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李云龙受伤住院,赵刚都来探望,为何作为兄弟的丁伟孔捷不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姓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陈独秀(党的主要创始人)、陈延年(烈士)、陈乔年(烈士)、陈公博(名人)、陈公培(早期党的发起人)、陈望道(党的早期人物)、陈潭秋(党的创始人)、陈绍禹(名人)、陈云(伟人)、陈昌(烈士)、陈伯达(名人)、陈毅(元帅)、陈昌浩(革命家)、陈郁(新中国第一任燃料工业部部长)、陈赓(大将)、陈光(名将)、陈正人(革命家)、陈伯钧(上将)、陈再道(上将)、陈锡联(上将)、陈士榘(上将)陈奇涵(上将)陈明仁(上将)、陈海松(烈士)、陈树湘(烈士)、陈荣久(英雄)、陈翰章(英雄)、陈布雷(名人)、陈诚(名人)、陈济棠(名人)、陈继承(名人)、陈铭枢(名人)、陈嘉庚(名人)、陈绍宽(名人)、陈胜(古代名人)、陈果夫(名人)、陈立夫(名人)、陈其美(名人)、陈碧兰(早期女革命家)、陈铁军(烈士)、陈慕华(女副总理)、陈少敏(女革命家)、陈永贵(副总理)、陈寅恪(名人)、陈树湘(英雄)、陈安宝(英雄)、陈资平(红十五军军长)、陈浅伦(红军军长)、陈文达(烈士)、陈天华(烈士)、陈平(古代名人)、陈汤(古代名将)、陈琳(建安七子)、陈寿(古代名人)、陈子昂(古代名人)、陈友谅(古代名人)、陈化成(近代名人)、陈霸先(古代名人)、陈庆之(古代名人)、陈硕真(唐代女名人)、陈玉成(古代名人)、陈群(古代名人)、陈胡公(周朝陈国国君)、陈登(古代名人)、陈宝箴(清代名人)、陈传(古代名人)、陈文龙(古代名将)。

李云龙受伤住院,赵刚都来探望,为何作为兄弟的丁伟孔捷不来

用华东野战军后方医院护士跟田雨转述的情节来说,李云龙重伤昏迷后,一度惊动了野司一二三号首长前来探望,相比之下赵刚都算“小首长”了,可见李师长负伤影响之大。可惜他的两个老战友加兄弟却来不成,因为有基本的历史环境在那摆着,所谓小事件折射大历史,不能出格。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其实在时间上是有所交叉的,辽沈战役开始的最早,它以东北野战军1948年9月南下北宁线作战为起点。而平津战役则只有在东北野战军胜利结束东北战事后,主力挥师入关才能发起,毕竟华北野战军在与傅部的兵力对比上,仍然处于劣势,大约30余万对55万左右。

特别注意两个时间节点,第一是东北野战军主力约70万人的秘密入关时间,是1948年11月23日;第二是东野参谋长刘亚楼将军指挥的解放天津战役,总攻时间是在1949年1月14日。这里面还有个重要的知识点,为了防止傅部绝望之下不顾一切的南逃,西柏坡曾经特地命令华东野战军暂缓对杜聿明集团的总攻,这才叫整体战略一盘棋。

而淮海战役是华东野战军于同年11月6日发起的,以华野主力南下歼击撤退中的黄百韬第七兵团为爆发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直至1949年1月中旬才完全结束。《亮剑》中华东野战军某纵2师师长李云龙,实际是在第二阶段的追击作战中身负重伤的,准确时间点根据历史事实推算,应该在1948年底,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后。

《亮剑》中的晋西北铁三角,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分道扬镳,李云龙继续留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野前身),之后转隶给华野指挥,主要战场是在华东地区。而丁伟和孔捷去往了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前身),并且进步比李云龙快的多,先后都当上了纵队司令员(后来的军),剧中介绍,丁伟在辽西围歼战时已经是纵队司令员。

当李云龙和楚云飞对决负伤时,正是平津战役的关键阶段,作为野战纵队的军事主官,丁伟和孔捷率领的部队要么是在包围北平,要么是准备攻取天津,是不可能丢下部队离开前线的。别说李大脑袋只是重伤,就算牺牲了两位老战友也来不及参加追悼会,战争年代,胜利第一,个人感情靠后。

再退一步,就算东野总部允许两个纵队司令员同时离开战斗岗位,当时的交通条件也不允许。从平津地区到徐蚌战场路途遥远,当时一无高铁二无高速公路,总不能让林总给他们俩派架专机吧?想都不用想。说句老实话,战争年代的负伤牺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戎马倥偬,丁伟孔捷能不能得到消息都两说着。

