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道德经最经典的句子是哪个
发布时间: 2023-07-06

道德经最经典的句子是哪个

《道德经》又称《老子》,后尊称《道德真经》,相传是老子避祸出函谷关时,应当地总兵尹喜之邀,留下的五千言文字。这短短的五千言,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堪称哲理第一书。

道德经的经典句子很多,列举以下几个: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 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身处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 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千锤百炼的锋芒,也长不了的。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 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 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识透别人,算有智慧;能识透自己,才有光明。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强。知足的人富有。攻克己身、顺道而行的人有志气。持守本相、不失不离的人可以长久。肉身虽死、生命活著的人才叫长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先于万物而自在,这是它的实在,称为一。道被言说为道,这是他的名份,称为 二。道的实在,能被言说为道的名份,是因为他有表象,称为三。三而一的道生养了万 物。万物都有背道之阴和向道之阳,两者相互激荡以求平和。 人们所厌恶的,不就是孤、寡、不善吗?王公却用这些字眼儿自称。所以,有时求益反而受损,有时求损反而获益。先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你们:自恃其强、偏行己路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这句话,就作为 教训的开始。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天下的政治好像不清楚,但是百姓能风俗淳朴;天下的政治好像明明白白,但是百姓却有太多的缺憾和疏懒。灾祸是福气产生的根源,福气是灾祸藏伏的处所。这样祸福相互交替,有谁知道何时是极限呢? 天子没有按正道去做,天下走正道的人也会变为追求奇变的人,善良的人也能变为妖孽。人们处在迷惑之中,时间本来就已经很久了。因此,圣人保持自我的方正,却不按唯一的标准去要求众人;保持自我的清廉寡欲,却不割裂伤害众人;保持自我的率直,却不随意做事;保持自我的明察,却不炫耀自我。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可信的不华美,华美的不可信。良善的不巧辩,巧辩的不良善。真懂的不广博,广博的不真懂。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 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上天的道,有利于天下,而不加害于天下。圣人的道,是为了世人,而不与世人相争。

老子《道德经》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

无为(是)万物之始,有为(是)万物之母。老子,怎么不用是呢?还有最少两个含意,一个俗道因为做为,一个是道家无也不为。

大道无名,大象无形,无为之道。

无为之道不可道,没有文字语言可说之道,另一个神为频律之道。

凡人是有为之道,可说,可用,有名有字有声有色和人为之道。

无,无限大,无限远,无限反,无限小,无不在,无不有,无为无不为。无什么为什么。

五千言就解释这一个无字。无中生有,有后化无。


《道德经》中经典名句非常多,您最推崇哪一句为什么

《道德经》值得最推崇的一句应该是“德道合一”,一个人在社会上有了“德道合一”的行为表现,才会带来财富,才会有厚德载物。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德”就是行为,这个行为就是遵“道“而行,“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就是“道”为体,“德”为用“体用不二,两者不可分割,这就是“德道合一”。

这个“德道合一”的解释,正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个体径济很活跃,更应该要有“德道合一”思想底线,才不会为了利益去做道德缺失之事。如哄蒙拐骗,制假,贩假,卖假,强买强卖......等等这些昧着良心的行为,来追求短暂利益。老古话叫“做打短命之事”。

所以当今社会,推崇《道德经》中的很适应的一句“德道合一”很是受用,并可遏制社会上的黑恶势力,使违法分子无空子可钻,有可告诫广大老百姓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现今改革开放的社会,“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能力的人士确实赚到了很大财富。更要有“德道合一”的行为来约束自已,充实自己,谋求更大发展。

“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道德文化。不管是孔子的仁,义,礼,智,信,还是老子的《道德经》都贯穿着“德道合一”的道德精神。

总之,当今社会不管什么阶层人士,都要积德累厚。厚的功德才能承受得起你今天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享受得多,拥有得多,就更要有“德道合一”的行为来规范自己,更要有更多的积善行德的品质。才会使你有着永久不变的物质财富,否则德不配位早晚遭殃。千真万确!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