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的鱼塘团出现很多的蝌蚪,一团一团的,该怎么办?猫睡觉时,为什么爱蜷缩成一个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自家的鱼塘团出现很多的蝌蚪,一团一团的,该怎么办

蛙类因为对环境非常的敏感,所以被认为是检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因此鱼塘中出现大量的蝌蚪最起码能证明你家的鱼塘水质以及附近的环境是非常好的。

塘主之所以担心,应该是怕这些蝌蚪或者长大后会对鱼塘里的鱼不利,其实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无论是蝌蚪还是成年后的蛙,它们对鱼塘里的鱼非但没有威胁,还有一定的好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蛙类你就明白了。

这是什么蝌蚪?

蛙类从整体上看可以分为青蛙和蟾蜍两大类,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青蛙有着湿润且光滑的体表,而蟾蜍体表干燥并且有着凸起的疣粒,正是因为这个差异,让人们对这两种两栖动物有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虽然对于青蛙和蟾蜍的成体,我们一眼就能将它们区分开来,但是如果是蝌蚪状态,许多人就有些分不清楚了。首先,塘主家鱼塘中成团的蝌蚪是蟾蜍的蝌蚪,而非青蛙的蝌蚪。为什么这么说呢?(下图为塘主提供的鱼塘蝌蚪图片)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蝌蚪不但成群,而且还向着一个方向游动,形成了一条蝌蚪“长龙”,这是蟾蜍蝌蚪典型的特征。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蟾蜍蝌蚪有着高度的群居性,而青蛙的蝌蚪在孵化后,通常倾向于单独或者小队行动,所以图中高度成团的蝌蚪大概率是蟾蜍蝌蚪。

其次,蟾蜍蝌蚪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成群后会向着同一方向游动,而青蛙蝌蚪的行动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它们通常散落在池塘的各个地方,自由的移动。因此,通过这两个特征,我们就锁定了它们是蟾蜍蝌蚪,而非青蛙蝌蚪。(下图为青蛙蝌蚪)

为什么说蟾蜍的蝌蚪对鱼塘里的鱼没有坏处?

塘主可能担心蝌蚪或者是蟾蜍对鱼塘里的鱼产生威胁,但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首先,蟾蜍的蝌蚪是素食动物,它们主要的食物是水藻。这是因为蝌蚪没有牙齿(蛙类也没有),它们只能取食一些较软的物质,而水藻显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水藻是水生藻类植物的统称,在没有污染的水域中,水藻几乎是水体中最常见的植物,它的叶片长度在5-10厘米之间,叶片非常的细小,像鱼鳃的形状一样,叶对生,它是许多水生生物的主要食物,等同于陆地上的草。

其次是蟾蜍。蝌蚪在水中主要以水藻为食,这个过程要持续约2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逐渐地退化掉尾巴,长出四肢,最终蜕变为成体的蟾蜍。虽然蟾蜍看起来有些恶心,但最起码它们不会危害鱼类。这是因为蟾蜍在成体后,几乎不会待在水中,而是离水寻找新的栖息地。

这一点与青蛙不同,因为青蛙湿润的皮肤是它的辅助呼吸系统,想要身体保持湿润,除了昼伏夜出外,它们还不能离水太远,因为白天它们必须待在水中,才能正常生活。所以,蝌蚪成为蟾蜍后对鱼是没有威胁的。

我们在开始说成群蝌蚪出现在鱼塘中是环境好的标志,是因为蟾蜍在选择水源产卵时,需要选择没有污染且有藻类的水体,而这种水体养鱼无疑是极好的。

而且即便是蟾蜍回到鱼塘里,它们对鱼也是没有威胁的,因为蟾蜍的食物主要以昆虫、蜗牛等动物为主,其食谱中并没有鱼,这是因为蟾蜍没有牙齿,只能整只的吞咽猎物,所以猎物既不能太大,也不能有尖利的地方,所以鱼并非蟾蜍的猎物,无需担心。

为什么说成群的蝌蚪对鱼是有好处的?

蟾蜍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强的,一只雌性的蟾蜍就能排下上千枚的卵,这些卵呈带状缠在水草上(青蛙的卵呈团状,这也是二者的区别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很少有动物会去吃蟾蜍或者青蛙的卵,但是当孵化成蝌蚪后,尤其是蟾蜍的蝌蚪会成为许多鱼类的“零食”。

因此,鱼塘中有成群的蝌蚪,有一大部分会被鱼类消化掉,成为鱼类的营养来源。

最后

蟾蜍和青蛙其实都是农业好帮手,因为它们的主要食物都是害虫,但是由于蟾蜍的“颜值”太差了,所以人们才对蟾蜍有了偏见。其实,作为一种长时间离水的两栖动物,身上的疣粒(可以分泌毒素)只是蟾蜍防御的武器而已,也就是说这是蟾蜍生存所必须的。

至于鱼塘中出现的成团的蝌蚪,它们对鱼非但没有威胁(蝌蚪和蟾蜍不吃鱼)还有好处(可以成为鱼的食物),而且出现成团的蝌蚪证明鱼塘水质不错,所以,不需要担心。

猫睡觉时,为什么爱蜷缩成一个圈

亲,您好,猫咪睡觉的时候经常会把自己团成一个球,很多狗狗睡觉也会喜欢卷起来,这样的姿势会聚集热量,感觉很温暖,不会感觉到冷,特别冬天的时候,猫咪们就喜欢这样睡觉的,非常可爱

农村的红薯粉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呢

问:农村的红薯粉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呢?

我们这里跟红薯淀粉简称为“团″或叫“团粉″,跟红薯粉条才简称为“粉″。

题主问红薯粉是怎样加的,如果按我们这里把粉条简称为“粉″的话,那加工“粉″首先要加工“团″。

我只说过去人工加工“团″加工“粉条″的土法。

红薯收获后,把好看的匀溜块挑选出来做为商品卖掉,留下难看的,有伤疤的,大块狗头形状的红薯来加工团粉。

把要加工的红薯洗两遍洗净后粉碎成渣,然后加水在大缸上抖包,抖包就是用棉布把红薯渣兜上吊起,淀粉水漏进缸里,把残渣倒掉晒干当猪粗饲料。

抖满一缸再抖另一缸,搅动淀粉水后让淀粉自然沉淀,一天之后沉淀好,把缸表面清水淘出倒掉,下面就是湿淀粉,把湿淀粉取出放棉布兜上吊起,缸底的泥沙扔掉。

吊一两天后,水滴干净,淀粉成一团砣,把团砣弄散晒干,晒干后就是“团″。做团粉的第一步完成。

冬天,漏粉条。

先烧水,在一大缸盆里按比例倒团粉加热水打糊,几个小伙子每人伸出一只胳膊在缸盆里,一起一按转着圈的揉糊,揉好后。

架一大锅烧开水,一个胳膊粗有力气的师傅,把一个有七个孔的瓢绑在胳膊上,副手把糊放进漏瓢里,师傅在锅旁把漏瓢在上方对准开水锅里,用左手捶右胳膊,糊就漏瓢的七个孔里漏出进锅里,锅底烧着火,漏进去不一会儿就熟了,

挑粉的人把粉条挑出,搭在院里绳上。

第二天,粉条硬挺了,继续晒几天,晒干为止,粉条加工完成。

我们跟加工成的红薯粉条就叫山芋“粉″。是用山芋“团″加工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