更重要的是,当时华北大部并未完全解放,从平津赶到华东还需要穿过一些敌占区,让两名东野纵队司令员冒这个风险是不可想象的。直到1949年1月22日北平敌军才正式接受和平改编,此时淮海战役已经完全结束了。

平津战役结束以后,虽然李云龙尚未出院,但是丁伟和孔捷还是不能来探望他,因为更改番号为“第四野战军”的88万大军,其战略目标已经确定为中南地区,即从河北经河南地区南下武汉,负责歼击桂系的白崇禧集团,仍然与华东野战军不在一个战略方向上。

赵刚情况当然不一样了,他当时的职务是华东野战军二纵副政委,距离后方医院最多百十里路。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有将近三个月的休整期(4月份渡江战役),赵副政委显然是有时间有条件探望一下老搭档的。然而大军一旦过江,赵刚其实也不能再来了,李云龙追田雨都只能电话通报给赵政委,所以伤愈之后必须带着警卫员紧赶慢赶追部队了。

所以《亮剑》直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期间,才安排三位四方面军的老战友相聚,那是符合军事历史的。把亮剑的故事情节和演绎成分抛开,熟悉一下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时间点,也是不错的看点。

《亮剑》中赵刚为什么不跟楚云飞比枪法

小小的更正一下,赵刚的个人秀技其实一共开了5枪而不是4枪,李家坡之战3枪连杀3个日军机枪手,辛村阻击战狙杀日军炮兵,淮海战役击毙史一全,5枪连杀5人!

当然,对比之下的楚云飞也不是等闲之辈,甚至他的枪法更让人记忆犹新,拜访独立团当众表演双枪齐射,两支手枪同时开枪还能击中不同的目标。镇压钱伯钧叛乱,与钱伯钧展开了单人决斗,直接将这个汉奸一枪爆头,要知道钱伯钧也是十几年的老兵,敢接受楚云飞的决斗其也是有足够的底气,只是他最后时刻才明白,他的那点底气在楚云飞面前,依旧是个笑话!

从楚云飞来到独立团考察的一开始,对比默不作声的赵刚,李云龙却暗中较起了劲,先在楚云飞面前秀起了29军的大刀,随后又故意挑衅,引诱楚云飞的副官亮本事,可偏偏孙铭上尉的金刚指又技惊四座,不想丢面子的李云龙又开始让魏和尚表演腿法,一脚踢翻了土墙,博得了周围官兵的满堂彩。然而,热火朝天的现场却当场被赵刚泼了一盆冷水:好什么好,没看把老乡家的墙给弄坏了!

当然,赵政委说得也没错,估计邻居老乡也是这么想的,你表演归表演,踢我家墙干啥?

也许觉得冷场,或许更觉得意犹未尽,随后的李云龙又很快夸耀起了赵刚的枪法,听闻赵刚在李家坡之战的表现,原本想重点接触李云龙的楚云飞反而对眼前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产生了好奇,甚至直言希望能与赵刚在枪法上一决高下。可面对楚云飞的邀请,赵刚却依旧是冷场的态度,直接将话题岔开,回避楚云飞的挑衅。甚至在当晚,李云龙想要策划一场伏击作战来表演给楚云飞看,赵刚则依旧是冷冰冰的态度:你没必要给他唱戏!

话说赵刚为何要回避锋芒?他究竟在考虑什么?

而这个疑问,也许连当时的李云龙也没有想明白,直到多年后田雨的一句话才让老李略有所思:你还真不一定了解赵刚!

李云龙在楚云飞面前,想急于表现独立团的战斗力来维护面子,但在赵刚的眼里,独立团的利益和大战略的格局才是重中之重。在这个利益面前,争一时的长短其实意义不大。所以在李楚二人相互暗斗的同时,赵刚却保持着十足的冷静,而这才是一个统帅应具备的素质!

不能说李云龙的做法有错,毕竟展现战斗力也是为了八路军独立团的形象宣传,而赵刚的做法更没错,作为一支抗战军队,打击侵略者的目的胜过一切,至于嘴皮子争斗和比武较量,在真正的大目标面前,这根本是微不足道!

而这其实也解释了李云龙与赵刚为什么由早年的相互陌生变成了后来的形影不离,李云龙有的东西赵刚没有,但赵刚有的东西李云龙也没有,而两个人的巧妙结合,则分别做到了取长补短,八路军独立团才因此而发展壮大!

赵刚曾经是一个知识分子,更是1935年129学生运动的负责人,以他的能力和资历,他完全可以在学术领域大展宏图,甚至可以继续留在学生中发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