾狠残暴,用刑严酷,杀人如麻,使秦暴政达于巅峰。据记载,人民扬手犯法,投足触律,乃至手足无措,大批无辜者被当做刑徒送去服苦役,路上的行人一多半都是囚犯,死者相望于道。死于修长城、修大墓者难计其数。秦帝国成了人间地狱,百姓生活在恐怖中,始皇的残暴统治,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一直对暴秦恨之入骨的六国余孽(残余贵族)首当其冲,他们多次采用暗杀方式谋刺始皇;士人(知识分子)得不到重用,纷纷口诛笔伐,指责秦的苛政,广大百姓刚刚脱离战争苦难,本来衷心拥护统一,但秦法严酷、秦行暴政又引发他们开始思念故国,转而诅咒始皇早死,秦国速亡。

焚书坑儒消灭了百家争鸣

秦始皇由于实行严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强烈不满,这些饱学之士纷纷以笔作刀指责始皇。已被任为丞相的李斯主张严厉镇压这些胆大妄为的士人,以打击士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