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113、114):声东击西,兵不厌
发布时间: 2023-07-06

原文:“‘声东击西',是造成敌人错觉之一法。在优越的民众条件具备,足以封锁消息时,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兵不厌诈’就是指的这件事情。"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出处:“声东击西"首见于相传为周代姜太公所作《六韬.兵道》: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又见唐代杜佑编《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兵不厌诈"出于《吕氏春秋.义赏》:“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而已。"又见《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再见陆以湉《冷庐杂志》:“凡此皆出奇制胜,所谓兵不厌诈,非小儒所能知也。"

浅解:“声东击西"和“兵不厌诈"都是军事上的一种战法。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历次战斗中,成功地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些战法,掌握了优势和主动,取得了各次战役的辉煌胜利。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