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甄嬛传》:余莺儿破坏了果郡王的计划,她是自寻死
发布时间: 2023-07-06

《甄嬛传》

余莺儿破坏了果郡王的计划,她是自寻死路。

今天这一篇是暗黑版《甄嬛传》的补充篇,补充余莺儿之死的亿点点细节。

我曾说过,一开始甄嬛对于果郡王来说,不过是个高配版的瑛贵人。

瑛贵人是果郡王从小就养在清凉台的。

而甄嬛自一入宫,就被分配了一文一武两个能干非常的高级特工(崔槿汐和小允子),现场调教和培训。

一开始甄嬛的任务是,以纯元脸的光环获得皇上的盛宠,在后宫与华妃分庭抗礼。

崔槿汐曾经对甄嬛说过:前朝与后宫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当时,年羹尧与华妃分别在前朝与后宫风头一时无两,他们又是亲兄妹,荣辱与共。

果郡王看似利用甄嬛打击华妃,但他的真实目的却是要打击拥立皇上登基,并立下汗马功劳的股肱之臣年羹尧。

计划的第一步是制造出甄嬛和皇上倚梅园偶遇的假象,利用甄嬛酷似纯元的容貌,加之倚梅园祈福情景的加成,来促使甄嬛的上位。

所以在除夕之夜,是崔槿汐提出:不妨我们剪些窗花吧?

小允子剪了一张与甄嬛容貌酷似的剪纸,藏在袖子里(小允子一定苦练过剪纸)。

然后由佩儿点破关节:小允子剪了一张小主的小像,藏在袖子里呢。

再由崔槿汐提议:我听说宫里有这样的习俗,若是把心爱的东西挂到树枝上,可以祈求来年事事如意。

而小允子马上又接着说:倚梅园的梅花就好,开的像红云似的,好看极了。

剪纸、小像、祈福、红梅、除夕夜。

对于甄嬛这样的文青来说,这是多么浪漫,多么应景的事情?

再说她装病已经在碎玉轩闷了许久,除夕夜阖宫宴饮,自以为没有人会发现她偷偷外出,所以非常兴奋。

接下来我们来注意倚梅园偶遇的时间线。

甄嬛和皇上几乎是同时到了倚梅园,但因为相隔较远,皇上并没有看见甄嬛祈福用的小像。

但是甄嬛最后念的那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倒是引起了皇上浓厚的兴趣。

因为这句诗是纯元皇后生前最爱的梅花诗。

那问题就来了,果郡王是跟着皇上的脚步来到倚梅园的。

皇上都没有发现梅花上的小像,只看见甄嬛模模糊糊的背影,那果郡王又是如何未卜先知知道甄嬛会在梅花上面挂着小像?

所以果郡王在倚梅园对甄嬛一见钟情的假设,根本就不成立。

甄嬛走了之后,果郡王明显有个探寻的表情,好似在寻找着什么,终于在红梅丛中找到了小允子剪的那枚小像(道具回收,因为小像后面有大用处)。

但是果郡王没有走,他回到皇上身边,问:这么些年了,皇兄还放不下(纯元皇后)吗?

皇上显然非常警惕,他不愿意在果郡王面前显露他的软肋:朕放不下什么?

然后皇上转换话题:朕没想到宫女里也有才学之辈。

果郡王说:那恭喜皇兄了。

果郡王知道,计划成功了,皇上已经对酷似纯元的甄嬛动心。

但是甄嬛的上位之路却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岔子。

苏培盛找了半天,竟然找到了鱼目混珠的余莺儿。

是果郡王第一个发现苏培盛找错了人。

原本谁爬上龙床都跟他这个“闲云野鹤”般的郡王毫无关系,但是这次他却意外上心,因为利益相关。

他对苏培盛说:这路走错了不打紧,但是东西(棋子)交错了人,那可就不好办了?

没想到余莺儿并不是一无是处,唱的一口好昆曲,让皇上龙颜大悦。

果郡王略一思忖,此时点破余莺儿冒名顶替,容易暴露整个计划,所以走一步看一步吧。

没想到余莺儿十分得宠,有段时间风头几乎都要盖过眉庄,并且恃宠而骄,把略有口角的欣常在关进了慎刑司。

这个时候,崔槿汐就说:她骤然得宠,已经让很多嫔妃不满了。如今又这样不检点,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大家不觉得崔槿汐这话说的很重吗?

余莺儿是恃宠而骄,但是仅仅恃宠而骄,还不能治她死罪。

她真正的死罪是欺君罔上,冒名顶替,顶了甄嬛的恩宠。

这张王牌早就捏在崔槿汐的手里,只要看什么时候打出来。

几个月之后,甄嬛在御花园和假扮果郡王的皇上偶遇,回到碎玉轩之后,甄嬛让佩儿去打听一下,今天果郡王进宫了没有。

然后镜头一转,果郡王马上就进宫了。

说是要看吴道子的真迹,其实是得到佩儿的消息,皇上已经在御花园和甄嬛偶遇,而皇上假冒果郡王,所以果郡王连忙赶到宫里,帮皇上圆谎。

并且果郡王调侃皇上:这名画和美人一样,一刻也不能迟。

就果郡王一派来看,御花园偶遇是倚梅园偶遇的后续,是甄嬛自行创造的和皇上偶遇的机会,其设计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说明甄嬛不仅仅拥有纯元脸的光环,而是一个极具天分的宫斗苗子,可以重点培养。

既然正主都到了皇上的面前,那冒牌货就可以处理一下了。

果郡王特意问:倚梅园一见倾心,皇上对这个余氏可还满意?

皇上说:也就这样,倒不如在倚梅园那晚温婉动心了。

果郡王:所以呀,相见(余答应)不如怀念(甄嬛)。

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

果郡王时时刻刻都在探听,皇上心里到底对哪个女人念念不忘,对哪个女人青眼有加。

后来安陵容得宠的时候,果郡王也是多番打听,获知甄嬛当时正在失意,所以才有了桐花台的偶遇。

前期果郡王根本没有表露出对甄嬛哪怕一丝的爱恋(所以湖心泛舟的表白非常突兀)。

反倒是他时时刻刻在关心,皇上是不是对甄嬛上心。

此时探听到,皇上已经明显表现出对余莺儿的厌倦,就知道她的死期将近。

大家不妨仔细回想一下,华妃到底是什么时候视甄嬛和眉庄为死敌的?

是不是就在余莺儿死后,小允子装神弄鬼,逼疯丽嫔,差点把火烧到华妃身上之后?

华妃是什么样的性格,她当时在宫里是什么样的地位,年羹尧在前朝又是多么显赫的存在,她能受的了这个窝囊气?

我在一开始逐集分析《甄嬛传》的时候就说过,甄嬛和眉庄不应该把余莺儿之死扩大化,更不应该利用小允子装神弄鬼,把整个后宫搞的乌烟瘴气,导致后来皇上的点名批评。

宫里的水实在太深。

甄嬛和眉庄根基又浅,还没有子嗣,一上来就气势汹汹要扳倒华妃(华妃因此事丢了协理六宫之权),她岂肯善罢甘休?

所以后来在圆明园,陷害眉庄假孕的计划就排山倒海的向甄嬛的小团体扑过来。

甄嬛和眉庄固然年轻气盛,又岂知没有崔槿汐在旁煽风点火的功劳。

甄嬛是被果郡王一派一步一步推到宫斗火力的最前线的,而余答应的死,就是她与华妃势不两立的导火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